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氧化氮
  • 5篇一氧化氮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血浆
  • 3篇血压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高血压
  • 2篇血浆脑钠肽
  • 2篇综合征
  • 2篇左室
  • 2篇左室肥厚
  • 2篇脑钠肽
  • 2篇肥厚
  • 1篇心肌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保护作用

机构

  • 8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8篇于浩
  • 8篇刘奇良
  • 4篇卜殷中
  • 3篇温燕
  • 2篇黄德魁
  • 2篇张大维
  • 1篇毛静雯
  • 1篇王明亮
  • 1篇许宜冠
  • 1篇倪挺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CHF组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V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0.05);(3)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之间NO、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VEF与NO、AngⅡ呈负相关(r=-0.415,-0.544,P<0.01)。结论: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于浩刘奇良卜殷中温燕张大维
关键词:一氧化氮
血浆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检测血浆NO、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EH伴LVH组血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俨〈0.01),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三组之间血AngⅡ水平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LVM呈正相关(P〈0.01或0.05);(3)血压、LVM与NO呈负相关、与AngⅡ、LVM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血浆NO、AngⅡ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黄德魁刘奇良于浩卜殷中温燕许宜冠
关键词:一氧化氮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慢性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09例CHF患者和32例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并比较。结果①CHF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FT3均降低(P<0.05或P<0.01),FT4、TSH无明显变化(P>0.05);②T3、T4、FT3随心衰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5或P<0.01);③TSH在心衰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
毛静雯刘奇良于浩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甲状腺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肾脏皮质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旁细胞分泌,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主要作用为促红系祖细胞分化及分裂为成熟红细胞,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所致的贫血。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不仅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可以分泌EPO,
刘奇良于浩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心肌保护作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分泌成熟红细胞骨髓造血
血浆脑钠肽、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Ⅱ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BNP、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EF),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1)CHF组BNP、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BNP、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0.05)。3)EF与BNP、NO、AngⅡ呈负相关,BNP、NO及AngⅡ之间呈正相关(r>0或r<0,P<0.01)。结论 BNP、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纪明阳于浩刘奇良
关键词:血浆脑钠肽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EH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EH+LVH组)、EH无LVH患者(EH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1)EH+LVH组NO水平明显低于EH组、正常对照组[(37.24±11.27)μmol/L比(51.79±20.04)μmol/L比(80.25±20.58)μmol/L],且EH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EH+LVH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EH组、正常对照组[(198.37±93.54)ng/L比(139.87±56.39)ng/L比(57.34±18.85)ng/L],且EH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与NO呈负相关(r=-0.448、P=0.000;r=-0.249,P=0.018),与AngⅡ呈正相关(r=0.491,P=0.000;r=0.265,P=0.012),NO与AngⅡ呈负相关(r=-0.555,P=0.000)。结论: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倪挺刘奇良于浩
关键词:高血压一氧化氮
血浆脑钠肽、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对照者各60例,检测BNP、NO及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EH伴LVH组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NP、AngⅡ、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M水平的变化与之相反(P<0.05);血压与BNP、AngⅡ、LVM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LVM与BNP、AngⅡ呈正相关,LVM、BNP、AngⅡ与NO呈负相关(P<0.05)。结论 BNP、NO、AngⅡ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于浩刘奇良黄德魁卜殷中温燕
关键词:脑钠肽一氧化氮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性高脂血症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组60例,予阿托伐他汀10mg,qoN和非洛贝特200mg,qoN,共8周;阿托伐他汀组6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qN,共8周。结果治疗4周两组TC、TG、LDL-ch均显著下降,HDL-ch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继续治疗8周与治疗4周比较:TC、LDL-ch继续下降(P<0.01);TG继续下降、HDL-ch继续升高,联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变化(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8周联合组TG下降优于单用组(P<0.01);TC、LDL-ch降低单用组优于联合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给药调脂作用确切,尤其对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刘奇良卜殷中于浩王明亮张大维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非洛贝特高脂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