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起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更多>>
- 坚持依法行政 推进社会防震减灾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9年5月1日修订实施
- 200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防震减灾法》的修订历时近3年,修订期间,广泛征求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充分汲取了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在原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其中内容由七章增加为九章,由48条增加为93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涉及民生法律的重视程度。
- 任振起
-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减灾能力依法行政社会《防震减灾法》大地震
- 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趋势的基本预测
- 1994年
- 对山西地震带的中长地震趋势进行了探讨。并从华北第3、4地震活动期的对比、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参与以及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出山西地震带目前所处的活动阶段,并对可能发生地震的3要素作出了初步预测。
- 任振起
- 关键词: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地震预测
- 依法行政 加快首都防震减灾建设——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10周年
- 2008年
- 2008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实施10周年的纪念日。10年前的今天,《防震减灾法》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部法律,将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从那时起,全国先后建立了防震减灾的地方性法规,国家也相继完善了防震减灾行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1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正在逐步走向依法行政。
- 任振起
-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依法行政《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事业法制化管理
- 山西大同、忻定盆地近20年地震活动的几个特点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主要揭示了重点监视区山西大同、忻定两盆地有仪器记载以来地震活动的几个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地震活动随时间的韵律性特征、空间上的动态演变以及强度上的缺震现象;上述特点曾较好地对应过本区内多次强有感地震,并在1989年10月18日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前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 任振起
- 关键词:盆地地震
-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释义
- 修济刚郭大庆任振起杨文斌宋伟
- 本释义是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的权威解释与说明,是该地方性法规的贯彻实施细则。它的编写和出版,将有利于法规条文在北京市的全面贯彻执行。该释义是全国地震系统众多地方性法规中的第一个释义,对其他省、...
- 关键词:
- 关键词:防震减灾释义
- 北京门头沟矿震与大同—阳高地震的关系被引量:5
- 1999年
- 对京西门头沟煤矿的近10万条矿震记录,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地震具有许多天然地震的特征,并与近邻区域的较大天然地震存在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对1989年10月18 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及1998年1 月10日河北张北6.2 级地震有较好的前兆反映,认为,该矿之矿震可作为地震活动中尺度监测的一种方法及监视区域应力场变化的一个天然“窗口”
- 任振起
- 关键词:诱发地震大同--阳高地震矿震
- 《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与完善
- 修济刚郭大庆胡平徐平宋伟谷永新张敬军王保国韩世文苗崇刚邹文卫任振起周艺文杨国宾赵希俊
- 《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与完善属防震减灾管理科学领域。主要内容:(北京市地震局1997年和2000年重点工作) 1、起草完成《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997年制订稿的送审稿)。2、起草完成《北京市破坏性地震...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震应急预案
- 北京市防震减灾法制的建设
- 1999年
- 宋永增罗炜任振起杨文斌郭大庆
- 关键词:地震灾害防震减灾法制建设
- 谈山西省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
- 1990年
- 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及山西省对中强地震的反映能力,并结合省内的台网监测现状,讨论了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当前前兆监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应以地震活动图象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而实现由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的过渡。
- 任振起
- 关键词:中强地震
- 1695年山西临汾7 1/2级大地震前地震围空图象
- 1991年
- 本文主要利用历史地震资料探讨了山西临汾7 1/2级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发现地震围空区是这次地震前的主要活动特征。文章首先介绍了历史地震资料的来源及其使用原则;进而对空区图象的性质和指标进行了确立,亦探讨了空区的孕育演变过程,分析了临汾7 1/2级地震与周围地震的关系。作者通过一定的工作,得出了:临汾7 1/2级地震的发生是华北一系列大震活动后的产物、7 1/2级大震前,临汾盆地构造应力已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临汾地震围空区的孕育和发展大约经历了50年左右的时间,其过程主要包括:构造应力积累—应变加速—平静—地震释放。故应高度注意这个强震活动场所的地震活动图象和演变。
- 任振起
- 关键词: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