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华
作品数:
7
被引量:6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沈照理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傅家谟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
钟佐燊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戴卿林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吴永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6篇
环境科学与工...
1篇
天文地球
主题
4篇
地下水
4篇
油类
4篇
油类污染
4篇
污染
3篇
地球化
3篇
地球化学
2篇
地下水水源地
2篇
地下水系统
2篇
源地
2篇
水系
2篇
水源地
1篇
地球化学环境
1篇
地球化学研究
1篇
地下水污染
1篇
岩溶
1篇
岩溶地下
1篇
岩溶地下水
1篇
岩溶地下水系...
1篇
粘性土
1篇
粘性土层
机构
7篇
中国科学院
1篇
清华大学
1篇
中国地质大学
1篇
地质矿产部
作者
7篇
刘新华
3篇
沈照理
3篇
傅家谟
2篇
戴卿林
2篇
钟佐燊
1篇
朱学稳
1篇
李广贺
1篇
吴永锋
传媒
2篇
华南理工大学...
1篇
环境科学学报
1篇
水文地质工程...
1篇
地球化学
1篇
中国岩溶
1篇
沉积学报
年份
2篇
1997
5篇
1996
共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排烃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1996年
排烃作用是油气聚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勘探中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排烃作用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戴卿林
刘新华
傅家谟
岩溶地下水系统油类污染治理方案设计探讨
被引量:2
1997年
地下水系统油类污染的机理和治理技术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根据先进国家的经验,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经济技术条件,并根据“八五”期间我国的攻关经验提出了岩溶地下水系统油类污染的治理方案。认为岩溶地下水系统油类污染的治理包括两部分:首先进行污染源控制,然后对包气带和含水层的残油进行治理,两个部分可以综合防治。将物理化学法、微生物法与水力控制净化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该方案具有综合性、适应性。
刘新华
朱学稳
李广贺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油类污染
油类污染过程中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以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8
1996年
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后的水质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重要参考指标。地下水油类组分及其他组分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污染源的特征,也就是说,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刘新华
傅家谟
沈照理
钟佐燊
关键词:
地下水
油类污染
地球化学环境
地下水系统油类污染治理方案研究
1996年
油类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混合物。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油类渗漏进入地下水中,使得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根据先进国家的经验,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经济技术条件,并根据“八五”期间我国的攻关经验提出了地下水系统油类污染治理方案。该方案具有综合性、适应性。
刘新华
戴卿林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油类污染
土壤油类污染治理的水力冲洗和表活剂冲洗技术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996年
针对我国某地乙烯厂含油污水渗漏污染含微裂隙土层并致使地下水源受到油类污染的实际情况,在对土层物理性质和水力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原状土柱含油污水淋滤试验。研究证实了土层残油对地下水源污染的严重性和长久性。并在我国首次选择水力冲洗和表活剂冲洗两种技术对土层残油的去除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了表活剂水溶液冲洗效果优于水力冲洗的效果。
刘新华
吴永锋
钟佐
沈照理
关键词:
水力冲洗
地下水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以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5
1997年
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本文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事故的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区中地下水油类重污染区的Cl-、COD、硬度和矿化度升高幅度较大,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幅度较小;对于NO-3则在油类重污染区含量非常低,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
刘新华
沈照理
沈照理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油类污染
水文地球化学
化学指标
含油污水在微裂隙发育粘性土层中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6
1996年
根据多相流理论的残余饱和度观点,计算了我国某乙烯厂土层达到油类残余饱和度的油类浓度,评价了该厂渗漏点土层非溶相油类的稳定状况及发展趋势。通过试验资料说明了微裂隙发育的粘性土层中多相流油类迁移存在扣闩和绕道两种作用。论述了含油污水渗漏进入土层而形成的多相流的迁移特征。
刘新华
沈照理
钟佐燊
关键词:
含油污水
粘性土层
土壤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