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锋

作品数:17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气候
  • 7篇气候特征
  • 7篇降水
  • 5篇小波
  • 4篇日降水
  • 4篇日数
  • 4篇小波分析
  • 3篇降水日数
  • 2篇旋转经验正交...
  • 2篇雪深
  • 2篇正交函数
  • 2篇气候特征分析
  • 2篇经验正交函数
  • 2篇积雪
  • 2篇积雪深度
  • 2篇SVD分析
  • 1篇地区降水
  • 1篇汛期
  • 1篇阴雨天
  • 1篇阴雨天气

机构

  • 13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兰州中心气象...
  • 4篇甘肃省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白银市气象局

作者

  • 17篇魏锋
  • 11篇王劲松
  • 3篇李宝梓
  • 3篇丁裕国
  • 2篇白虎志
  • 2篇郭江勇
  • 1篇陶健红
  • 1篇任余龙
  • 1篇陈发虎
  • 1篇冯建英
  • 1篇靳立亚
  • 1篇孙秉强

传媒

  • 4篇干旱气象
  • 3篇中国沙漠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地区7~9月上旬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00年)的7~9月上旬逐旬降水量和北太平洋海温资料,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分析了同期及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对中国西北地区7~9月上旬降水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7~9月上旬降水场的分布与同期、前期冬季、春季北太平洋海温分布型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作为预测中国西北地区7~9月上旬降水的参考和依据。
魏锋王劲松
关键词:降水海温异常SVD分析
甘肃省近40a汛期无雨日数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本文利用1960~2001年甘肃省5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汛期(4~9月)各站无雨日数,分析了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汛期无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呈台阶状增加,甘肃汛期无雨日数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增多或减少。旋转载荷向量场(RVL)反映出5个无雨日数异常型。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42a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时间演变特征,即甘肃中部、陇南、甘南区无雨日数经历了少~多~少的过程,河西为多~少~多的反抛物线型,气候向更干旱化发展,而陇东无雨日数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魏锋丁裕国白虎志姚玉璧
关键词:汛期气候特征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甘肃省近35年连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42
2005年
利用1967~2001年甘肃省8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连阴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连阴雨分布的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呈台阶状增加,连阴雨相对比较多的地区为甘南地区、陇南东部和陇东东部地区,在甘肃中部-天水-武都一带相对形成一个南北向的少连阴雨带.区域性连阴雨过程的月、季特征表明,夏季区域性连阴雨过程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年代际变化特征表明春季区域性连阴雨次数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变化不大,但夏秋季连阴雨次数,70年代明显偏多,80年代之后总体次数减少幅度较大.最后从不同季节形成的连阴雨环流形式进行了分析.
魏锋白虎志孙秉强
关键词:连阴雨气候大气环流
中国西北地区雨季降水与5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旬降水量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60~2000年)逐月北半球500 hPa 5×10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平均雨季起讫时段,并用SVD方法分析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多雨期在5~9月,但雨季起讫时间的分布较为复杂,7月上旬至9月上旬可代表主要降水区的雨季.西北地区雨季降水除与同期500 hPa环流有关外,还与前期3~5月、12~2月的500 hPa环流有关,但不同时期的影响关键区有很大的不同.
魏锋丁裕国杨金虎王若升
关键词:雨季SVD分析
祁连山近45年5-9月日降水气候特征
应用祁连山地区17个测站1960-2004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逐年5-9月不同量级的雨日数及对应的降水量,进而得到各站小雨和中雨以上日降水雨强,用区域平均值来代表祁连山地区整体的不同降水量级雨日数和雨强,用线性趋...
魏锋王劲松李宝梓杨金虎张小明
关键词:降水日数气候特征小波分析
文献传递
亚洲中部干旱区在20世纪两次暖期的表现被引量:23
2008年
利用亚洲中部干旱区1901-2002年近100 a气温及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西风指数资料,分析了20世纪全球变暖的两个较明显时期在该干旱区的响应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变化和太阳活动对干旱区气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中部干旱区对20世纪全球发生的两次暖期的响应特征是有显著差异的.对1920-1940年代全球发生的第一次暖期,亚洲中部干旱区整体并没有响应,仅在其东部的季风影响边缘区有响应;而对1970年代以后发生的第二次暖期,亚洲中部干旱区整体都作出了响应.冰岛低压的异常加深、同时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的显著增强,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的异常减弱,以及西风指数的异常增强是导致亚洲中部干旱区气温偏高的可能原因,可以初步解释研究区整体对20世纪全球两次暖期响应不同的原因.太阳活动作为外部影响因子之一,对干旱区气温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且在百年时间尺度上,二者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王劲松陈发虎靳立亚魏锋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研究
研究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到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诊断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极端降水和极端干期的概率分布特征以及影响西北地区雨季降水的大气环流及海温的分布型。 ...
魏锋
关键词:降水小波变换最大熵谱SVD分解
文献传递
西北地区5—9月极端干期长度异常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西北地区107个测站1960-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5-9月连续无雨日数(日降水量小于0.1mm),得到西北地区5-9月的逐年极端干期长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极端干期长度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对资料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极端干期的周期性及突变的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极端干期长度的气候平均分布与海拔高度及地理位置有较大的关系。西北地区极端干期长度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整体一致型,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的变化趋势。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出极端干期长度的5个异常气候区:高原东北区,南疆区,青海区,北疆区和西北东南区。5个异常区极端干期长度均存在较明显的2-3 a高频振荡;其次西北东南区存在明显的16 a低频变化周期,而其他各区存在明显的8-11 a低频变化周期。新疆及青藏高原20世纪80年代后极端干期有缩短之趋势。高原东北区,青海区,北疆区的极端干期长度的分布有两个突变点;南疆区、西北东南区则各有一突变点。
王劲松魏锋
关键词:气候特征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小波分析
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沙尘天气演变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177个气象站1971~2006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发生的不同等级的沙尘(浮尘、扬沙、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月~翌年2月,沙尘暴和扬沙发生的中心位于高原西南部;3月,除高原西南部外,在河西走廊及其东部也出现沙尘暴和扬沙;4~5月,高原西南部沙尘暴和扬沙的日数迅速减少,发生区北移到35oN~40oN的区域.南疆和河西走廊及其东部,是春季浮尘的高发区.从12月到4月,沙尘暴和扬沙的高发区是逐渐向北和向东移动的;而浮尘的高发区主要在南疆,不随月份的变化而移动.近36a来,沙尘的影响范围和发生日数,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易于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同时也是沙尘发生日数减小趋势最为显著的区域.
王劲松任余龙魏锋陶健红冯建英
关键词:青藏高原沙尘天气
2003年7月22日漳县大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入手,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对2003年7月22日下午16时20分至19时10分发生于漳县县城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大暴雨、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探讨漳县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副高西伸北抬,北方冷空气南下及高原低槽切变东移是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分析这种环流形势的物理量场三维结构特征,发现物理量场对暴雨的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魏锋杨金虎高鹏肖万有郭俊文
关键词:暴雨物理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