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丹丹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疗法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 1篇循环内皮祖细...
  • 1篇药物疗法
  • 1篇移植瘤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抑制剂
  • 1篇增敏
  • 1篇增敏作用
  • 1篇制剂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肿瘤
  • 1篇头颈部肿瘤患...
  • 1篇皮下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于丹丹
  • 4篇伍钢
  • 2篇张涛
  • 2篇刘红利
  • 2篇吴红革
  • 1篇程晶
  • 1篇白云玲
  • 1篇陈胜
  • 1篇顾闰夏
  • 1篇穆晓倩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第六届中国肿...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金因肽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金因肽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52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放射治疗+漱口液+金因肽口腔喷雾,对照组患者为放射治疗+漱口液。结果急性口腔黏膜炎反应程度在放射治疗第5周、7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放射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贫血及体重下降>2.5 kg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时使用金因肽口腔喷雾,不仅可以降低急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反应级别,而且可以间接降低贫血发生及维持患者的体重,有利于放射治疗顺利进行及保证疗效。
吴红革程晶于丹丹陈胜伍钢
关键词: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头颈部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肿瘤研究中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介导的可逆性组蛋白乙酰化对一系列生理进程及恶性肿瘤的调控产生重要影响。由于HDAC抑制剂(HDACi)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作用极小,使其已经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其中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HDACi中如伏立诺他及罗米地辛已经被FDA批准用于进展期、复发难治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对HDAC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其深入临床应用。
于丹丹伍钢刘红利
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循环内皮祖细胞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cEP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刘红利白云玲于丹丹张涛伍钢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循环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术
贝伐单抗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治疗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30只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放射治疗组、正常组,相应处理后绘制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CD31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皮下移植瘤退缩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联合组Ki-67表达最弱,HIF-1 α、CD31表达也较单纯放射治疗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联合组HIF-1α、VEGF表达最弱.结论 贝伐单抗在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治疗中发挥放射治疗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VEGF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组织内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于丹丹穆晓倩顾闰夏张涛伍钢吴红革
关键词:贝伐单抗放射疗法移植瘤乳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