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寿农

作品数:34 被引量:139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文本
  • 3篇艺术
  • 3篇语言
  • 3篇潜意识
  • 3篇主义
  • 3篇小说
  • 3篇莫迪亚诺
  • 2篇异化
  • 2篇语言学
  • 2篇哲理
  • 2篇神话
  • 2篇释学
  • 2篇诠释学
  • 2篇文本理论
  • 2篇文化
  • 2篇文学批评
  • 2篇卢梭
  • 2篇洛伊
  • 2篇民族

机构

  • 33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4篇冯寿农
  • 3篇翁冰莹
  • 2篇姚丹
  • 2篇鲁京明
  • 1篇帕特里克·莫...
  • 1篇钟晓文
  • 1篇徐洪
  • 1篇赵宁
  • 1篇吴冰
  • 1篇胡佳
  • 1篇曾惟民
  • 1篇杨冬
  • 1篇李想

传媒

  • 8篇当代外国文学
  • 8篇法国研究
  • 5篇外国文学研究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东南学术
  • 2篇国外文学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外语界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卢梭对现代性的批判——重读《论科学与艺术》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重读卢梭的成名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梳理了该文章的论证脉络:卢梭分别从横纵向考察法国现时代和世界的文明古国,揭露了科学艺术的进步引发社会风尚败坏、道德沦丧;他又从内部探究科学艺术之源以及它们的目的和效应,强调奢侈会丧权亡国。笔者发现卢梭真正的目的是对现代性带来的弊端进行大胆的批判,深刻地感到这篇论文具有一种普适价值,它引领读者反思一些现实问题。
冯寿农李想
关键词:科学艺术
试论莫迪亚诺“既视”式的记忆艺术被引量:3
2017年
"记忆的艺术"是莫迪亚诺文学叙事的重要特色之一。围绕这一特征,借助文学视域下的"既视"叙事理论,以其"占领三部曲",即《星形广场》、《夜巡》、《环城大道》为研究对象,来有所侧重地探讨"偏执狂既视"、"两难者既视"、"边缘人既视"这样的多重性框架下的"记忆的艺术",即尝试构建一个新的批评视角,来探析其文学创作中的"既视"式的记忆艺术,从而揭示其以此方式召唤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揭露占领时期的犹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的思想主题。
翁冰莹冯寿农
关键词:莫迪亚诺
反思世界主义——从法国种族中心主义谈起被引量:3
2007年
随着世界种族冲突问题的日益突出,种族中心主义(l'ethnocentrisme)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由于受报刊、杂志等传媒的影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许多人一提到种族中心主义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南非的种族隔离、美国白人对黑人的严重歧视、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冯寿农姚丹
关键词:种族中心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世界主义
交响乐=感同+和谐——解读纪德《田园交响乐》题目之谜被引量:2
2000年
冯寿农
关键词:多义二元对立结构自相矛盾潜意识
法国文学渊源批评:对“前文本”的考古被引量:8
2001年
渊源批评是 2 0世纪 80年代后法国文学批评界出现一个重要的流派 ,它超越文本范围 ,朝向“前文本”,对手稿进行考古 ,旨在重塑“前文本”孕育的过程 ,由此重新找到作品制作的秘密 ,试图揭示和解释作者创作的独特性。批评步骤分两步 :对手稿加以整理 ,然后发现规律性的现象 ,从精神分析法、社会学等批评角度进行诠释。
冯寿农
关键词:法国文学文本诗学手稿渊源
构建自身 寻回主体——保罗·利科诠释学的理论体系探讨
2019年
主体的瓦解是现代性危机的一个重要症候。保罗·利科的诠释学理论围绕着主体性问题展开,从反思哲学出发,经由象征和文本两个阶段的探讨,最后确立自身诠释学。其理论对重构主体性的关键在于:人对自身的认识并非建立在直接意识的自明性之上,相反,必须借助象征符号、话语文本和他者的"中介化",对存在与世界进行诠释,才能实现对自身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实现对自身主体性的确立。利科通过对诠释学与主体哲学的双重探索建构了独特的诠释学理论体系,这不仅为深陷困境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迂回策略,更将主体性的问题从抽象的思辨拉回到具体的存在层面,扎入实践和伦理的土壤里。
黄钏冯寿农
关键词:现代性危机诠释学主体性
改写美学与哲理意蕴——图尼埃《礼拜五》的互文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米歇尔.图尼埃的处女作《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在世界文学经典《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通过一系列互文改写,两大主人公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形象发生了逆反性转变,原有神话被颠覆与重构。新作《礼拜五》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蕴,成为记录鲁滨逊精神历程的神话,而且突出了当今人类普遍面临的孤独问题。同时,它也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只有回归本原,与自然和谐共融,才是人类最终的出路。
姚丹冯寿农
关键词:互文性回归本原
拉康思想理论:当代西方思想发展的不可或缺被引量:2
2008年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思想理论在构成上具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特点,其理论既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潜意识"理论的继承、批判与改造,也是对结构主义"能指"理论的拓展性改造。通过继承与批判,拉康建构起他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拉康的思想理论对其后的西方现代思想理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钟晓文冯寿农
关键词:潜意识
寻根与遗忘——试论莫迪亚诺《暗店街》的文学主题被引量:11
2015年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暗店街》讲述了一位罹患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回过去,到处寻找线索,却又不断陷入遗忘,最终认识到生命真实意义的故事。由此,莫迪亚诺构建起这部小说的"寻根"与"遗忘"两大主题:寻找的是遗忘了的存在,遗忘的则是曾经找到的存在。寻找仿佛是为了确证过去、身份、存在根源,然而最终却走向遗忘;遗忘的既是过去与现实,亦是人的存在本身,但是寻找却不会因此终止。在莫迪亚诺尝试重建自我存在的"因果论"的背后,隐藏着其对于"最不可把握的人类命运"的重现与思考。
翁冰莹冯寿农
关键词:莫迪亚诺寻根遗忘
论莫迪阿诺小说世界中的全息结构被引量:3
1989年
一、文学中的全息律 法国年轻作家帕特里克·莫迪阿诺(Patrick Modiano 1945—)于1966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四五个月的紧张写作,当年圣诞节前夕完成的处女作《星形广场》直到1968年才出版(获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小说反映了占领时期犹太人的窘境。发表后一鸣惊人,评论界高度评价作品是独特的文体。
冯寿农
关键词:小说世界犹太人圣诞节处女作全息律文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