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青光
  • 5篇青光眼
  • 5篇斜视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闭角型
  • 4篇原发性闭角型...
  • 4篇闭角
  • 4篇闭角型
  • 4篇闭角型青光眼
  • 4篇超声
  • 3篇手术
  • 3篇内障
  • 3篇切除
  • 3篇小梁
  • 3篇小梁切除
  • 3篇白内障
  • 2篇导管
  • 2篇眼压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机构

  • 22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2篇刘新华
  • 18篇裴重刚
  • 14篇邵毅
  • 9篇周琼
  • 5篇周艳
  • 3篇张颖
  • 2篇杨璐
  • 2篇梅峰
  • 2篇李汉林
  • 2篇谭钢
  • 2篇高贵平
  • 2篇黄歆
  • 2篇董雯佳
  • 1篇杜娟
  • 1篇周荃
  • 1篇余瑶
  • 1篇袁道文
  • 1篇邓林云
  • 1篇常以力
  • 1篇蒋筑丽

传媒

  • 6篇眼科新进展
  • 2篇江西医药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第十届国际眼...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效果对比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在麻痹肌肌腹下行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对比。方法收集36例(36眼)斜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B组行A型肉毒素眼外肌注射治疗,每组各18例(18眼)。记录术后1周与6 a时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及屈光度变化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均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12例(66.7%)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治疗1周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治疗6 a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1周8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 a 14例存在双眼视功能。B组患者术后12例(66.7%)达到美容性眼位矫正;达到功能性眼位矫正者9例(50.0%);治疗1周后及随访6 a角膜前表面屈光度、散光值及散光轴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术后1周6例患者存在双眼视功能,随访6 a 7例存在双眼视功能;两组治疗后1周近视度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a,A组近视度数为(-3.52±2.82)D,B组为(-5.78±3.42)D,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肌腹下眶-球硅管连接术与肌腹下注射A型肉毒素相比,在临床效果、角膜散光、视功能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眶-球硅管连接术是治疗麻痹性斜视的可行方法,值得推广。
邵毅胡佩宏邹晶张颖刘新华裴重刚
关键词:麻痹性斜视A型肉毒素
传统医德文化纳入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传统医德文化融入医学生临床实习工作的效果。方法以自愿原则选择40名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研究生或规培生参加该研究,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习传统医德文化并贯穿于实习工作中,对照组采用一般经典教学法。2组经管的120名患者对2组实习生的医德言行进行随访问卷评分,评估2组实习生对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及改善医患关系的效果。结果通过对2组实习生的医德言行规范进行评分,实验组(92.10±2.99)分,对照组(89.35±1.8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0,P<0.05)。实验组的患者诊疗过程的愉悦感、舒适感高于对照组。对2组实习生经管患者进行医患关系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92.98±2.88)分,对照组(88.68±2.0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7,P<0.05)。结论将传统医德文化融入医学生临床实习医疗工作中,可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改善医患关系。
刘新华童桂芳彭毓徐云芳
关键词:传统医德医学生
高频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在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限制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TAO限制性斜视患者,在眼科高频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观察注射前后的斜视度及复视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32例经重复注射2~4次BTXA后,其斜视度及复视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总体显效率占47%,有效率占44%,无效率占9%。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治疗TAO限制性斜视,定位准确,是一种有效缓解眼外肌痉挛和减轻复视症状及斜视度的方法。
刘新华裴重刚邵毅缪超英黄小波
关键词:超声引导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格雷夫斯病斜视
高频超声A/B超定量鉴别玻璃体机化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的 A/B 超对玻璃体增殖机化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定量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法国 BVI 公司生产的 A/B 超对160例(208眼)玻璃体机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膜状回声的位置固定点...
刘新华邵毅裴重刚周艳周琼
文献传递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探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效果及术式选择。方法:先天性白内障65例(65眼),3岁内一期植入后房型IOL39例;二期3岁后植入后房型IOL26例。结果:一期植入者脱盲率95%,脱残率67%;二期植入者脱盲率96%,脱残率69%,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IOL前膜、后囊混浊,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只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应努力争取行一期植入术。
