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锋
-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尼采的游戏——对一种喻像的几个文本考察被引量:6
- 2019年
- 文章首先说明了游戏在尼采成熟的哲学立场中的重要位置;进而集中于早期尼采,特别是《悲剧的诞生》和《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试图勾勒出尼采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隐蔽线索。通过分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的赫拉克利特式世界游戏,文章指出,尼采所谓的"审美之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或审美观众,而是能用既严肃投入又超越静观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生命的人。狄奥尼索斯状态基于主体的变形,《悲剧的诞生》中对生命的审美证成和审美救赎正是基于这种变形,就此而言,《悲剧的诞生》已然开始游戏,但其中仍有不彻底处。只有通过"希腊悲剧哲学",通过对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细致辨析,尼采才真正超越叔本华。在尼采的解释中,叔本华是一位现代的阿那克西曼德,而他自己则是一位现代的赫拉克利特。通过赫拉克利特,尼采才克服了艺术形而上学中的二元论预设。彻底的游戏用双重视角取代二元论,取消而非满足救赎需要,如此才真正克服了悲观主义。
- 余明锋
- 关键词:尼采游戏审美救赎悲剧哲学
- 作为实践的沉思
- 2022年
- 哲学沉思在今天是否仍有一种实践品格?技术时代的沉思和实践又都意味着什么?这在今天变得晦暗不清,我们亦随之落入技术时代的惶恐。我们如何还能找到思想坐标?如何还能有效地展开一种深入现实的思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笛卡尔在现代开端处对沉思的实践性改造,回顾笛卡尔的“实践哲学”如何从根本上改造了沉思和实践概念。不过,提起笛卡尔,我们大概很少会想起“实践”。毕竟,与“知识就是力量”相比,“我思故我在”是一个远为孤独、静默的表述。
- 余明锋
- 关键词:知识就是力量我思故我在实践品格哲学沉思笛卡尔实践哲学
- 论《存在与时间》中的价值虚无主义
- 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已经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其进行各方面研究的文献也已汗牛充栋。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对于这本著作的价值立场问题却少有深入的分析与阐述。然而,这一问题对于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深层意...
- 余明锋
- 关键词:价值虚无主义生存论分析《存在与时间》
- 医患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谈起被引量:17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们看到例外状态下的医患命运共同体,促使人们反思医患关系。在哲学史上,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恰在讨论医患关系时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个概念澄清了医患关系的原初事实,从此出发可以反思医疗体系中的市场失灵和医患关系异化,指出医改当在制度上保障医患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医患关系本身不是自由市场关系,这并不意味着要在医改中排除市场的作用。可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确立是第一位的,只有在这个大原则之下市场才能发挥恰当的作用。医患命运共同体概念还意味着承认现代性的限度,反思科学主义对于“命运”概念的解构,认识到我们无法凭借科技克服存在性焦虑。回归与自然相和谐的疾病观和生死观,也是健康的医患关系得以形成的条件。
- 余明锋
- 关键词:医患关系
- 真理与诸种真理——论尼采、海德格尔和卢曼被引量:1
- 2019年
- 尼采对真理的去理想化和去道德化导向了虚无主义,可尼采视虚无主义为常态,对他来说问题关键不在于克服虚无主义而在于如何在其中生活。克服虚无主义毋宁是海德格尔的提法。在尼采看来,诸种真理是"为了生活的目的而简化",是在复杂性面前获得生活指向的艺术。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不是一种形而上学,而是一种简化和假说,是对于真理的反形而上学理解。在这一点上,卢曼与尼采相近。可尼采还要再进一步,他不但通过真理问题揭示了虚无主义的境况,而且试图在这种境况中指出新的方向。
- 桂瑜(译)余明锋
- 关键词:真理指向权力意志虚无主义
- 尼采与酒神文化被引量:2
- 2020年
- 《悲剧的诞生》构造了一种酒神文化的可能图景。尼采所设想的酒神文化绝非成天饮酒作乐的文化,而是关乎“个体化”的生存处境。尼采将叔本华的“太一”与“个体化原理”神话学化、美学化了。可更重要的是,他一方面强调了个体化原理的破碎所带来的“大欢喜”,克服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另一方面又将个体生命苦难及其解脱之道拓展成了历史性的文化创制。沉醉的悲剧死于清醒的科学,尼采将苏格拉底主义揭示为一种清醒的妄念,这种妄念随着康德和叔本华的窥破而转向艺术。诞生-死亡-重生的狄奥尼索斯叙事,既是这部书的基本结构,又是一种面对现代性的后果、批判启蒙的偏颇并开创酒神文化的历史哲学。后期尼采虽放弃了早期的浪漫主义方案,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可谓在更深更广的意义上重建酒神文化的努力。
