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希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文化科学
  • 9篇政治法律
  • 5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篇清代
  • 14篇科举
  • 14篇高考
  • 10篇考试
  • 8篇科举制
  • 7篇教育
  • 6篇冒籍
  • 6篇科举考试
  • 6篇高考移民
  • 5篇招生
  • 4篇流动人口
  • 3篇勤工俭学
  • 3篇清代科举
  • 3篇文理
  • 3篇科举学
  • 3篇分科
  • 3篇高等教育
  • 3篇高校
  • 2篇新高考
  • 2篇异地高考

机构

  • 26篇杭州师范大学
  • 20篇厦门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作者

  • 44篇刘希伟
  • 1篇刘海峰
  • 1篇吴根洲
  • 1篇翁灵丽
  • 1篇韩娟

传媒

  • 10篇教育与考试
  • 3篇教育发展研究
  • 3篇中国考试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教育研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山东高等教育
  • 2篇科举学论丛
  • 1篇课程.教材....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教育评论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教育史研究辑...
  • 1篇清史研究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后期山东乡试竞争之研究
2011年
清代后期,随着考生群体的逐渐膨胀,山东乡试录取率不断下降,至清末时经常在5%左右。由于捐输的次数与幅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人口规模庞大的背景下,山东乡试人均中式率通常低于浙江、江西、福建等科举大省,以及广东、河南、山西等科举中省。探讨清代后期山东乡试之竞争及乡试竞争的省际差异情形,对于当今部属重点高校招生名额的省际投放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刘希伟
关键词:清代后期乡试
抗战背景下的公立高校生源省籍分布特征研究——基于1938-1943年相关数据的分析
2014年
抗战期间,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遭受了严重的影响与破坏,高等教育的空间布局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在抗战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公立高校生源省籍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级:四川、湖南与广东属于第一梯级;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属于第二梯级;河北、山东、山西等省以及一些边远省份属于第三梯级。科举时代各地文风差异以及科举废止后以至抗战之前各地中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战时高校迁移与考区设置以及战时各省中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时各公立高校的生源省籍分布特征。
刘希伟
关键词:公立高校生源
中国高等教育“依附发展论”的再审视
2010年
"依附"(dependency)一词并不仅仅意味着某种"依靠性"或"依赖性",除此之外,往往还牵涉到主权意义上的"附属性"与"从属性"关系问题。从整体上看,百余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主权始终在中国,经济学领域的依附理论之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不契合。中国高等教育依附发展论者将其关注点主要聚焦在了中国高等教育对于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借鉴与模仿上,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这种借鉴与模仿过程中所彰显出的自主性,对于其中的某些创新性更是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说来,以"依附"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其适切性与合理性值得质疑与批判。
刘希伟
关键词:依附理论依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主权
文化自觉与科举学研究
2010年
20世纪上半叶,在废止科举制的激愤余绪中,科举研究总体上而言比较薄弱,迨及建国直至"文革"期间更加被边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举研究日渐升温,科举学理念、为科举制平反的理念相继出现,这既是学术研究走向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自觉的一种典型表达方式。科举学的正式出场为科举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平台,有助于科举研究走向更深层次的文化自觉,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来看则有助于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刘希伟
关键词:文化自觉科举学科举研究
高校招生考试文理分合的百年演进与反思
2011年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经历了一个由高校自主设置到相对统一设置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文理分科居多、合科兼而有之逐渐走向一种非常有限度的分科模式,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合科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革"之前,高考实行的是一种鲜明的文理分科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高考科目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绝大多数仍然是文理分科的模式。鉴于高考强大的指挥棒功能,着眼于高中文理过度过早分科以及大学通识教育等问题,高考宜采取一种"有限度"分科或者合科的模式。
刘希伟
关键词:高考文理分科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师范类院校招生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举措既具有多重积极价值,又引发若干需要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在新高考"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机制下,师范类专业"生源带动"效应将会明显减弱,"专业洗牌""生源危机"成为师范类院校必须直面的挑战。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对策包括优化招生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转变招生宣传方式。
翁灵丽刘希伟
关键词:高考改革
清代山东乡试研究
乡试作为科举考试各层级中规模最为宏大、竞争最为激烈、而影响也最为重大的选拔性考试之一,是各省人文教育活动的重大事件,对于区域政治、文化以及民风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往的乡试研究更多是着眼于制度层面的,而关于直省乡试的...
刘希伟
关键词:清代科举考试
文献传递
清代顺天科举考试中的冒籍问题——一种关于“考试移民”的历史追溯被引量:2
2012年
在清代,原籍应试原则是科举考试的一项基本报考原则,寄籍应试之法则是针对流动人口所实行的一种考试政策。在科举竞争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而人口流动越发普遍的背景下,清代不同时期顺天地区的科举考试中均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冒籍问题。就地域来源而言,顺天科举冒籍者更多的来自江南、浙江等科举大省,且不少属于官员子弟;就乡试一级而言,冒籍者所冒主要为北皿与北贝字号。针对顺天科举冒籍问题,清政府采取了包括廪生担保、官员担保以及审音机制等在内的防治举措,但治理效果比较有限,冒籍应试始终是其科场上的一项顽症。
刘希伟
关键词:清代科举考试冒籍
“高考户籍制”:彻底终结还是有限松绑?被引量:2
2014年
"高考户籍制"是中国高考区别于世界各国大学招考制度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其历史原型可追溯至科举时代的"科举户籍制";至民国及新中国初期,即已实行一种基本的高考户籍制。在大规模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社会常态特征的背景下,这一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高考户籍制问题的本质在于分省定额录取,户籍并非其真正根源,因此当前不应通过"一刀切"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将之彻底终结,改革应根据各省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韩娟刘希伟
关键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
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特征的背景下,逐步放松高考户籍制已成为一种应然的改革方向。根据各省市所出台的最新规定,山东、福建、黑龙江、安徽、四川、海南、贵州等十余省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明显松动,其控制方式从高考户籍制发展到学籍凭证制;京津沪粤等省市以及内蒙古、新疆等高考移民流入严重的省区,高考户籍制几乎未出现明显变化。对于前者,应切实根据相关规定防治高考移民;至于后者,则应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渐进地放松高考户籍制,同时也应注意加强高考移民问题的防治。
刘希伟
关键词:高考移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