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日云
- 作品数:41 被引量:4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黑格尔法哲学逻辑结构与对自由主义的超越——兼与韩水法教授商榷被引量:2
- 2020年
- 黑格尔法哲学的目的是超越自由主义。它从个体出发得出倾向于整体主义的结论并非"逻辑倒错",而是遵循其自身独特的辩证逻辑的产物。它继承了卢梭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将个人及其权利作为论证逻辑的起点,注定了其被超越的地位。个人被整合与融合于作为终点的整体,终点决定起点。论证程序上的在后者反倒是价值上的优先者。逻辑起点到终点并非直线型延伸,而是发生了质的转变与升华。但认定黑格尔的法哲学完全否定个人的结论则过于简单化,它是承认和容纳个体、将个体融入整体从而确立了整体对个体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模式。不过它所承诺的个人主观特殊性与国家普遍性之间的内在统一难以落实,其合乎逻辑的结果必然是打开通向整体主义的大门。其对自由主义的超越有其价值,但却是失败的。
- 丛日云
-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自由主义整体主义
- 基督教传统与近代西方自由主义被引量:1
- 1989年
- 自由主义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主流。它把个人看作国家的基础,认为个人高于国家,国家是实现个人权利、利益和价值的工具。以洛克为代表的十七、十八世纪的自由主义者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界限,维护个人的所谓“天赋权利”,主张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以边沁、密尔等人为代表的十九世纪自由主义者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干涉。在他们看来,干涉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于近代社会黎明时期。它起初是作为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对立物出现的,
- 丛日云
-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者个人权利近代社会
- 外在奴役下的内在自由——基督教对自由观念的贡献被引量:3
- 2001年
- 基督教通过对人的二元解析 ,发现了人的内在世界并将其划归上帝的领地。它要求“外在的人”要服从世俗社会秩序 ,“内在的人”则独立于世俗秩序 ,只受上帝支配。它申张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拒斥外在国家权力的干预 ,这是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原初形态。内在自由是完整的自由的一部分 ,也是其由以生成的基点。它虽然在中世纪受到教会的桎梏 。
- 丛日云
- 关键词:基督教社会秩序
- 论代议制民主思想的起源被引量:42
- 2005年
- 代议制民主思想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王权源于人民权力的转让,但人民仍保留着对它的所有权和终极控制权;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关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应成为立法、建立政府及其他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特别是立法权和征税权。本文从政治权力的来源、归属和行使等方面分析代议制民主思想的原初内涵及其在中世纪的起源与成长发育过程。
- 丛日云郑红
- 关键词:中世纪社会共同体公共权力
-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的复兴及其新趋向被引量:16
- 2000年
-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在经历了 5 0~ 70年代初的初创和兴盛期、70~ 80年代初的衰落期后 ,自 80年代中期起重新复兴。本文初步介绍了此次政治文化理论复兴的一些新成果 :一些学者试图重新诠释政治文化概念 ,兼容心理层面与行为模式 ,将政治行为视为政治文化的要素 ;有人从政治文化的易变和不易变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而深化了关于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认识 ;有的学者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分析”模式 ,在坚持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解释价值的同时 ,强调文化和制度的反作用。在主导理念和研究范围上 ,政治文化研究出现了非西方化的趋向。
- 丛日云王辉
- 关键词:政治分析政治行为
- 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被引量:5
- 2013年
- 2013年4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高研院")召开了以"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为主题的第二届通识教育年会。此次年会集中讨论了在中华文明复兴背景下的通识教育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就"通识教育与现代文明"、"通识教育与德性养成"、"通识教育模式比较"、"通识教育教学探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会学者一致认同中国大学教育必须修正工科思维和单纯技术观点,从文明传承与复兴的角度探索适合当代条件的通识教育模式,应为今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在会议的最后部分,北航高研院的教学副院长翟志勇老师介绍了北航通识教育的推进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与会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北航模式"表示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期待北航模式能够稳健成熟,为探索中国通识教育的正道提供一个可检验、可推广的样本。本刊现辑录其研讨内容,为推动中国教育之进一步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以下内容已经发言者校阅,本刊略有删节。
- 姚中秋李强丛日云干春松钱永祥高全喜渠敬东吴增定周濂吴飞赵晓力朱振宇陈壁生翟志勇
- 关键词:通识教育模式专家学者中国教育教学探讨
- 迈向后民族主义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视角的考察被引量:3
- 2023年
-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个人主义的价值革命,也推动了以族裔、文化和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而日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更多自由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解放的后现代个人的产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了现代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将民族或民族国家视为束缚和压迫的力量。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知识精英们以多元文化主义解构现代民族主体文化,以身份政治和超国家政治解构民族国家族裔属性,同时后民族主义者积极构想后民族国家建制,试图建构抽空了族裔和文化内涵的政治共同体作为后现代人的家园,推动了西方的后民族主义转向。这导致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个人归属感丧失,国家凝聚力下降,国家族裔和文化根基被蛀空,自由民主活力枯竭,国家面临衰败和解体的风险。在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中,其竞争力也受到削弱。重新审视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认识西方后民族主义的困境,有助于辨清西方文明演变的趋势,避免后现代化的陷阱。
- 丛日云马涛
-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后民族主义
-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被引量:6
- 1998年
- 一、当代世界民主化浪潮及对政治发展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民主?或者说,现代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否能够成功地移植到非西方国家?许多政治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本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的一些权威主义政权显得稳定和强有力,而大批建立民主政体的发...
- 丛日云
- 关键词:民主化进程民主化浪潮政治文化国家民主民主制度
- 从政治学角度思考法律权威
- 2007年
-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对于法律与政治权威的关系,论述得比较直白和简洁的是霍布斯。霍布斯明确反对法治,他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国家有一个最高的主权者,这是国家的本质。一个政治共同体一定有一个最高的主权者。按霍布斯所讲的,主权者是最高权威,它不能受法律的限制。
- 丛日云
- 关键词:法治法律主权者思想史
- 从精英民主、大众民主到民粹化民主——论西方民主的民粹化趋向被引量:45
- 2017年
- 西方民主本身的民粹化,包括民主制度、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民粹化。民主内含着民粹主义的基因,即平等主义与个体主义,因而具有向民粹发展的内在趋向。平等主义和个体主义是民主成长的强大动力,它使民主走向繁荣,焕发出活力;但如果它们走向极端,也会驱动民主滑向民粹主义。平等主义由有限平等发展为泛化的极端的平等,形成越平等越好的原则;个体主义突破各种限制走向放纵的个体主义,形成越自由越好的原则;民主由精英民主走向大众民主并进而滑向民粹民主,形成越民主越好的原则。这是民粹主义的三原则。从长过程来看,滑向这三个原则是民主的大趋势。民主的民粹化,导致西方古代民主的两次衰落。现代西方民主从中世纪起源,经历了从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的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是一个分水岭。当代西方民主受上述三原则的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民粹化了,并仍然在朝这个方向继续发展。
- 丛日云
- 关键词:民主平等主义个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