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谢山
- 作品数:55 被引量:166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20年
- 浓缩生长因子(CGF)是通过差速离心血液样品制备的最新一代血小板浓缩制品,与前两代血小板浓缩制品相比,相同体积中含有更丰富的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基质的拉伸强度和黏度更高,体内作用时间更长,拥有更为优秀的组织再生能力。因CGF由自体血液离心制得,取材方便,制备简单、高效,内含大量发挥骨诱导作用的生长因子和发挥骨引导作用的纤维蛋白基质,可激活血管新生,能有效诱导和加速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缩短愈合时间,无交叉感染和免疫排斥风险,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已在口腔种植及颌面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就CGF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最新的综述,望为CGF在口腔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魏中武黄谢山陈灼庚
- 关键词:口腔临床
- 耳后肌筋膜骨膜瓣设计和显微血管网的应用解剖
- 黄谢山翦新春余海石小田刘德裕白真玉陈尧卉林道志韩静欣潘小萌王子佳
- 该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将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及隐形美容切口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这种术式有效地解决了术后腮腺区局部疤痕明显、凹陷畸形和味觉出汗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虽已进行了部份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但耳后肌筋膜骨膜瓣...
- 关键词:
-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肿瘤切除手术
- 改良除皱切口在髁状突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索改良除皱切口在髁状突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适合患者7例,进行耳前-耳后改良除皱切口,皮下潜行分离,到达手术位后行手术操作。腮腺入路暴露关节囊,保护面神经,切开关节囊,显露髁状突及其肿瘤,完整切除或保守性磨除瘤体。结果可完全暴露术野,在直视下施术。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以上,无面神经损伤、涎瘘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瘢痕细小隐蔽,患者比较满意。结论该研究改良除皱切口美容隐蔽,术野暴露较好,可满足髁状突肿瘤切除的要求。更适合对容貌有特殊要求的人群。
- 黄谢山刘德裕白真玉林道志韩静欣
- 比较浓缩生长因子提取液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比较浓缩生长因子提取液(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extract,CGFe)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platelet-rich fibrin extract,PRFe)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CGFe和PRFe。分别采用含CGFe(10%,20%,30%)与PRFe(10%,20%,30%)的DMEM培养基培养MC3T3-E1。分别于培养的第1,3,5,7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法检测细胞中ALP的活性;采用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T-PCR,RT-qPCR)检测培养第3和7天细胞中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1,3,5,7 d时,与对照组相比,CGFe与PRFe均能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第1天外,相同浓度的CGFe与PRFe比较,CGFe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于PRFe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1,3,5,7 d时,与对照组相比,CGFe组与PRFe组的ALP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第1天外,相同浓度的CGFe组与PRFe组比较,CGFe组的ALP活性高于PR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7 d时,与对照组相比,CGFe组与PRFe组Osx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浓度的CGFe组与PRFe组比较,CGFe组Osx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RFe组,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R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GFe比PRFe更能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这可能与其增加ALP活性及上调成骨相关基因Osx的表达有关。
- 魏中武刘双喜陈灼庚黄谢山
- 关键词:MC3T3-E1增殖
- 负压封闭引流在颌面外科术后严重颌面颈部感染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后未见明显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颌面颈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VSD治疗8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未见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严重颌面颈部感染,在去除术后感染区坏死物质、彻底清创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口,0.9%氯化钠溶液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直至引流液清亮、创缘组织无红肿、无压痛后,撤除VSD装置。结果 6例患者明确感染后,使用传统换药约7~8 d,感染呈进行性加重,遂使用VSD装置置于感染区,持续引流5~15 d后,可见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基本消失,创缘周围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伤口基本愈合;所有病例中有1例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明确感染、持续换药约20 d后,感染呈进行性加重,放置VSD 5 d后于手术室清除病灶骨,术后继续换药,伤口愈合;1例术后并发食管瘘患者使用VSD时间长,撤除VSD后,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创口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但左颈部仍可见到1个大小约1 cm×1 cm的瘘管,邻近瘘管可见颈部膨隆明显,扪诊质硬,无波动感。左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示:左颈部见3.9 cm×2.3 cm×5.0 cm大小的不规则占位病变,右颈部见1个大小约2.3 cm×1.4 cm团块状病变,考虑淋巴结肿大(术后复发)。结论 VSD有利于控制感染,防止术后感染扩散,促进术后创面组织的愈合;同时肿瘤患者使用VSD存在促癌细胞转移、增殖的可能,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适应证,并密切监测创区变化,当发现可疑病变或创面延迟愈合时,应立即撤除VSD装置,根据具体情况行进一步治疗。
- 龙静黄谢山潘小萌陈灼庚
- 关键词:口腔外科手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颌面颈部
- 45例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体会
- 目的:了解近年来海口地区有关颧骨颧弓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作者复习了45例颧骨颧弓骨折病例,对骨折病因、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对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采用手法复位无固定方法治疗...
