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承才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 郭建英万方浩任承才韩召军
-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棉铃虫螟黄赤眼蜂控害作用
- 麦(玉米)—棉复合生态系统害虫与天敌的控制与管理
- 对某种特定生物控制(促进或抑制)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群落,而不是直接攻击生物本身.以作物为中心的有害生物生态管理,必然要以群落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该研究从'作物—害虫—天敌'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出发,采用田间、室内、室外的试...
- 任承才
- 关键词: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种群动态棉铃虫害虫天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