邵毅裴重刚周琼刘新华杨璐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方式
鬼针草叶治疗更年期女性中重度干眼症临床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研究鬼针草叶治疗更年期女性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96眼)女性中重度干眼症患者(40~50岁)被随机分为2组:A组鬼针草叶(48例)和B组维生素C(48例)。2组均加用羟糖甘滴眼液滴眼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7,28 d各时间点检测并评定患者干眼主观症状、OSDI、泪膜4项,治疗前后及2组间均进行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或中位数差值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症状、检测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8d后,鬼针草叶组中重度干眼的样本均数差,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OSDI及泪膜4项较治疗前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维生素C组治疗28 d后,中重度干眼的样本均数差值,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OSDI及泪膜4项较治疗前也未见明显好转;2组患者OSDI,BUT,SIT,泪河高度及FL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鬼针草叶可有效减轻中重度更年期干眼女性的症状和体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邵毅余瑶黄国栋谭钢.,裴重刚',刘新华'黄国栋谭钢裴重刚刘新华
关键词:干眼女性
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76眼)采用三角形巩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60例(78眼)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是否浅前房、眼压情况、滤过泡形态等。结果术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8.42%,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2,P=0.000)。术后1周和6个月,对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32±4.41)mm Hg(1k Pa=7.5 mm Hg)和(14.62±3.50)mm Hg,观察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29±4.08)mm Hg和(14.67±3.71)mm Hg;眼压随时间推移有升高趋势;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3,P=0.953)。术后1个月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8.9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1,P=0.018)。结论采用改良的扇形巩膜瓣半隧道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操作简便,浅前房发生少,术后降压效果及滤过泡形成好,手术成功率高。
胡佩宏刘新华裴重刚黄歆邵毅李汉林张颖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巩膜瓣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对麻痹性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9年3月收入我院的82例麻痹性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结合传统的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对两组方法治疗效果、起效时间、治疗疗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麻痹性斜视的A组治疗治愈率为78.6%,好转率为16.7%;B组治疗治愈率为52.5%,好转率为35.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起效时间平均为(4.05±1.83)d,B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平均为(7.12±1.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用药方法比B组用药方法明显起效快。A组完全治愈与好转的平均时间为(20.35±6.23)d。B组完全治愈与好转的平均时间为(42.45±11.83)d,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用药疗程比B组用药疗程明显缩短。结论大剂量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麻痹性斜视较传统给药方式治疗效果更好,起效更快且用药疗程明显缩短。
吴康瑞刘新华
关键词:麻痹性斜视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合并白内障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正>目的:探讨合并有白内障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选择单纯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者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晶状体前囊膜作为植入物的手术方式,了解术后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视野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
邵毅裴重刚刘新华高贵平梅峰周琼
文献传递
Goldenhar综合征一例
2015年
患儿男性,1岁零7个月。因“发现右眼球新生物1年余”于2014年6月12日收入我科。患儿家长代诉患儿自出生后即被发现右眼球表面见黄白色新生物,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无眼红等症状,左眼未见明显异常,伴有双侧外耳畸形,既往无全身疾患。患儿系第二胎,足月剖宫产,生后无紫绀及吸氧史,其母亲孕期无服药史,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遗传史.父母非近亲婚配。体格检查:右耳先天性耳廖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左耳先天性耳廊畸形(见图1);眼科:交替遮掩后双眼有注视能力,双眼内眦赘皮,右眼眶无畸形,眼睑无内外翻,结膜无充血,顶下方球结膜可见一大小5mm×5mm黄白色新生物,侵入角膜缘约2mm,境界清楚,表面有少许毛发生长(见图2),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胡佩宏黄歆裴重刚周荃刘新华
关键词:GOLDENHAR综合征外耳畸形眼球表面外耳道闭锁新生物母亲孕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