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死亡率
  • 4篇慢性病
  • 3篇死因
  • 2篇早死
  • 2篇肿瘤
  • 2篇居民死因
  • 2篇发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居民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死因顺位
  • 1篇死因统计
  • 1篇潜在减寿年数
  • 1篇主要慢性病
  • 1篇组学技术
  • 1篇消化道
  • 1篇消化道肿瘤
  • 1篇流行病

机构

  • 9篇扬中市疾病预...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扬中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镇江市丹徒区...
  • 1篇镇江市疾病预...
  • 1篇深圳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仝海员
  • 3篇周金意
  • 2篇华召来
  • 2篇苏健
  • 2篇张梦梦
  • 2篇孙丽萍
  • 2篇柏林
  • 1篇覃玉
  • 1篇古孝勇
  • 1篇罗鹏飞
  • 1篇朱政
  • 1篇朱进华
  • 1篇杭栋
  • 1篇张开祥
  • 1篇杜文聪
  • 1篇崔岚

传媒

  • 4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的系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消化道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疾病负担十分严重,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难以进行早期预防。系统流行病学是经典流行病学与先进医学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及暴露组等多组学技术,解释外界暴露、遗传变异、代谢紊乱等多种途径与肿瘤发病间的分子机制,成为精准评估癌症发病风险的重要手段。全文对多组学技术在常见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进一步揭示系统流行病学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何家镠朱永敬范习康罗鹏飞朱政苏健杭栋仝海员华召来周金意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江苏省非慢性病居民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及高风险特征检出情况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非慢性病居民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及高风险特征检出情况,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9月—2018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南通市海安市、连云港市东海县、徐州市贾汪区、常州市和淮安市6个项目点抽取27430名35~75岁非慢性病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江苏省27430名非慢性病居民中,检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18675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为68.08%,标化检出率为65.00%;非慢性病居民5个高风险特征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压超标(32.80%),血糖超标(22.38%)、腰围超标(22.20%)、现在吸烟(15.65%)和血清总胆固醇超标(15.48%);18675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具有1、2、3和4~5个慢性病高风险特征者分别占37.3%、22.4%、7.2%和1.2%。结论江苏省非慢性病居民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较高,主要高风险特征为血压超标,应根据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及高风险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仝海员张梦梦覃玉苏健崔岚杜文聪缪伟刚周金意
关键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情况
扬中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情况及趋势,并探索人口与非人口因素在其中的贡献。方法分析扬中市2002-2015年主要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计算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对主要慢性病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结果扬中市2002-2015年慢性病粗死亡率为698.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0.47/10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而胃癌在其中死亡率最高。死亡率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肝癌、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癌、心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是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人口因素阻碍扬中市慢性病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死亡率。
仝海员张梦梦孙丽萍黄加东柏林张开祥
关键词:慢性病死亡率APC
江苏省扬中市1991~2012年食管癌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1991~2012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扬中市恶性肿瘤监测和生命统计的资料,描述和分析食管癌的发病率。[结果]1991~2012年扬中市新发食管癌病例6435例,其中男性3400例,女性3035例,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18,P<0.001);粗发病率为106.08/10万(男性113.03/10万,女性99.24/10万),标化发病率为63.74/10万(男性67.99/10万,女性59.71/10万);趋势χ2检验显示,粗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标化率呈明显下降趋势,45岁以上年龄段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45岁以下则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1991~2012年扬中市食管癌发病率始终维持在90/10万以上的高水平,4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有关卫生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干预、环境治理,以完善当地食管癌的防控措施。
仝海员华召来
关键词:食管癌发病率
江苏省扬中市2002-2013年居民死因及减寿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死因特征,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编码分类,应用死亡率、标化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扬中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居民死亡率为72.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7.05/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4)、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2)。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40.50%)、循环系统疾病(31.40%)、呼吸系统疾病(8.88%)、损伤和中毒(5.51%)和其他类疾病(4.58%)。其中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无明显升降趋势(P>0.05);PYLL前5位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扬中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对人群生存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损失也最大,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仝海员柏林孙丽萍
