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燕
- 作品数:26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江淮分水岭地区甜玉米产业化发展前景
- 2007年
- 由于甜玉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经济效益高,又具有甜、粘、嫩、香等特性,作为一种新型果蔬型食品,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在介绍甜玉米的品种类型、分析国内外甜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和论述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甜玉米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江淮分水岭地区甜玉米产业化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策措施研究和市场前景展望。
- 郁家成王胜黄小燕郁阳
- 关键词:江淮分水岭地区甜玉米
-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研究
- 本文在论述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
-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陈晓红王华
- 文献传递
- 新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
- 【目的】为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
-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郭秀云董炳瑞陆太平王华
- 文献传递
- 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特点、成因和防治对策被引量:9
- 2008年
- 涝渍灾害是江淮地区农作物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江淮地区涝渍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作物多,受灾范围广,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和损失,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涝防渍对策。
- 黄小燕郁家成王华
- 关键词:涝渍灾害
- 新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
- 【目的】为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
-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郭秀云董炳瑞陆太平王华
- 文献传递
- 中值温度和干燥度指数计算及其应用的简便方法被引量:6
- 2008年
- 利用合肥2003年逐日温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中值温度与最低、最高及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96.8%以上。依据合肥多年逐日中值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元回归方程y=1.0026x-0.4683,并通过了α=0.001水平检验;对其他地区资料进行分析也发现有同样规律,这充分表明了日中值温度与日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另外,根据合肥多年气象资料,对"蒸降比"与积温干燥度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干燥度指数计算的新公式Ye=0.282054+0.552118E/r。方法可直接利用蒸发量和降水量常规气象数据,简便地计算出各年份干燥度指数;也可用在低于10℃期间,以便计算年内各季节或月份干燥度指数;经分析验证,效果良好。
- 郁家成吴长春黄小燕郁阳吴必文周明郭秀云
- 安徽省沿淮地区梅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分析
- 本文在探索安徽沿淮地区梅雨期(包括入梅期、出梅期和梅雨长度)、梅雨量和梅雨强度(包括梅期平均门雨撤、雨量梅年比、梅期暴雨日数和梅雨强度指数)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徽沿淮地区梅雨期、梅雨量和梅雨强度的年际变化以及安徽沿...
-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陈晓红王华
- 文献传递
- 关于沿淮水灾的辨证分析
- 2007年
- 本文在论述沿淮地区水涝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看待和处理水患治理问题,着重对水涝灾害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辨证思考和分析,并对沿淮地区的农业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郁家成黄小燕
- 关键词:农业减灾可持续发展辨证分析
- 设施果蔬栽培的小气候及其调控被引量:3
- 2008年
- 果蔬栽培设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气体等环境因子,是各种果蔬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设施内小气候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分析发现,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分布不均匀,由南向北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气温地温均高于外界;相对湿度一般比露地高;另外,设施内CO2浓度低。针对设施内独特的小气候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 黄小燕郁家成
- 关键词:设施果蔬栽培小气候
-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研究
- 本文在论述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
- 郁家成黄小燕郁阳陈晓红王华
- 关键词:农业生产洪涝灾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