- 余明锋
- 关键词:狄奥尼索斯神话
- 尼采、技术与超人类主义被引量:5
- 2020年
- 尼采虽和马克思、海德格尔一道被称为我们时代的“技术命运的真正先知”,可无论是前期尼采的文化改造,还是后期尼采的价值重估,都没有以技术为思想主题。尼采对技术的直接讨论,主要集中在其中期思想,尤其集中于《漫游者及其影子》这部尼采漫游时期的开端之作。在这部书中,尼采提出了“机器时代”和“机器文化”的概念,在承认现代技术的惊人成就的同时,辩证地从人工智能中看到了人工愚蠢和人工无聊,从技术所提供的便利中看到了非人格化的危险。《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虽然没有专题性地讨论技术,可当代技术发展所引发的超人类主义思潮与尼采的“超人”和“末人”思想有着高度相关性。超人类主义者并未超越人本主义的价值追求,而只是超越了这种价值追求的实现手段,即从教育手段提升为技术手段。从尼采的视角来看,超人类主义所信奉的实为末人的价值观,并且当代的超人类主义思潮恰恰表明,看似平庸而无害的末人价值具有强大的政治潜力。尼采的“超人”和“末人”思想在当下来说,正是对这种新兴意识形态所作的哲学批判。
- 余明锋
- 关键词:尼采超人
- 权力意志与现代性——从海德格尔的尼采解释出发谈当代技术问题被引量:3
- 2020年
- "权力意志与现代性"是海德格尔的尼采解释事实上的主题。在海德格尔看来,权力意志形而上学是一种价值形而上学,他在其中看到了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完成和"大地统治"的开端,看到现代人在充满权力意志、统治大地的同时,也注定落入彻底的虚无主义。海德格尔的尼采解释虽有偏颇,却深刻揭示了现代性问题。尼采和海德格尔都用权力意志概念来诊断现代性,在海德格尔看来,问题在于现代人生存方式中权力意志的膨胀和人的僭越;在尼采看来,问题却在于现代原则中权力意志的匮乏和人的颓废。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过"与尼采意义上的"不及"只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两种诊断看似相反实则相应。最后通过对现代"资本—科学—技术系统"的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揭示现代权力意志在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僭越和尼采意义上的匮乏。现代性的新神话所通向的并非尼采的超人,而是他所批判的末人。
- 余明锋
- 关键词:权力意志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超人
- 技术时代的历史哲学——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论新释被引量:2
- 2020年
- 目前关于轴心时代的讨论过多地关注第一轴心时代,而很少涉及相关的技术时代问题,并几乎忽略了第二轴心时代的提法。事实上,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历史叙事根源于他对技术时代的忧思,其轴心时代论并非朝向过去的史学理论,而是以未来为旨归的历史哲学。作为一种技术时代的历史哲学,轴心时代论虽然告别了西方中心论,但仍然持有一种西方特殊论,只是这种西方特殊论又有着走出西方、指向东方的要求。所以泛泛指责雅斯贝尔斯仍有西方中心论的残余是文不对题的。轴心时代论是一种在技术时代呼唤文化对话的历史哲学,却也因此忽视了文明冲突的要素。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论构成了我们勘定时代方位的两个互补的视角。
- 余明锋
- 关键词: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
- 尼采对西方科学的文化批判
- 2017年
- 文章探讨尼采对科学的批判性反思,"科学"指的是德语Wissenschaft一词所包含的更为广泛的意义。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尼采的著作都被读作一种严厉的批判和各种激动人心的前瞻,这些前瞻关乎现状的改变和另外的可能。文章首先重构了批判在尼采著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批判包括解构、分析和前瞻,三者之间的平衡端赖不同的主题、需要和语境而定。这也适用于尼采的科学哲学,科学在此被看作西方文化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尼采对科学的究诘总是位于一个更大的背景当中,此即他对文化、社会和智识价值与制度的分析和批判。其次,文章转向尼采后来为其早期著作《悲剧的诞生》所写的自我批判的前言,他声称,他在这本书中第一次发现了科学问题。这种原创性声称在文章最主要的第三部分得到了分析和辩护。尼采生活在一个"科学的时代",自然科学获得了文化霸权,而历史意识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瓦解了此前对绝对真理和确定性的渴念。
- 赫尔穆特.海特余明锋
- 关键词:尼采科学哲学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