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飞飞

作品数:20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食源
  • 7篇食源性
  • 6篇源性疾病
  • 6篇食源性疾病
  • 4篇污染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血清
  • 3篇质谱
  • 3篇质谱法
  • 3篇萃取
  • 3篇脉冲场
  • 3篇固相
  • 3篇多溴联苯醚
  • 2篇电泳
  • 2篇营养
  • 2篇营养调查
  • 2篇质谱法测定
  • 2篇人血
  • 2篇人血清

机构

  • 15篇苏州市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发酵...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市疾病预...
  • 1篇咸宁市疾病预...
  • 1篇苏州高新区疾...
  • 1篇珠海市疾病预...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20篇黄飞飞
  • 12篇郑艳敏
  • 11篇王波
  • 6篇李敬光
  • 6篇吴永宁
  • 5篇赵云峰
  • 4篇张宁
  • 3篇张梦寒
  • 2篇杨海兵
  • 2篇邹文燕
  • 1篇钟其顶
  • 1篇雷苏文
  • 1篇戴月
  • 1篇王波
  • 1篇张磊
  • 1篇周红俊
  • 1篇孙华闽
  • 1篇朱谦让
  • 1篇邢江涛
  • 1篇闻胜

传媒

  • 5篇食品安全质量...
  • 4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色谱
  • 2篇预防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1年苏州市食品致病生物因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不同环节食品中致病生物因子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1年,在苏州市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环节共采集27类食品样品,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寄生虫及病毒等致病生物因子污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5年共采集27类2797份食品样品,323份检出致病生物因子,总检出率11.55%,1种和≥2种致病生物因子检出率分别为10.48%、1.07%。种养殖环节检出率最高(14.29%),其次为流通环节(13.37%)、餐饮环节(5.05%)、生产加工环节(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5)。流通环节各采样点以网店检出率最高(17.57%),其次为农贸市场(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4,P<0.05)。有16类样品检出致病生物因子,以动物血液检出率最高(35.00%),其次为双壳类、甲壳类及螺类(34.13%),再次为冲调谷物制品(24.21%)。监测24种致病生物因子检出14种。356个阳性结果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占41.0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13.48%)、蜡样芽胞杆菌(12.92%)为主。散装食品检出率(14.29%)高于预包装食品(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0,P<0.05)。结论苏州市部分环节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致病生物因子污染,动物血液、双壳类、甲壳类及螺类、冲调谷物制品等食品中致病生物因子污染较为严重,以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异尖线虫等生物因子为主,应加强网店、农贸市场和散装食品的监管。
刘珈显黄飞飞郑艳敏谢颖珏王波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寄生虫病毒食品安全
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并探讨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调查县(区)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抽取75户家庭,调查户中所有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4个部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对3358名江苏省成年居民进行调查,年龄18~98岁,平均(54.6±15.1)岁;男女性别比为1:1.23;城乡比为1:1.67;学历以初中或高中为主,共1654人(占49.3%);BMI为(24.2±3.7)。江苏省成年居民主要有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动物模式、面食模式、咸菜蛋类模式、奶类模式。结论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的动物模式、面食模式、奶类模式与超重肥胖有关。男性人群膳食的动物模式是引起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比值比(odd ratio,OR)=1.55,95%置信区间(condition index,CI):1.12~2.13],女性人群膳食面食模式是引起超重肥胖的原因之一(OR=1.41,95%C.I.:1.06~1.89);奶类模式是成人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8,95%CI:0.55~0.85)。
郑艳敏黄飞飞田礼钦周晓龙王波
关键词:营养调查膳食模式超重肥胖
苏州市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
2024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市2001-2021年报告的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基本情况、时间、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和引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苏州2001-2021年共报告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135起,发病2587人,无死亡病例;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事件呈双峰型分布,5月为高峰占31.1%(42/135),10月为次高峰占14.1%(19/135);2001-2010年27起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1起发生在喜事宴席中、26起发生在家中;2011-2021年108起事件中,30起发生在喜事宴席中、78起发生在家中;原因食品中水产品及其制品占28.9%(39/135),发病例数占26.6%(687/2587);已查明的致病因子均为微生物感染,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81.5%(110/135),发病例数占82.9%(2144/2587);已查明的事件引发因素主要为交叉污染、加工不当和存储不当。结论苏州市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原因食品是水产品及其制品,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因子。建议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健康教育。
郑艳敏黄飞飞丁蕾谢颖珏王波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疫情暴发微生物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一起中学弯曲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某中学一起弯曲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为弯曲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致病因子识别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事件病例肛拭子18份、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10份、留样食品43份、饮用水样品2份、食品原材料2份和环境涂抹样品31份,采用胃肠道感染测试条快速筛查病原体,采用双孔滤膜法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弯曲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报告63例病例,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51例占80.95%;发热,39例占61.90%。无住院和死亡病例。分离培养出弯曲菌阳性样本12份,其中11份来源于病例肛拭子,为空肠弯曲菌阳性10份,结肠弯曲菌阳性1份;1份来源于食品原材料,为结肠弯曲菌阳性。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株空肠弯曲菌同源性100.0%;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为100.0%,且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这是一起由空肠弯曲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采用胃肠道感染测试条、双孔滤膜法分离培养及PFGE分子分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识别致病因子。
郑艳敏王波滕臣刚黄飞飞田礼钦杨海兵张梦寒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脉冲场凝胶电泳病原学特征
