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锋
- 作品数:52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HMGB2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HMGB2的应用。本发明的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HMGB2,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基因GhHMGB2的表达与棉花抗黄萎病呈正相关,...
- 冯鸿杰周京龙朱荷琴冯自力魏锋赵丽红师勇强袁媛
- 文献传递
- 土壤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快速定量检测被引量:12
- 2013年
- 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和黄萎病的初侵染来源.对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进行定量是黄萎病监测和预警的基础.本研究以大丽轮枝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区特异性引物对P1/P2扩增产物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标准曲线,结合土样水筛法建立了土壤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定量检测体系.同时,建立了土壤中微菌核数量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实时定量PCR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倍,检测下限为1个微菌核/克土,在5.54×102 ~ 5.54×107copies范围内,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土壤中微菌核个数n与Ct值之间的关系为n=e 7.3-Ct/3.905.温室人工接种微菌核数量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间的线性关系为y =2.710n +0.251.
- 魏锋余真真商文静杨家荣徐向明胡小平
-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水筛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棉花黄萎病
- 分离土壤中大丽轮枝菌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的分离,具体涉及分离土壤中大丽轮枝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土壤样品预处理;制备选择性培养基;土壤样品水筛处理;土壤样品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涂布、培养;单孢纯化;培养上述菌落。本发明的分离土壤中大丽轮枝菌...
- 魏锋崔丽芳朱荷琴冯自力冯鸿杰师勇强赵丽红周京龙袁媛
- 文献传递
- 与抗黄萎病相关的类受体蛋白激酶GhPR5K及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植物抗病领域,具体涉及与抗黄萎病相关的类受体蛋白激酶GhPR5K及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试验表明GhPR5K的沉默降低了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GhPR5K与棉花的抗黄萎病性...
- 袁媛冯鸿杰朱荷琴冯自力魏锋赵丽红师勇强周京龙
- 文献传递
- 温度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寄主防御反应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解析不同温度对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影响以及调控寄主防御反应的机理,揭示温度对病原菌和寄主的双重作用,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和温度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ZZM2)、感病品种冀棉11(JM11)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实验与病圃实验相结合,设置恒定温度(22、25、28和32℃)、自然变温两个处理,检测温度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生长、侵染定殖、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影响;通过调查活性氧(ROS)爆发、过氧化氢(H2O_(2))含量、胼胝质积累、防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植物防御相关指标,解析温度调控棉花寄主防御反应的机制。【结果】在培养基上,25℃是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28℃范围内适宜产孢;与培养基相比,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片提取液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感病品种JM11促进作用更强;当温度为25—28℃时,ZZM2和JM11植株黄萎病发生均较重,低温22℃、高温32℃均不利于黄萎病发生。同时,在25℃处理下,棉花中大丽轮枝菌侵染定殖能力强,感病品种JM11比抗病品种ZZM2更易受到大丽轮枝菌的侵染,与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温度显著影响了棉花寄主防御反应:与22—28℃相比,无论是否接种大丽轮枝菌,ZZM2和JM11在32℃处理下产生的ROS爆发更强烈;在25℃处理下,ZZM2和JM11叶片中H2O_(2)含量最低;在32℃处理下,ZZM2和JM11叶片胼胝质积累量较高,分别为817、575个/mm^(2),是未接菌对照的2.04、1.80倍;棉花叶片中PAL、POD、PPO防御相关基因在25—28℃处理下表达量降低,低于22、32℃处理。【结论】温度对大丽轮枝菌生长、寄主防御反应具有双重作用,进而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其中无论恒定温度、自然变温,25—28℃均有利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中侵染定殖,显著降低寄主防御反应,导致棉花黄萎病严重发生。
- 张亚林张亚林赵丽红赵丽红冯自力冯鸿杰魏锋周京龙马峙英
- 关键词:温度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防御反应侵染
- 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定量流行学研究
-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一种分布广、破坏力强的土传病原真菌,可以导致400多种植物黄萎病害。微菌核作为大丽轮枝菌的休眠结构,可以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大丽...
- 魏锋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土壤微生物群落
-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应用,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微生物菌粉30~60份、生长辅料20~50份、干燥剂10~20份;所述微生物菌粉包括球毛壳菌、绿色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 张亚林冯自力朱荷琴冯鸿杰魏锋赵丽红袁媛
- 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HMGB2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HMGB2的应用。本发明的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GhHMGB2,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基因GhHMGB2的表达与棉花抗黄萎病呈正相关,...
- 冯鸿杰周京龙朱荷琴冯自力魏锋赵丽红师勇强袁媛
- 文献传递
- 棉花内生蜡状芽孢杆菌YUPP-10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葡甘聚糖作为碳源筛选一株能够降解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细菌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平板对扣培养和悬滴法等测定YUPP-10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用YUPP-10无菌滤液培养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检测其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利用基质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胚根、叶片接种病原菌,木质化和活性氧爆发研究YUPP-10诱导抗病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取一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UPP-10,其整体代谢产物在7 d时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带宽为0.73 cm,挥发性代谢产物在10 d时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的抑制率为77.03%;YUPP-10无菌培养液对大丽轮枝菌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17.22%—71.25%和10.69%—26.62%,且抑制率与无菌滤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在用YUPP-10玉米蛭石培养物拌土处理的盆栽试验中,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最高防效达到80.60%。诱导抗性试验发现YUPP-10诱导了胚根和叶片抗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诱导了细胞木质化和活性氧的爆发。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UPP-10成功激活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病程相关基因(PR10)的表达,对大丽轮枝菌在棉花体内的扩散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结论】YUPP-10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反应来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周京龙冯自力冯鸿杰李云卿袁媛李志芳魏锋师勇强赵丽红孙正祥朱荷琴周燚
- 关键词:内生细菌棉花黄萎病诱导抗性
- 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2015-2016年于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等方法测定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并于河南安阳枯萎病人工病圃和温室研究了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当新壮态浓度为10.0%时,抑制率分别为100.0%和93.1%;4.0%~8.0%的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产孢量。0.25%和0.5%的新壮态浸种能显著增加棉花的株高和芽长。在棉花枯萎病人工病圃,叶面喷施10.0%的新壮态稀释液5次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8.8%;在温室内,用1.75%的新壮态灌根5次,防治效果达64.5%。本研究表明,在棉花枯萎病发生前用新壮态喷施或灌根对棉花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李云卿李云卿冯自力魏锋周京龙冯鸿杰袁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郭庆元
-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抑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