关键词:死因统计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2013—2019年镇江市丹徒区居民死因定量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镇江市丹徒区居民死亡情况,为政府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早死概率、死亡率差别分解等定性定量指标,对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9年丹徒区居民平均粗死亡率为802.56/10万,呈上升趋势(APC=1.59%,t=2.67,P=0.044),标化死亡率为426.56/10万,呈下降趋势(APC=5.24%,t=4.06,P=0.010)。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占35.51%)、循环系统疾病(占34.22%)、呼吸系统疾病(占9.32%)、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占6.16%)和损伤中毒(占6.13%)。期望寿命由2013年77.61岁上升至2019年81.72岁。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慢阻肺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5)。死亡率差别分解显示,促进该四类重大慢性病死亡率的升高的人口因素大于阻碍死亡率的升高的非人口因素。四类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P<0.05),预测丹徒区居民2030年四类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为4.70%,能够达到"健康中国2030"早死概率8.97%的目标值。结论人口老龄化是丹徒区居民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四类重大慢性病对丹徒区居民期望寿命、早死概率影响较大,需重点防控。
韩晔神学慧李志伟古孝勇仝海员
关键词:死亡率
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不同肥胖类型与慢性病共病患病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不同肥胖类型与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关系,为优化肥胖诊断和慢性病共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1月—2021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扬中市抽取的6899名40~69岁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不同肥胖类型对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扬中市6581名中老年居民中,患慢性病共病者3957例,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60.1%。体质指数(BMI)超重、BMI肥胖、腰围(WC)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中心性肥胖和腰高比(WHtR)中心性肥胖者比例分别为40.7%、12.1%、35.3%、79.6%和63.7%,BMI+WC、BMI+WHR和BMI+WHtR复合型肥胖者比例分别为10.5%、11.4%和11.8%。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蔬菜摄入是否充足、水果摄入是否充足、体育锻炼情况、每日睡眠时间和慢性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超重(OR=1.736,95%CI=1.575~1.915)、BMI肥胖(OR=2.325,95%CI=2.012~2.687)、WC中心性肥胖(OR=1.773,95%CI=1.615~1.947)、WHR中心性肥胖(OR=1.956,95%CI=1.739~2.200)和WHtR中心性肥胖(OR=1.968,95%CI=1.788~2.166)均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且以WC每增加1个标准差居民的慢性病共病患病风险为最大(OR=1.475,95%CI=1.406~1.547);BMI+WC(OR=2.590,95%CI=2.221~3.021)、BMI+WHR(OR=3.488,95%CI=2.908~4.185)和BMI+WHtR(OR=2.845,95%CI=2.438~3.321)复合型肥胖亦均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且复合型肥胖居民与单一肥胖类型居民相比慢性病共病的患病风险更高。结论BMI肥胖、WC中心性肥胖、WHR中心性肥胖、WHtR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均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其中WC中心性肥胖和复合
冯祥华召来施秋平刘耀周金意仝海员朱进华
关键词:肥胖类型中老年居民
2002—2015年江苏省扬中市四类慢性病死亡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2002—2015年江苏省扬中市四类慢性病的死亡现况,探讨四类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慢性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以及当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于扬中市公安局获取2002—2015年扬中市人口资料,扬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2002—2015年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口资料。计算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人口学的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进行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以寿命表法计算早死概率。结果 2002—2015年扬中市总人群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为648.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1.26/10万,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总人群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一差异是人口、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02—2015年扬中市总人群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早死概率高于女性,年均变化速度低于女性。预计到2030年男、女性早死概率均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结论四类慢性病是当地全人群的主要死因,其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加强非人口因素的干预力度,可有效降低本地慢性病死亡率,男性人群是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仝海员张梦梦
关键词:慢性病死亡率
2002-2013年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扬中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0 433例,占全死因构成的40.50%,居全死因首位;年均粗死亡率为312.93/10万,标化死亡率181.8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男性年均粗死亡率(387.82/10万)高于女性(239.8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84.47%,胃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53.49%;≤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和脑癌,≥35岁人群恶性肿瘤主要死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结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是威胁本地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仝海员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顺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