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亚竑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田
  • 4篇双河油田
  • 3篇含水
  • 3篇高含水
  • 2篇油藏
  • 2篇注水
  • 2篇含水油藏
  • 2篇高含水油藏
  • 1篇水驱开发
  • 1篇水驱开发油田
  • 1篇盆地
  • 1篇潜力层
  • 1篇周期注水
  • 1篇注水强度
  • 1篇南襄盆地
  • 1篇聚合物驱
  • 1篇聚合物驱效果
  • 1篇控制技术
  • 1篇矿场
  • 1篇矿场试验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代亚竑
  • 3篇董文龙
  • 2篇陈祖华
  • 2篇马艳
  • 1篇李玉梅
  • 1篇李超
  • 1篇艾敬旭
  • 1篇戴亚伟
  • 1篇黎锡瑜
  • 1篇卢小鸥
  • 1篇周生友
  • 1篇李广超
  • 1篇赵玉欣
  • 1篇常小平
  • 1篇李洪生
  • 1篇马艳
  • 1篇柏红霞
  • 1篇惠冠洲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河南石油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含水油藏分时精细地质描述技术
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生产测试等基础资料,对河南油田双河Ⅳ1-3油组测井资料分阶段二次数字处理;通过研究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流动单元划分,开展井间高渗通道的定量描述;建立相控时变储层地质模型...
黎锡瑜马艳代亚竑常小平
文献传递
高含水油藏井网重组与二元驱复合增效——以南襄盆地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面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难题,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为例,提出了井网重组与二元驱复合增效技术。鉴于研究区油砂体平面叠合情况、物性差异等地质特点,以及纵向单层动用程度差别大的状况,首先采用相似性的原则,对层系井网细分重组;同时对原井网开展注采井网完善、充分利用水平井挖潜等方式,对研究区进行了井网三维立体重组加密调整。根据油藏特点,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主力油砂体采用二元复合驱,其他非主力油砂体进行水驱调整挖潜。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注入参数。研究表明,采用井网重组与二元驱复合增效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比"复合驱"与"井网调整"二者单独作用之和高出2.19%。
艾敬旭周生友马艳肖见代亚竑李洪生惠冠洲
关键词:二元驱采收率高含水油藏双河油田
双河油田周期注水矿场试验被引量:5
2001年
周期注水是水驱开发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水动力学方法。结合双河油田Ⅳ4层系地质特征分析了周期注水试验效果及开发特点。5口注水井进行矿场实验:单元日产油最高增加21t,综合含水最低下降2个百分点。周期注水井对应受效油井的年产油量比常规水驱增加 6027t,年含水上升率比试验前下降 1个百分点。
代亚竑董文龙李超陈祖华李广超卢小鸥
关键词:双河油田周期注水水驱开发油田
潜力层补孔改善开发效果被引量:1
2003年
经过24年的持续开发,双河油田V油组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已高达92%),产量低、含水高的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加.
董文龙戴亚伟陈祖华柏红霞代亚竑
关键词:双河油田潜力层补孔测井解释方法
注水和边水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聚合物驱开发实践表明,聚驱控制区外注水和边水对聚驱效果、尤其是对外围采油井效果影响较大。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双河油田边水侵入特征,研究了不同注水方式和边水条件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提出改变注水方式和控制边水侵入的技术对策:①注聚期间相邻注水井停注或注低浓度聚合物溶液是保证聚驱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②部署注聚井完善聚驱井网,提高油井受效率,抑制边水侵入;③剩余油富集区部署采油井,提高聚驱控制程度;④保持合理注采比和注聚速度,减少边水影响。
赵玉欣代亚竑董文龙李玉梅马艳
关键词:聚合物驱注水强度控制技术双河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