- 钟伟余海黄谢山邢莉唐建
- 关键词:颧骨颧弓骨折内固定骨折治疗
- 文献传递
- 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制备及细胞相容性被引量:3
- 2014年
- 背景:从自然界中寻找骨移植替代材料来充填骨缺损是目前骨组织工程支架是研究的热点。目的:探索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以墨鱼骨为原料,与磷酸氢二铵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水热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水热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墨鱼骨水热反应产物为羟基磷灰石。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保持了良好的文石相结构,将其与MG63细胞体外培养并考察其细胞相容性,证实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材料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且无明显毒性,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增殖,可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材料。
- 黄谢山刘明王江
- 关键词:生物材料羟基磷灰石细胞相容性
- 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美容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索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外科美容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适合患者78例,其中腮腺良性肿瘤54例、面部淋巴管瘤5例、实质性肿块6例、颞下颌关节颈骨折13例等,进行耳前-耳后改良除皱切口,皮下潜行分离,到达手术位后行手术操作。腮腺手术行面神经解剖、耳后瓣修复;颞下颌关节颈骨折行颞浅筋膜切开,完整暴露好骨折处,行微型钛板固定修复。结果:可较好暴露术野,无一例伤口感染和面神经功能损害,随访时间均为6月以上。结论:改良除皱切口隐蔽,可应用于以耳垂为中心8cm范围内颌面部良性肿块的切除,较传统局部的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更适于年轻、女性患者的需要。
- 余海黄谢山钟伟刘德裕
- 关键词:颌面外科美容学
- 耳后软组织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颌面部创伤、烧伤后及肿瘤术后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为解决该区域修复重建中常面临的缺乏局部软组织来源、修复后颜色质地匹配、瘢痕收缩等问题,将耳后软组织瓣临床应用的历史、应用解剖、设计和制备及在鼻部、眼部、耳部、面颊等部位的修复重建应用做一综述,进一步探讨耳后软组织瓣在颌面部局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 潘小萌黄谢山余海
- 关键词:皮瓣转移修复美学
- 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对兔自体脂肪吸收率的影响及脂肪颗粒与PRF的最佳质量比例。方法:采用双侧兔耳软组织缺损模型。在不同观察点比较各组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等,对标本行HE染色、电镜扫描等比较各组移植物中脂肪细胞排列、形态以及数量的差别。结果:单纯脂肪移植组有2例术区表皮呈瘢痕愈合,余未见明显异常;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均逐渐减少,当脂肪颗粒与PRF质量比为3∶1时,移植物存活率、质量及体积均最大;随着时间的增加,PRF缓慢释放,组织学观察显示各组脂肪细胞呈不同程度改建,B组脂肪细胞形态大小更均一,排列更紧密且相同视野完整脂肪细胞数量最多。结论: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能够提高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的存活率;脂肪颗粒与PRF的质量比为3∶1时其移植物存活率最高。
- 龙静黄谢山潘小萌廖军
- 关键词:PRF自体脂肪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