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晓嫱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脑病
  • 3篇肝性
  • 3篇肝性脑病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生大黄
  • 2篇细胞
  • 2篇老年期
  • 2篇老年期痴呆
  • 2篇肝衰
  • 2篇暴发性肝衰
  • 2篇痴呆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梗塞性
  • 1篇多发性梗塞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机构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1篇解放军杭州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何晓嫱
  • 4篇陈俊杰
  • 2篇陈建业
  • 2篇张曙云
  • 2篇程吟梅
  • 2篇葛炜
  • 2篇王若菡
  • 1篇黄宁
  • 1篇沈学宁
  • 1篇王树人
  • 1篇刘戟
  • 1篇李洵
  • 1篇熊泽宇
  • 1篇游乐然
  • 1篇马英红

传媒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年期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探讨血清Tau蛋白水平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Tau蛋白抗体(Anti-Tau l)和免疫狭缝印迹(ISB)技术对11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Alzheimer病(AD)75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7例]和24名年龄配对的老年健康人的血清测定Tau蛋白水平,用分子分析仪并联计算机(IBM)扫描进行分析,血清Tau蛋白的相对浓度以校准强度(CI)表示.结果 本研究显示老年期痴呆患者组的血清Tau蛋白含量(CI值:总计=0.114±0.03,AD=0.110 ±0.03,MID=0.123 ±0.04)与对照组(CI值为0.116±0.04)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也不受有或无apo E_4等位基因(∈_4)的影响.结论 在临床上诊断老年期痴呆时,有必要采用相同技术对脑脊液(CSF)中的和血清中的Tau蛋白进行同步分析比较.
葛炜程吟梅张曙云叶善龙陈俊杰何晓嫱马英红
关键词:TAU蛋白老年期痴呆血清免疫印迹分析多发性梗塞性痴呆
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β- NGF)及其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自行设计合成一对特异引物 ,直接从人血细胞基因组 DNA中 PCR扩增出 NGF基因片段 ,克隆至 p GEM- T Easy载体 ,p GEM- T- NGF克隆片段再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 GEX- 5 T,构建的重组体 p5 TNF转化大肠杆菌 JM10 9并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 经限制性酶谱和 DNA测序确证 ,p GEM- T- NGF克隆片段为 β- NGF全长编码序列(380 bp) ;SDS- PAGE、分光光度计扫描和 Western印迹显示 ,p5 TNF转化菌有 40 .5× 10 3u特异区带 ,融合蛋白表达量为 5 0 3.2 mg/ L,占菌体可溶性蛋白总量 (7.4g/ L) 6 .8% ,该产物具 NGF抗原活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 β-NGF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获稳定表达 ,同时证实国人 β-
何晓嫱陈俊杰王若菡游乐然刘戟陈建业林佳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基因治疗
生大黄在治疗暴发性肝衰型肝性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探讨
何晓嫱
关键词:生大黄暴发性肝衰肝性脑病
轴突引导分子被引量:1
1999年
在神经系统发育或再生过程中,神经元轴突生长锥形成、延伸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连接,依赖微环境中的多种引导分子吸引或/和排斥作用。近年确定的轴突引导分子要有导素、信号素、Epb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配体和细胞粘附分子等,研究这类分子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神经系统的发育、网络形成及损伤后再生修复的机理。
何晓嫱陈俊杰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
生大黄在治疗暴泼性肝衰型肝性脑病中的效果及其机理的实验探讨(摘要)
1991年
作者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 于Wistar雄性大鼠复制的暴发性肝衰型肝性脑病模型上用生大黄煎液灌胃治疗,观察疗效并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动态测定了动物血浆GABA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肝衰组动物,在GalN注射后,随病情加重,血中GABA随之增高。
何晓嫱栾友萍
关键词:肝性脑病暴发性肝衰止血作用泻下
人神经生长因子(β-NGF)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和真核细胞表达
何晓嫱
关键词:胶原基因克隆
猪可控心肌缺血模型被引量:2
1994年
猪可控心肌缺血模型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成都610041)李洵,王树人,沈学宁,黄宁,何晓嫱轻、中度心肌缺血是远比心肌梗死更常见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国内常用的急性动物实验模型多采用结扎某一支冠脉,以造成完全的阻塞。但轻、中度缺血和完全梗塞在许...
李洵王树人沈学宁黄宁何晓嫱
关键词:心肌缺血实验动物
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型肝性脑病血浆γ-氨基丁酸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1992年
作者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D-氨基半乳糖(GalN)复制的暴发性肝衰大鼠模型其血浆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注射GalN后,随大鼠病情加重,GABA浓度随之增高,二者呈平行关系(r=0.9443,P<0.05)。48小时出现肝性脑病时,GABA浓度达到高峰,为注射前8倍。提示:肝衰动物血浆GABA浓度增高与肝性脑病发病有关。
何晓嫱栾友萍
关键词:D-氨基半乳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Γ-氨基丁酸
老年期痴呆症患者自身抗胰岛素和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症患者血清自身抗胰岛素和抗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法(ELISA)同步检测113例老年期痴呆症患者〔Alzheimer病(AD)74例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9例〕和66例老年健康人血清抗胰岛素和抗MBP抗体水平。结果 血清抗胰岛素抗体水平,AD组和MID组(1/A_(630)分别为1.30±0.16和1.34±0.14),高于健康组(1/A_(630)为1.10±0.10)(P<0.001);但血清抗MBP抗体水平,AD组和MID组(1/A_(630)分别为6.45±3.03和6.19±2.09)与健康组(1/A_(630)为6.88±2.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期痴呆症患者血清自身抗胰岛素抗体增高与其致病机制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王若菡陈俊杰何晓嫱刘智敏陈建业熊泽宇葛炜程吟梅张曙云叶善龙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抗胰岛素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