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外伤
  • 2篇脑外伤
  • 2篇成像研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影像学检查方...
  • 1篇运动发育
  • 1篇运动发育迟缓
  • 1篇质子磁共振
  • 1篇质子磁共振波...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作者

  • 5篇刘国标
  • 4篇李沁梅
  • 2篇黄勇
  • 2篇李扬彬
  • 2篇李志铭
  • 2篇刘克
  • 2篇曹卫国
  • 2篇黄慈花
  • 1篇刘毅生
  • 1篇杨思达
  • 1篇许剑涛
  • 1篇张建波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头颅MRI表现及病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分析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病原因与头颅MRI表现。方法从344例临床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幼儿中随机抽取172例和作为对照的正常婴幼儿20例,均经SE序列MRI检查,包括横断面T1WI、T2WI、T2FLAIR,冠状面T2WI及矢状面T1WI平扫。统计分析是以χ2检验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的。P值小于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致病原因中的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外间隙增宽和脑室增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的χ2值均大于等于χ20.01、P值均小于等于0.01,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发病危险因素排序依次为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外间隙增宽和脑室增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皮层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畸形的χ2值均大于等于χ20.05、P值均小于等于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脑损伤所致的脑白质髓鞘化异常、脑外间隙增宽和脑室增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皮层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良、脑畸形是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主要颅内原因,尤其是前四项。头颅普通MRI检查能清晰地显示本病的颅内异常征象,为早期诊断和评估以及疗效随访提供重要信息。对于平扫未见明确异常者,需要深入地查找其他病因。
刘毅生沈家亮杨思达刘国标黄慈花
关键词: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磁共振成像
脑外伤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外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TBI患者(试验组)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构建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及三维纤维束成像图(3D-DTT图)。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内囊膝部、胼胝体膝部左右侧、中线位置及其压部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8个)为感兴趣区,分别测定ADC值、FA值。将对照组与试验组间FA值、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ADC值、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DTT可立体地显示胼胝体、双侧皮质脊髓束等的形态,从而可以观察到脑白质纤维束的不同损伤程度。结论:ADC值、FA值能定量测定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水分子代谢的情况,3D-DTT图能直观显示神经纤维束的损伤,对TBI患者的受伤程度、预后估测有重要价值。
李沁梅刘国标曹卫国李扬彬刘克李志铭黄勇
关键词:外科手术磁共振成像脑外伤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技术(DR、CT及MR)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腺样体肥大儿童72例,50例使用DR摄常规鼻咽部侧位片,12例使用CT检查,10例使用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测量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评估腺样体肥大情况。结果DR、CT、MR均可获得鼻咽部软组织的清晰影像资料,通过测量A/N比值,可以评价鼻咽腔变窄程度。CT、MR可直接显示腺样体大小、形态及并发症。结论使用DR摄鼻咽侧位片,患儿容易接受,是便捷、实用的测定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方法,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MR测量儿童腺样体大小较DR更准确并且能显示并发症,有助于术前检查。其中MR具有无辐射、直接三维成像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是术前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刘国标李沁梅黄慈花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数字化X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16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16排容积CT扫描,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重建显示瘤体的影像征象,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技术。结果:11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均为单发,位于股动脉4例(4/11),胫后动脉3例(3/11),腋动脉2例(2/11),胸主动脉1例(1/11),肾动脉1例(1/11)。瘤体长轴3-12cm,平均5.8±0.9cm。CT表现为突出受损动脉腔外的椭圆形或分叶状异常强化团块影,密度均匀。轴位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可清楚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9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16排CT及后处理重建可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刘国标李沁梅张建波许剑涛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脑外伤的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TBI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波谱成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左右侧及中线位置各一个点(共5个)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定Cho、NAA、Cr、NAA/Cr、NAA/Cho、Cho/Cr。对不同程度TBI患者组^1H—MRS所测定值与GCS、GOS评分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BI患者与正常对照组Cho/Cr、NAA/Cr、NAA/Cho有统计学差异(P〈0.05)。TBI患者组NAA/Cho、NAA/Cr与GCS评分及GOS评分均存在正相关,Cho/Cr比值与GCS评分及GOS评分呈负相关。正常对照组均未检测到Lac峰,TBI患者特重度中2例出现Lac峰。结论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能定量测定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代谢的情况,对TBI患者的受伤程度、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
李沁梅刘国标曹卫国李扬彬刘克李志铭黄勇
关键词:脑外伤质子磁共振波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