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兆进

作品数:64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乳腺
  • 26篇乳腺癌
  • 26篇腺癌
  • 20篇细胞
  • 19篇肿瘤
  • 15篇蛋白
  • 12篇免疫
  • 11篇散发性乳腺癌
  • 11篇甲基化
  • 9篇抗原
  • 9篇基因
  • 8篇肿瘤免疫
  • 7篇预后
  • 7篇ECM1
  • 6篇生物体
  • 6篇特异
  • 6篇特异性
  • 6篇启动子
  • 5篇杀伤
  • 5篇突变

机构

  • 62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辽宁医学诊疗...

作者

  • 63篇于兆进
  • 56篇魏敏杰
  • 25篇孙明立
  • 17篇赵琳
  • 16篇李亚楠
  • 10篇赵海山
  • 10篇陈文捷
  • 9篇任婕
  • 8篇于丽凤
  • 8篇何苗
  • 8篇韩强
  • 8篇赵兰
  • 7篇边竞
  • 5篇姚维凡
  • 5篇姚维范
  • 4篇陈秋晨
  • 3篇关舒
  • 3篇金锋
  • 3篇赵欣楠
  • 3篇唐宏涛

传媒

  • 9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医药导报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肿瘤药学
  • 1篇2008年两...
  • 1篇2012医学...
  • 1篇两岸三地药理...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8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Rα和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ERα和ERβ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散发性乳腺癌标本2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5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乳腺癌患者临床指标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中ERα、ER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21/214)、62.1%(133/214),乳腺纤维腺瘤中ERα、ER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76.0%(19/25)、84.0%(21/25),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无差异,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31)。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HER-2、p53蛋白表达均未见相关性,与PR蛋白表达正相关(P<0.000 1)。ERβ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和绝经状态相关,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浸润性小叶癌的ERβ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肿瘤(P=0.029);ERβ蛋白表达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p53蛋白表达比较均未见相关性。生存分析发现,ERα和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未见显著影响,ERα和ERβ均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OS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ERα、ERβ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异常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相关,二者协同表达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更具指导意义。
于兆进于丽凤江龙洋毕佳林姝卫倩魏敏杰赵琳
关键词:散发性乳腺癌ERΑERΒ预后
5-氮杂脱氧胞苷酸诱导ER阴性细胞ERα,ERβ恢复表达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5-氮杂脱氧胞苷酸(5-Aza-dC)对ERα、ERβ阴性细胞株MDA-MB-435的ERα、ERβ的恢复表达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终浓度(1、2.5、5、10、20μmol/L)5-Aza-dC处理ERα、ERβ阴性细胞株MDA-MB-435 96h,通过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 PCR,RT-PCR)方法检测5'-Aza-dC处理后ER阴性MDA-MB-435乳腺癌细胞株DNMT1、ERα、ERβmRNA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5-Aza-dC均可明显抑制DNMT1 mRNA表达,20μmol/L的5-Aza-dC对DNMT1 mRNA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采用不同浓度5-Aza-dC处理MDA-MB-435细胞96h后,ERα、ERβmRNA表达水平随5-Aza-dC浓度增大而增加,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NMT抑制剂5-Aza-dC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恢复ER阴性细胞中ERα,ERβmRNA表达,说明ERα,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引起ERα、ERβ蛋白失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
赵琳于兆进李宇男何苗王麟任婕白雪峰赵海山姚维范魏敏杰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甲基化
一种肉瘤放疗抗性相关的诊断标志物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肉瘤放疗抗性相关的诊断标志物及应用。IF18B作为肉瘤生物标记物的应用,其在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抑制KIF18B表达可提升肿瘤细胞放疗敏感性。一种肉瘤检测产品,其中包含检测KIF18...
魏敏杰于兆进刘雯思
文献传递
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中Ezrin相关的上皮钙黏蛋白表达亚细胞定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Ezrin与上皮钙黏蛋白(E-cad)表达部位的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组织样本9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zrin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和Ez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和58.5%;E-cad表达于细胞膜者(E-cadm)20例,表达于细胞质者(E-cadc)23例;与Ezrin阴性组织相比,Ezrin阳性组织中E-cadc表达频率显著增高(P=0.025);在TNM分期较高(Ⅱ~Ⅲ)的组织中E-ca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在较大的肿瘤组织中,Ezr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36),E-cadc表达频率显著高于E-cadm(P=0.013);与E-cad(+)、Ezrin(-)、E-cadm组织相比,E-cad(-)、Ezrin(+)、E-cadc组织淋巴结转移数目显著增多(P〈0.05);乳腺癌组织特征按照E-cad(+)/Ezrin(-)、E-cad(-)/Ezrin(-)、E-cad(+)/Ezrin(+)、E-cad(-)/Ezrin(+)的顺序(P〈0.001),或者E-cadm/Ezrin(-)、E-cadc/Ezrin(-)、E-cadm/Ezrin(+)、E-cadc/Ezrin(+)的顺序(P=0.007),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均依次增多。结论在转移性乳腺癌中,Ezrin可能调节E-cad的亚细胞定位,从而协同影响乳腺癌病程,促进淋巴结转移。
于兆进何苗孙明立赵海山魏敏杰赵琳
关键词:EZRIN上皮钙黏蛋白亚细胞定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一种基于肿瘤抗原ECM1的长肽ERE1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肿瘤抗原ECM1的长肽ERE1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特别涉及通过肿瘤肽疫苗特异性诱导、刺激活化生物体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激发、增强生物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及其在特异性抗肿瘤...
魏敏杰孙明立于兆进李亚楠刘雯思赵兰韩强线云开边竞
文献传递
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恶性上皮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恶性上皮肿瘤在病程进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满足肿瘤细胞生长的养分需求,致使瘤体不断增大,并有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随血液循环转移至远隔组织,发生肿瘤转移,这是恶性上皮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特征。探明肿瘤增殖及转移的分子机制,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是近年来肿瘤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子,
于兆进唐海英魏敏杰
关键词:上皮肿瘤细胞外基质蛋白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学肝癌侵袭转移
BRCA1基因突变及启动子甲基化与乳腺癌被引量:1
2008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研究比较深入的乳腺癌的抑癌基因。BRCA1基因失活,将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目前的研究成果比较倾向于认为:BRCA1基因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关系比较密切,基因突变位点多种多样,不同种族间各异;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启动子甲基化是BRCA1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并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病理学、免疫学及临床特征等参数间存在相关性。
于兆进任婕魏敏杰
关键词:BRCA1基因突变甲基化乳腺癌
HLA-A24限制性ECM1特异性的CTL表位肽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尤其涉及HLA‑A24限制性ECM1特异性的CTL表位肽及其应用,具体为通过肿瘤疫苗特异性诱导、刺激活化生物体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激发、增强生物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及其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中...
魏敏杰孙明立于兆进刘雯思韩强赵兰李亚楠线云开
ALDH1A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ALDH1A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8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病房行根治性手术的15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LDH1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LDH1A1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A1表达阳性率为56.3%。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临床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9)。ALDH1A1阳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短于ALDH1A1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22和P=0.01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ALDH1A1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25和P=0.014),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P=0.892和P=0.489)。结论 ALDH1A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孙明立赵海山肖庆环于兆进姚维凡唐宏涛关舒金锋魏敏杰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干细胞预后
IDH突变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一类参与细胞有氧代谢三羧酸循环的酶家族,IDH家族的突变与很多肿瘤的发生有关,因此IDH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目前已发现多种针对IDH突变的抑制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IDH突变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赵超然宋昕樾于兆进于丽凤赵琳魏敏杰
关键词:抑制剂恶性肿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