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生
-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水文测报先进技术成果在高寒区的推广应用
- 王玲张留柱鲁承阳王玉明张红平王洪彦刘根生刘九玉杜军霍小虎扬向辉文静平张春岚陈志凌刘福琴等
- 该项目针对中国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和经济基础薄弱等特点,以及常规人工水文测验设备的测试方法难以施用,水文测报技术发展缓慢的现状,引进EKL-3全自动缆道综合测验系统,配套了LAh-2遥控采样器和WfZ-2电话远...
- 关键词:
- 周期均值叠加法在黄河上游中长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在防洪、流域调度等工作中,中长期预报能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参考。采用周期均值叠加法,建立了黄河上游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年平均流量预报模型,对模型进行误差评定,并利用建立的预报模型试预报近年的径流情况。结果表明:周期均值叠加法能够在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中长期径流预报中应用。
- 喇承芳喇承龙刘根生
- 关键词:中长期水文预报黄河上游
- 近55年来黄河河源区径流的变化及区域差异被引量:12
- 2017年
- 基于黄河源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及黄河沿水文站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吉迈水文站区间、吉迈水文站-玛曲水文站区间、玛曲水文站-唐乃亥水文站区间各区域1960—2014年期间径流变化的季节特征、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来黄河源区径流及其各分区径流总体上呈减少的态势,但减少幅度各区有所不同;但在2000年代中期后径流量回升比较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周期外延叠加方法对黄河河源区径流未来30 a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未来30 a内,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为先增后减,但总体变化平稳,其均值与目前55 a实测系列均值没有显著差异。
- 蓝永超刘根生喇承芳朱云通马全杰石明星
- 关键词:黄河源区
-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季节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27
- 2016年
- 基于黄河源区有关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黄河沿水文站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吉迈水文站区间、吉迈水文站-玛曲水文站区间、玛曲水文站-唐乃亥水文站区间各区域及整个黄河源区1960-2014年期间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气温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均呈波动状上升态势并明显高于过去50 a全球与我国气温的升幅,且各气温系列升幅差异不大;而各区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的上升态势较年际变化的更为显著,但不同区域各季气温升幅差异较大.各区气温均在1996年后出现一个跃动,跃动后各气温系列均值较跃动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各区各季降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差异.近50余年来,总体上整个河源区平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不明显的增长态势.其中河源区的上半部分,即黄河沿以上、黄河沿-吉迈之间等海拔较高的区域年降水量增长比较显著,而源区的下半部分,即吉迈-玛曲、玛曲-唐乃亥之间的区域,年降水呈减少态势,并且对全区平均降水量与产流量贡献最大的吉迈-玛曲之间的区域,年降水量的减少非常显著.各区冬春季和夏季降水量普遍呈增长态势,秋季是河源区各季节中降水唯一减少的季节,其中吉迈-玛曲之间的区间秋季降水量的减少最为显著.各区域各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较其年际变化差异更大,但近十余年来大部分区域各季降水普遍偏多.各区域降水系列亦有突变发生,但突变时间并不像气温系列那样一致;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的突变大都发生在2005年,秋季降水量突变大都发生在1986年,春季和冬季降水量突变的时间杂乱无序;突变前后系列均值有增有减,且幅度大小不等.
- 蓝永超朱云通刘根生喇承芳沈永平石明星
- 关键词:黄河源区气温降水突变
- 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及趋势预测模型被引量:22
- 2003年
- 分析了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年径流序列的长期变化特征 ,在此基础上将时间序列分析与随机离散过程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一个用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趋势超长期预测的时间序列 Markov链耦合模型 .应用表明 ,该模型兼具时间序列模型与Markov链模型的优点 ,既能预测总体趋势 ,又适合于波动性较大的随机序列变化 .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 ,黄河上游径流目前正处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开始的第 5个枯水段的底部 ,未来 10a内 ,黄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变化将呈现一个震荡递增的趋势 。
- 蓝永超丁永建康尔泗张济世刘根生
- 关键词: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年径流序列时间序列分析转移概率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