2018—2021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近年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2021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溯源系统报告的病例监测信息,对发病率、临床症状和病原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2021年苏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2888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9‰;4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65‰、1.13‰、1.14‰、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24,P<0.01)。病例以31~40岁组最多(占24.89%),报告发病率以21~30岁组(1.96‰)最高。男性报告发病率(1.05‰)高于女性(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2,P<0.01)。6—8月为发病高峰,占48.22%。辖区中张家港市病例数最多(6522例)、发病率最高(22.58%),不同县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9.09,P<0.01)。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14323份,采样率49.58%,阳性检出率为17.35%;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诺如病毒(占7.91%),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3.83%、2.95%)。结论苏州市2018—2021年食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建议加强夏秋季的食品风险监测及重点人群宣教。
张海波王波黄飞飞郑艳敏邹文燕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体
2016~2018年苏州市水生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研究苏州市地方特产水生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苏州居民经水生蔬菜膳食途径摄入的重金属对人体存在的健康风险。方法2016~2018年在苏州市10个区县连续采集8种共198份水生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按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判定重金属超标情况;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不同种类水生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污染程度;采用暴露情景假设的方法和简单分布模型(确定性评估)的方法评价水生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水生蔬菜中铅和总砷的超标率分别为5.29%(10/189)和0.60%(1/166),镉和总汞无超标样品,铅、镉、总汞和总砷检测平均值分别为0.0518、0.0066、0.0007和0.0526 mg/kg。3个年份样品的重金属污染水平不完全相同,水生蔬菜总汞水平存在种类间差异;重金属污染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水生蔬菜中4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或等于0.7,处于优良水平;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处于安全水平。苏州地区水生蔬菜中的铅污染对成人及95%的儿童均不会产生健康危害,但对高食物消费暴露的儿童(5%)可能产生潜在的健康影响;镉、总汞、总砷污染对成人和儿童均不会产生健康危害。结论苏州市水生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水生蔬菜铅污染可能对小部分儿童存在潜在健康危害。
黄飞飞张宁赵敏娴郑艳敏
关键词:水生蔬菜总汞总砷污染
1起柠檬酸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和溯源
2024年
目的了解1起柠檬酸杆菌(C.portucalensis)引起的食源性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本事件病例发病情况,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查找可疑食物,并进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宏基因测序。结果搜索疑似病例138例,罹患率为31.4%,主要临床表现腹泻(100.0%)、腹痛(86.3%)为主。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白切鸡为可疑食物(OR=46.44,95%CI:5.38~400.83)。现场采集样品33份,6例病例、2例食堂工作人员标本和白切鸡样品中检测出柠檬酸杆菌DNA序列,宏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中9份样品中检出的柠檬酸杆菌有密切遗传学联系,且小鼠胃饲试验也出现同样腹泻症状。结论该事件是一起因进食受柠檬酸杆菌污染白切鸡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应加强餐饮单位的卫生监督,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措施。
谢颖珏黄飞飞孙华闽杨仁东张梦寒滕臣刚王波郑艳敏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测定葡萄酒中2,4,6-三氯苯甲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葡萄酒中2,4,6-三氯苯甲醚(2,4,6-TCA)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电离的质谱联用法(SPME-NCI-GC/MS)。方法在35℃下,采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DMS)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对葡萄酒样品萃取15min,在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解析后,经毛细管柱CP-SIL 8CB-MS(30m×0.25mm×0.25μm)分离,负化学离子源电离的质谱法测定,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式(SIM)进行监测,以d5-2,4,6-TCA为内标,进行内标法定量。结果在0.5~60ng/L范围内,葡萄酒样品中的2,4,6-TCA含量与2,4,6-TCA及内标d5-2,4,6-TCA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以空白葡萄酒基质进行加标回收实验,3个添加水平(5、10和20ng/L)的回收率为79.8%~101.6%,RSD≤7%(n=5)。葡萄酒中2,4,6-TCA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6和0.2ng/L。结论该方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葡萄酒中痕量2,4,6-TCA的测定。
刘卿钟其顶李敬光邢江涛黄飞飞赵云峰吴永宁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葡萄酒
一起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调查处理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判断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21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腹泻次数≥3次/24 h占比62%,135/217)、腹痛(47%,102/217)等;从生物、食物原料和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毒力基因阳性样品55份,分离到EAEC菌株28株,其中27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共形成A^Q 17个型别,呈高度多态性。可疑食品是5月30日晚餐的凉拌椒麻鸡。结论该起事件是由学校食堂配餐引起的一起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郑艳敏滕臣刚查日胜田礼钦黄飞飞张梦寒胡佳周红俊王波
关键词:脉冲场电泳
2010年太原市普通人群血清中多溴联苯醚负荷水平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研究太原市普通人群血清中多溴联苯醚(PBDEs)负荷水平.方法 2010年在太原市共采集了42份普通人群血清样品,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测定了样品中溴代联苯醚(BDE)-17、BDE-28、BDE-47、BDE-66、BDE-99、BDE-100、BDE-153、BDE-154、BDE-183 和BDE-209,计算PBDEs合计值(∑PBDEs).结果 在测定的血清样品中,∑PBDEs范围为2.09-66.74 ng/g脂重(lipid weight,1w),中位数和均值分别为6.32 ng/g 1w和9.84 ng/g 1w.BDE-209为ΣPBDEs主要贡献来源,其含量在未检出至64.99.ng/g 1w范围内,中位数为4.11 ng/g 1w,其贡献率为67.6%;其次为BDE-153,其含量在0.29-4.92 ng/g 1w范围内,中位数为0.62 ng/g 1w,其贡献率为10.1%.结论 2010年太原市普通人群血液中PBDEs负荷水平较低.
黄飞飞李敬光张磊闻胜郭斐斐赵云峰吴永宁
关键词:血清多溴联苯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