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姝玮

作品数:11 被引量:61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8篇气候变化背景
  • 4篇农业
  • 4篇农业气候
  • 4篇农业气候资源
  • 4篇气候资源
  • 4篇干旱
  • 3篇中国农业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季节性干旱
  • 2篇气候倾向率
  • 2篇倾向率
  • 2篇季节性
  • 2篇降水
  • 2篇干旱特征
  • 1篇倒春寒
  • 1篇地区农业
  • 1篇日数
  • 1篇生长度日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湖南省气象科...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林肯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作者

  • 11篇代姝玮
  • 11篇杨晓光
  • 7篇李勇
  • 5篇王文峰
  • 4篇黄晚华
  • 4篇李茂松
  • 3篇刘志娟
  • 3篇隋月
  • 1篇张晓煜
  • 1篇肖金香
  • 1篇马洁华
  • 1篇叶清
  • 1篇曲辉辉
  • 1篇王明田

传媒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2010农业...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Ⅱ.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1
2011年
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南地区88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结合统计方法和GIS软件,分析了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7年,西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8℃.(10 a)-1;温度生长期内≥10℃和≥15℃积温均呈增加趋势,平均增速分别为55.3℃.d.(10 a)-1和37℃.d.(10a)-1.全区年日照时数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特征,且东部的减少趋势较西部更显著;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但空间差异较大.全区降水资源总体减少,年降水量和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的平均下降速率分别为10 mm.(10 a)-1和8 mm.(10 a)-1.全区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普遍降低,其减幅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约53%的站点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少.
代姝玮杨晓光赵孟李勇王文峰刘志娟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气候倾向率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Ⅷ.江西省双季稻各生育期热量条件变化特征被引量:36
2011年
基于江西省地面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双季稻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生长度日(GDD)、低温度日(CDD)和高温度日(HDD)对1981—2007年江西省水稻各生育期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引起双季稻生长季缩短,其中,营养生长期日数减少最明显,而生殖生长期延长;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均增加,低温度日减少.研究期间,江西省双季稻有效热量资源增加,低温风险减少,但高温风险增多;江西省水稻有效热量资源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东北部的增幅大于西南部,南部的低温风险大于北部,中部的高温风险最大.
叶清杨晓光李勇代姝玮肖金香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长度日双季稻
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的中国南方作物干旱时空特征被引量:31
2014年
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气象台站1959-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Dnp)为干旱指标,完善了指标中有效降水临界值和干旱分级标准,利用改进后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干旱指标计算了南方地区春播夏收作物、春播秋收作物、夏播秋收作物、越冬作物近50a的干旱指数,得到干旱频率和干旱持续天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年际变化;同时引入逐日干旱频率,研究作物生育期内逐日干旱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播夏收作物在西南地区西部和淮北地区常发生春旱;春播秋收作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夏秋旱,在华南东北部多发秋旱,在西南地区东部伏旱明显;夏播秋收作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秋旱多发、华南东部秋旱高发;越冬作物在西南地区西部秋冬春旱高发且持续时间长,江北和华南地区也多秋旱和春旱。从年际变化趋势看,春播秋收作物干旱范围略有增大,夏播秋收作物干旱范围显著增大、强度略有增强,越冬作物干旱范围呈较明显增大;其他各作物干旱范围和强度呈不同程度减少、减弱的趋势。
黄晚华隋月杨晓光代姝玮曲辉辉李茂松
关键词:干旱降水作物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Ⅴ.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分区和评述被引量:18
2013年
在干旱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季节性干旱分类分区,可为不同干旱区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抗旱减灾对策和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标准中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指标为主要依据,利用南方地区268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的气候资料,在分析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的气候背景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方法、逐级指标筛选法,综合灾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季节性干旱进行3级分区.一级分区以年干燥度和季干燥度为主要指标,以年尺度和主要作物生长季的降水量为辅助指标,将南方区域分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和极湿润区4个一级区;在此基础上再划分为川滇高原山地温凉半干旱区,江北温暖半湿润区、华南暖热半湿润区和西南高原温凉半湿润区3个半湿润区,长江流域温热湿润区、华南暖热湿润区和西南山地温暖湿润区3个湿润区,以及华南暖热极湿润区和江南西南山区温凉极湿润区2个极湿润区,共9个二级干旱分区.最后基于多个干旱指标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将南方区域分成29个三级干旱区.在分区基础上对不同季节性干旱特征分区分布情况、干旱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影响进行评述,并提出了防旱避灾措施.
黄晚华隋月杨晓光代姝玮李茂松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
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作物生长季极端温度事件演变趋势分析
