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氮在河北平原褐土和地下水迁移转化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为了揭示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褐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方法]以河北平原的褐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的淋滤实验,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迁移规律。[结果]在施氮周期内,氨氮浓度最高为15.86 mg/L,最低为0.09 mg/L,平均为2.02 mg/L,超标10.1倍;亚硝酸盐氮最高浓度为37.456 mg/L,最低浓度为0.002 mg/L,平均浓度为4.854 mg/L,超标242.7倍;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6.35 mg/L,最低浓度为2.12 mg/L,平均浓度为6.51 mg/L的未超标,占标率为32.57%。[结论]在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和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2种氮素存在形态。在深层地下水中,氮素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所建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预测氮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 高太忠付海燕
- 关键词: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褐土地下水河北平原
- 2009-2014年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6
- 2015年
- 依据2009—2014年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NO-3-N)监测数据,分析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NO-3-N污染状况,并利用氮氧双同位素的方法对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来源进行了示踪。结果表明,2009—2014年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变化范围在0.00~121.50 mg/L之间,总平均值为(18.72±1.55)mg/L,超过美国饮用水标准(10 mg/L)的0.872倍;三个子平原区的SO2-4/Cl-差异较大而NO-3/Cl-值相差不大,说明地下水中的氯化物、硝态氮以及硫酸盐有着不同的来源。东部滨海平原区NO-3-N含量最大,为31.55 mg/L,已超出美国饮用水标准2.155倍;其次为山前平原区,为16.45 mg/L,超出美国饮用水标准0.645倍;中部平原区的含量最低,仅为4.19 mg/L,未超标。根据同位素的数值进行分析,揭示了东部滨海平原区以及中部平原区的硝态氮来源主要为化粪池废弃物,山前平原区的硝态氮主要来自化肥中的NH+4。
- 庞会从刘福亮付海燕付胜霞李晓玉张灿灿高太忠
-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河北平原
- 河北平原潮土和地下水氮的来源及迁移转化机制
- 地下水是人类主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但是其污染却日益严重,其中,地下水氮污染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氮元素主要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中,进而造成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因此,研究地下水中氮的来源及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
- 付海燕
- 关键词:地下水
- 氮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机制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揭示氮在土壤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定其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碳酸氢铵及尿素2种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土壤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变化,总结了"3氮"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施氮周期内褐土土柱淋滤液中,氨氮最高质量浓度为13.33mg/L,硝酸盐氮为15.25 mg/L(H-N-1土柱),土壤中氨氮吸附作用大于硝酸盐氮。建立了氮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可以用所建模型对氮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的迁移过程进行定量预测。
- 高太忠付海燕
- 关键词:环境学氨氮硝酸盐氮包气带河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