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峰
- 作品数:8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和PESI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和PESI评分对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48例患者,应用χ^2检验比较PAOI、PESI评分系统不同分值患者间死亡率的差异;患者30天预后作为临床观察终点,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来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4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死亡12例,非死亡36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种评分系统中死亡组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随着评分数值升高,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ROC曲线显示,PAOI和PESI评分对疾病预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PAOI、PESI均可用于肺栓塞预后评价,且两种评分无明显优劣。
- 许令荣赵卉刘云峰张毅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 注视方向影响社交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加工的眼动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注视方向线索对社交焦虑个体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方法 从安徽医科大学抽取56名本科生,依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得分将被试分为高社交焦虑组(HSA)和低社交焦虑组(LSA),采用配对的厌恶和中性面孔作为实验刺激材料并记录眼动数据.结果 直视条件下,HSA组注视厌恶面孔的时间为(2311.09±521.41)ms,注视中性面孔的时间为(1910.69±607.59)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组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条件下,HSA与LSA注视厌恶面孔与中性面孔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视方向影响了社交焦虑个体对厌恶表情的加工,表明直视的厌恶面孔对于HSA个体来说是一种社交威胁信息,斜视的厌恶面孔不是明确的社交威胁信息.
- 李丹朱春燕汪凯余凤琼叶榕谢新晖刘云峰李丹丹
- 关键词:社交焦虑情绪面孔眼动
- 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清醒镇静下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18年
- 入选100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镇静组(术前利多卡因雾化局麻联合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对照组(仅利多卡因雾化局麻),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的耐受性、舒适度及安全性。结果显示镇静组患者操作时长缩短(P<0.01),术中咳嗽、窒息感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减低(P<0.001),术后遗忘程度高,愿意接受再次检查的人数增多(P<0.001)。镇静组出现心率显著升高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但出现收缩压(SBP)明显下降的例数和血氧饱和度(SpO_2)显著下降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均为一过性表现,可迅速自行缓解。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舒适度,安全性亦较高。
- 刘红艳高磊刘云峰赵卉
- 关键词:清醒镇静支气管镜检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
- 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后肺栓塞(PE)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外科手术后疑诊急性PE患者,根据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将观察对象分为PE组和非PE组,分析PE组的临床特征,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PE发病时间以第1周内居多,为22例(47. 83%);临床科室分布以骨科和普外科居多;最常见症状为胸闷或呼吸困难(43. 48%);最常见体征为下肢不对称水肿(63. 04%);CTPA下最常累及的动脉为右下叶肺动脉(58. 70%)。单因素分析显示简化Wells评分≥2分与简化改良Geneva评分≥3分患者术后PE发生风险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5. 300,P=0. 011)、骨折(OR=14. 383,P=0. 003)、恶性肿瘤(OR=10. 381,P=0. 013)、慢性肺部疾病(OR=27. 080,P=0. 006)、长期卧床/制动(OR=5. 518,P=0. 031)均为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发生PE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男性、骨折、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卧床/制动为独立危险因素,结合临床预测评分对于术后早期及时诊断PE有重要意义。
- 刘云峰赵卉张毅苑仁祥
- 关键词:肺栓塞
- 两种评分系统对预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为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评分(CAPS)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对11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无创通气治疗效果分为无创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显示两种评分系统对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二者无明显优劣,当APACHEⅡ评分>21分,CAPS评分>25分时患者无创通气失败率较高,建议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 苑仁祥赵卉刘云峰张毅
- 关键词:AECOPD无创通气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142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下肢深静脉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有56例发生肺栓塞,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合并存在外伤手术史(OR=4.36,95%CI 1.38-13.82,P=0.01);冠心病(OR=17.41,95%CI 3.49-86.90,P<0.01);高血压(OR=26.69,95%CI 6.68-106.62,P<0.01);心脏瓣膜病(OR=4.00,95%CI 1.01-15.83,P=0.04);慢性肺部疾病(OR=2.57,95%CI 0.51-12.92,P=0.03);恶性肿瘤病史(OR=7.38,95%CI 0.90-60.22,P=0.04);D-D(OR=1.10,95%CI 0.99-1.11,P=0.02)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通过t检验,发现Wells评分(t=-10.84,P<0.01)升高会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合并外伤手术史、慢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病史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D、Wells评分升高是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 张毅赵卉刘云峰陈玲玉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 凸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穿刺针吸活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凸式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穿刺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及肺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新型具有弹性成像功能的超声支气管镜系统,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期间70例行EBUS-TBNA检查的患者的穿刺部位、病理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70例患者中61例诊断明确,确诊率为87.1%。恶性肿瘤者59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9%、特异度100%、准确度94.3%。良性淋巴结5例,2例结节病,2例淋巴结核。直接+液基涂片明确诊断者48例,其中11例需细胞蜡块切片及免疫组化明确具体病理分型。13例患者直接+液基涂片法结果为阴性,细胞蜡块切片结果明确诊断。5例患者出现较显著的鼻出血,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气胸、纵隔气肿和大血管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TBNA对于纵隔/肺门淋巴结及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性高,加强病理科的沟通和科学的标本处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刘红艳赵卉姚梦醒高磊刘云峰
- 关键词: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弹性成像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
- 中央型肺栓塞短期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栓塞(PE)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中央型PE患者,根据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结果,将观察对象分为发生不良事件组和未发生不良事件组,分析不良事件组临床特征,对两组患者收集危险因素、CCI、血栓位置分组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央型PE患者临床症状以胸闷或呼吸困难最为常见(77.4%),其余依次为咳嗽(35.7%)、胸痛(28.7%)、晕厥(9.6%)、咯血(7.8%)。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症状及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单因素分析中,CCI、血栓位置分组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尿素氮与中央型PE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494,95%CI:1.073~2.080,P=0.017)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不良事件组CCI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CCI升高(OR=1.342,95%CI:1.022~1.763,P=0.034)为独立危险因素,且CCI每增加1分,发生不良事件风险增加34.2%。发生不良事件组血栓位置分组评分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OR=2.586,95%CI:1.366~4.896,P=0.004),且血栓位置分组评分每增加1分,发生不良事件风险增加1.586倍。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CCI升高、血栓位置分组评分升高与中央型PE患者短期发生不良预后有关。
- 刘云峰刘红艳孙静刘颖何琪圆赵卉
- 关键词:中央型肺栓塞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