利用贵州省18个站点1960~200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参用龚道溢等的研究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8a贵州省主要作物生长季内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60~2007年贵州省的年...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
关键词:气候变化作物生长季极端温度事件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Ⅲ.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被引量:45
2013年
分析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1959—200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并进行修正,计算了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干旱指数,分析了年、季、月尺度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干旱强度、干旱站次比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风险总体较小.干旱空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以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重,其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等主要农作区;其次为冬旱,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西部和华南地区等冬作区;春旱和夏旱较轻,春旱多发区在西南地区西南部、华南南部以及淮北等地,夏旱多发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东北部.研究区干旱多发区呈明显的月际波动变化和空间转换,11月到次年5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减小,5—11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增大,4—6月干旱发生范围最小,11—12月干旱多发区范围最广.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范围略有减小、干旱强度略有增强,但不同季节表现不尽相同:春旱范围略有减小、强度减轻,夏旱范围明显减小、强度减轻,秋旱范围明显增大、强度增重,冬旱范围减小、强度减轻.
黄晚华隋月杨晓光代姝玮李茂松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
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倒春寒灾害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3
2010年
基于1959—2007年贵州省19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结合倒春寒强度指数指标和灾害等级划分标准,从倒春寒发生频率、站次比、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周期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贵州省倒春寒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9—2007年,研究区无倒春寒发生的频率最大,其次为重级以上倒春寒,中级和轻级倒春寒的发生频率接近;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期间贵州省发生中级倒春寒的站次比变化最明显,其气候倾向率达1.4%.(10a)-1,而无倒春寒、轻级和重级以上倒春寒的站次比则略微减少;贵州省倒春寒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最强,20世纪80年代次强,2000—2007年最弱,20世纪70年代次弱,20世纪60年代居中;研究期间贵州省西部和西北部高海拔地区、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倒春寒强度呈增强趋势,而东部、南部地区的倒春寒强度呈略微降低的趋势;贵州省西部、西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倒春寒强度在1975年发生由低值向高值的突变;贵州省倒春寒存在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年际周期以2~4年为主,年代际周期以13~15年和27~29年为主.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
关键词:气候变化倒春寒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6
2010年
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07年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07年(时段Ⅱ)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两个时段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为74℃·d·10a-1;时段Ⅱ≥10℃积温较时段Ⅰ平均增加了124℃·d;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双季稻的安全种植界限向北推移了0.79个纬度.1961—2007年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降水量增加了1.6%,降水量≥767mm(双季稻正常生长的需水量)的面积增加了1.13×104km2.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较时段Ⅰ平均减少了8.1%;近47年中91.1%的气象站点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呈略微减少趋势,其低值区扩大、高值区缩小.时段Ⅱ稳定通过10℃初日平均较时段Ⅰ提前了2d,而时段Ⅱ≥20℃终日平均较时段Ⅰ推迟了2d,两个时段≥22℃终日基本相同.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研究
基于1961~2007年我国西南地区90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全年及温度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南地区的年平均气...
代姝玮杨晓光王文峰李勇刘志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背景农业气候资源气候倾向率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被引量:300
2010年
近年来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降水资料,选择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计算了南方地区最近58a(1951-2008年)各月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季节性干旱的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程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干旱的季节性特征为春旱和秋旱有加重的趋势,而夏旱和冬旱有减轻的趋势。季节性干旱空间演变特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各区域季节性干旱变化与整个南方总体干旱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南方干旱整体上呈现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加重的趋势。研究和验证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能很好地体现季节性干旱的年际变化特征。
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张晓煜王明田代姝玮马洁华
关键词:干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