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斌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2篇SOX2
  • 1篇氮杂
  • 1篇蛋白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移植瘤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系膜
  • 1篇手术
  • 1篇鼠肝
  • 1篇启动子
  • 1篇切除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魏斌
  • 5篇黄正接
  • 5篇罗琪
  • 3篇尤俊
  • 3篇陈跃达
  • 3篇谢永进
  • 2篇李文鹏
  • 2篇徐毅
  • 2篇刘刚
  • 1篇许林
  • 1篇魏斌
  • 1篇陈百胜
  • 1篇卢传辉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医药通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套囊直肠引流管用于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套囊直肠引流管预防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及其促进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肿瘤医院收治的行TME手术治疗的8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保肛手术,且未做保护性肠造口。根据术中经肛门放置肛肠腔内引流管的材料分为套囊组(经肛门放置套囊直肠引流管,48例)和常规组(经肛门放置目前临床常用的普通肛管,36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恢复及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套囊组病人吻合口漏发生率降低[2.1%(1/48)vs.16.7%(6/36),χ~2=3.977,P=0.046],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3±0.4)d vs.(3.0±0.2)d,t=4.143,P=0.001]、肛门排气时间[(3.3±0.3)d vs.(3.9±0.5)d,t=3.536,P=0.002]、术后住院时间[(10.3±1.6)d vs.(11.8±1.1)d,t=2.384,P=0.028]均缩短,术后便频发生率[8.3%(4/48)vs.27.8%(10/36),χ~2=4.288,P=0.038]、经常便不净感发生率[12.5%(6/48)vs.30.6%(11/36),χ~2=4.155,P=0.042]、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2%(2/48)vs.22.2%(8/36),χ~2=4.789,P=0.029]均降低。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后使用套囊直肠引流管有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促进肛门和肠道功能的恢复,且病人耐受性好,缩短了住院时间。
刘刚魏斌魏斌陈柏荣尤俊尤俊罗琪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引流管全直肠系膜切除吻合口漏
姜黄素治疗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肝癌小鼠模型,检测Cur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Cur对小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测定Cur对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Cur能抑制治疗小鼠肝癌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减少肝癌组织VEGF的表达、降低肝癌组织MVD。结论:Cur能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机制可能是Cur减少VEGF的表达而抑制肿瘤微血管新生。
谢永进魏斌陈跃达丁伟基徐毅李文鹏卢传辉尤俊罗琪黄正接
关键词:姜黄素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鼠
BGC-823人胃癌细胞株SOX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去甲基化的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BGC-823人胃癌细胞株中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探讨SOX2基因去甲基化后对BGC-823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5-Aza—CdR)对BGC-823细胞SOX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5-Aza—CdR作用前后BGC-823细胞中SOX2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存活率,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实验检测侵袭及转移能力变化。建立裸鼠BGC-823胃癌移植瘤模型,40只移植瘤小鼠平均分为2组,腹腔分别注射磷酸缓冲液(PBS)、5-Aza—CdR,通过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5-Aza—CdR的抑瘤效果。结果5-Aza—CdR逆转了BGC-823细胞SOX2的甲基化状态,SOX2mRNA表达恢复,且恢复表达程度与5-Aza—CdR药物浓度呈正比。BGC-823细胞SOX2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胃黏膜GES.1细胞[(22.80±0.36)和(0.49±0.01)比(20.36±0.45)和(0.91±0.28),均P〈0.05],经系列浓度(0、1、10μmol/L)5-Aza.CdR处理后BGC-823细胞SOX2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99±0.42)和(0.65±0.19)比(21.78±0.41)和(0.73±0.13)比(20.51±0.47)和(0.83±0.14),均P〈0.05]。经不同浓度(1、10、20μmol/L)处理后,BGC-823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与浓度为0μmol/L的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迁移、侵袭能力减弱(均P〈0.05)。裸鼠移植瘤结果显示:5-Aza—CdR组的最终肿瘤体积、最终瘤重较小[(286.6±37.5)mm^3和(325.2±32.2)mg比(540.7±42.6)mm^3和(694.7±36.1)mg,P〈0.05],生存期较长[(22.5±1.0)比(18.7-4-1.6)d,P〈0.05],SOX2蛋白表达量高[(0.96±0
魏斌刘刚蔡桦立李庚鹏黄河庆罗琪黄正接
关键词:去甲基化
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OCT4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5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是决定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八聚体结合蛋白-4(octamer binding factor 4,OCT4)的表达,探讨SOX2、OCT4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了60例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中SOX2和OCT4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并分析SOX2和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高分化胃癌组织SOX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3 3,P>0.05;t=0.116,P>0.05),但显著高于中分化胃癌组织(t=12.48,P<0.05;t=22.78,P<0.05)和低分化胃癌组织(t=17.56,P<0.05;t=3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OX2相反,高分化胃癌组织OC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6,P>0.05;t=1.064,P>0.05),但显著低于中分化胃癌组织(t=13.23,P<0.05;t=25.56,P<0.05)和低分化胃癌组织(t=12.10,P<0.05;t=69.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高分化胃癌组织中SOX2的阳性表达率(10/21)高于中分化胃癌组织(7/20)和低分化胃癌组织(2/19,P<0.05),高分化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表达率(2/21)低于中分化胃癌组织(6/20)和低分化胃癌组织(12/19,P<0.05),与临床病理参数相比较,胃癌中SOX2和OCT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SOX2基因的低表达水平和OCT4的高表达水平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有望成为胃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徐毅丁伟基李文鹏陈跃达魏斌谢永进罗琪黄正接
关键词:分化程度
戳孔局部浸润镇痛在高龄患者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戳孔局部浸润对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高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其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中心胃肠外科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5岁)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毕抽取双盲实验分组卡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罗哌卡因组(0.5%的罗哌卡因40ml行戳孔局部浸润,n=22);氯化钠组(0.9%的氯化钠注射液40 ml行戳孔局部浸润,n=20);空白对照组(不行戳孔局部浸润,n=19).所有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 >4分的患者,予以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肌注补救镇痛.术后6h开始测定并记录双盲NRS、补救镇痛的例数及不良反应,比较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结果 术后6、12、24、48 h,氯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的NRS均高于罗哌卡因组(5.47±0.12和5.63±0.27比2.65±0.25、5.82±0.63和5.67±0.49比2.42±0.34、3.95±0.51和3.84±0.60比2.27±0.83、3.75±0.72和3.74±0.56比2.05±0.90,均P<0.05);氯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盐酸吗啡注射液使用例数多于罗哌卡因组(均P <0.05);术后48 h未见明显罗哌卡因不良反应.罗哌卡因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氯化钠组和空白对照组[(53±9)比(91±11)和(93±11)h,均P< 0.05],肠功能恢复时间则快[(80±6)比(105±9)和(109±10)h,均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短[(10.2±1.3)比(12.6±1.3)和(12.9±1.6)d,均P<0.05],医疗费用少[(5.7±0.5)万比(6.3±0.6)万和(6.5±0.6)万元,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9.10%(2/22)比25.00%(5/20)和21.05% (4/19),均P<0.05].结论 罗哌卡因戳孔局部浸润的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促进术后康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镇痛方法.
黄正接谢永进尤俊许林陈跃达陈百胜魏斌罗琪
关键词:酰胺类腹腔镜胃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