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书红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主题

  • 8篇密度泛函
  • 8篇密度泛函理论
  • 8篇泛函
  • 8篇泛函理论
  • 4篇密度泛函理论...
  • 4篇甲醇
  • 3篇
  • 2篇密度泛函研究
  • 2篇解离
  • 2篇过渡态
  • 1篇氧化锡
  • 1篇化学吸附
  • 1篇固体催化剂
  • 1篇二氧化锡
  • 1篇分子
  • 1篇苯分子
  • 1篇NO
  • 1篇RU(000...
  • 1篇SNO2
  • 1篇

机构

  • 8篇福州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刘书红
  • 7篇陈文凯
  • 6篇曹梅娟
  • 6篇许莹
  • 4篇李俊篯
  • 3篇陆春海
  • 1篇李奕
  • 1篇孙宝珍

传媒

  • 2篇分子催化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Chines...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苯分子在Cu(100)面平板模型上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使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平板周期模型方法,研究了苯在Cu(100)面上的吸附方式和相对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苯在Cu(100)表面的吸附属于较强的化学作用,稳定性穴位优于桥位,顶位吸附最不稳定.在吸附过程中,C—C键有相对大的伸长,C—H键的键长变化较小,但是偏离苯环平面,并背离固体表面,顶位则是朝向表面.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从苯向铜原子的转移.
陈文凯曹梅娟刘书红许莹李奕李俊篯
关键词:CU(100)密度泛函理论
甲醇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和分解的理论研究
由于甲醇在工业生产及燃料电池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其中对甲醇的氧化机理的研究在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数实验和理论研究集中于甲醇在金属表面的催化氧化行为,尤其是Ⅷ,ⅠB族的元素以及金属氧...
刘书红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簇模型
文献传递
苯在A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A)的VWN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P基组下,研究了苯分子在Au(100)面的吸附情况.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苯分子在穴位吸附活性最高,吸附能为-184.8~-184.3kJ·mol-1,苯环发生扭曲,C—C键明显拉长,出现了介于苯和1,4-环己二烯之间的船状构型,船头的2个C原子从sp2杂化重新进行sp3杂化.苯分子在桥位和顶位的吸附活性较低,吸附能分别为-156.7~-145.3kJ·mol-1、-116.5~-117.0kJ·mol-1,苯分子构型有稍微的改变.轨道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吸附之后苯分子的轨道简并度降低,苯分子的LUMO轨道和邻近Au原子的dz2轨道叠加比较好,两个对位的C原子以双σ键形式连接到表面邻近的Au原子上.
曹梅娟陈文凯刘书红许莹李俊篯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甲醇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CH3OH分子在Au(111)表面top,fcc,hcp和bridge位的吸附模型进行了构型优化、能量计算以及Mulliken布居分析,结果表明top位是较有利的吸附位.吸附的CH3OH解离产生甲氧基CH3O和H,对它们在Au(111)面的吸附进行的计算表明,bridge和fcc位分别是二者的最佳吸附位.对过渡态的计算给出了CHOH在Au表面解离吸附的可能机理:首先发生O-H键的断裂,继而生成甲氧基中间体.
刘书红陈文凯曹梅娟许莹李俊篯
关键词:甲醇AU(111)表面密度泛函理论过渡态
甲醇在SnO2(110)表面的吸附与解离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slab model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methanol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n SnO2(110) surface.The obtained result shows the most favorite adsorption site for methanol is the fivefold-coordinated tin atoms.The hydrogen atom was broken from hydroxyl group and bounded to the bridging oxygen atom(Ob) of SnO2 to form the new H-O bond.The calculated activation energy barrier for methanol dissociation reaction over SnO2 surface is 44.3 kJ/mol.
陈文凯刘书红陆春海
关键词:二氧化锡甲醇密度泛函理论过渡态
甲醇在Ru(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以原子簇Ru15为模拟表面,对甲醇在理想的Ru(0001)面三种吸附位置(top,fcc,hcp)的吸附模型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能量计算,Mu lliken布局分析以及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顶位为最有利的吸附位.这些变化与实验观察到的甲醇在过渡金属表面解离的结果相一致.同时通过对吸附过程的分析推测其可能的解离途径.
刘书红陈文凯曹梅娟许莹邓昭浦
关键词:甲醇
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O在Cu_2O(111)表面上的吸附被引量:12
2006年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GA)的PBE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D基组下,研究了NO以N端和O端两种吸附取向在Cu2O(111)非极性表面上的吸附。通过对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发现:表面上配位不饱和的铜离子(CuCUS)为活性吸附位;NO的N端吸附比O端吸附更为有利,N端吸附时吸附能可达到113.5kJ·mol-1,而O端情况下只有39.7kJ·mol-1;NO倾斜吸附在Cu2O(111)表面上,O端吸附时倾斜度更大。在两种吸附取向情况下,N-O键的伸缩振动频率都发生了较大的红移,N端吸附情况下红移150cm-1,O端时红移330cm-1。前线轨道分析表明,Cu与NO间的吸附作用主要是Cu的d轨道和NO的π*轨道间的相互作用。表面弛豫的计算表明,Cu2O(111)面的弛豫对O端吸附方式产生较大影响,考虑表面弛豫时O端吸附为很弱的化学吸附(吸附能为39.7kJ·mol-1),而没有考虑弛豫时吸附能为60.5kJ·mol-1。
孙宝珍陈文凯刘书红曹梅娟陆春海许莹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NO
苯在Ag(100)表面吸附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平板周期模型方法,研究了苯在Ag(100)面上的吸附方式和相对稳定性.通过对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的比较发现,苯在Ag(100)表面的吸附属于较强的化学作用,穴位吸附的稳定性优于桥位,顶位吸附最不稳定.吸附的苯分子的平衡构型发生扭曲,C-C键有较大程度的伸长;C-H键的键长基本不变,但是偏离苯环平面,并背离Ag(100)表面.在吸附过程中,电子由苯向表面银原子转移.本文给出了详细的轨道示意图和电荷布居分析,并且与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曹梅娟陈文凯刘书红陆春海许莹李俊篯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