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体外分化研究 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活化,为进一步研究肝卵圆细胞特征建立简单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采用选择性消化法从该模型中分离纯化肝卵圆细胞,并做免疫细胞荧光鉴定。用丁酸钠诱导其分化。结果成功地建立了肝卵圆细胞活化模型,并从中分离培养了表达OV6、CK19、AFP、白蛋白、ckit、Thy1、CD45和CD34的卵圆细胞。在丁酸钠刺激下它可向肝细胞分化。结论利用选择性消化法可以分离到肝卵圆细胞,并且其具有肝干细胞的特征。 单云峰 周伟平 杨文 刘淑琴 曹惠芳 邱秀华 吴孟超 王红阳关键词:肝卵圆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分化 丁酸钠 肝内胆管癌中E-cadherin/P120的表达异常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中P120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对42例肝内胆管癌标本进行E-cadherin和P120抗体染色。结果E-cadherin和P120的表达减低率分别为64.3%(27/42)和73.8%(31/42)。E-cadherin和P120的表达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分别为P=0.009和P=0.003)、TNM分期(分别为P=0.035和P=0.004)、肝内转移(分别为P=0.007和P=0.041)以及患者的生存预后(分别为P=0.024和P=0.004)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另外,P120的表达缺失与E-cadherin的表达缺失之间协调一致。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只有P120和肿瘤大小是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常发生E-cadherin和P120的表达下调,且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预测指标,但只有P120是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翟博 鄢和新 刘淑琴 陈磊 吴孟超 王红阳关键词:胆管 肝内 胆管肿瘤 上皮钙黏附素 P120 人类新的肝癌高表达基因HCCA3的克隆、鉴定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克隆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并探索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分析肝癌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谱 ,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断作为探针 ,筛选胎盘cDNA文库 ,以获得全长cDNA序列。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 ,分析所获得的新基因在 42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意义。结果 克隆了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 ,命名为HCCA3 ,该基因的全长cDNA 170 6bp ,编码一个 2 6 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在人类肝癌中广泛表达 ( 78.6 % ,33/42 ) ,并与肝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HCCA3是一个新的人类基因 ,在肝癌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洪毅 曾锦章 傅骁勇 郭婷婷 邱秀华 王征旭 刘淑琴 吴孟超 王红阳关键词:肝癌 高表达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MRNA 丝裂霉素C通过核因子-κB上调SK-HEP-1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基因表达 2004年 目的 研究丝裂霉素C(MMC)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 1(TRAF1)基因表达的影响 ,检测核因子 κB(NF κB)在TRAF1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 κB细胞定位 ,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TRAF1基因的mRNA水平 ,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NF κB同TRAF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结合。结果 MMC作用后SK HEP 1细胞浆中的NF κB进入细胞核 ,MMC作用 8h后TRAF1基因的mRNA水平升高 ,MMC作用后NF κB同TRAF1启动子序列结合。结论 MMC能够通过NF κB入核启动TRAF1基因的转录从而上调TRAF1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免疫沉淀是体内研究转录调控的优秀方法。 满晓波 唐亮 邱秀华 曹惠芳 刘淑琴 吴孟超 王红阳关键词:丝裂霉素C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时期小鼠胚胎整体石蜡标本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5 2005年 目前研究小鼠胚胎发育国内外大多采用液氮冰冻胚胎切片方法进行,具有简便、省时、快捷等优点,但整体胚胎尤其大的胚胎切片技术要求高,胚胎切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难度大,组织结构较差,另外胚胎长期保存困难[1,2],因此我们通过不断探索,采用石蜡包埋技术制备出不同时段小鼠整体胚胎石蜡切片,结合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为研究小鼠胚胎发育的本质和疾病因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 刘淑琴 秦建民 曾锦章 郭婷婷 郭琳娜 吴孟超 王红阳关键词:小鼠胚胎 石蜡标本 切片方法 胚胎发育 切片技术 石蜡切片 一组肝癌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功能研究 王红阳 曾锦章 傅骁勇 王征旭 万兴旺 洪毅 刘淑琴 邱秀华 曹惠芳 唐亮 吴孟超 该研究进行了大规模肝癌相关基因的筛选,获得一批经临床样品验证的、有重要功能意义的新基因。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3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HCCA1、HCCA2和HCCA3,研究了这些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病理学意义,这些基因在肝...关键词: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基因 克隆鉴定 信号转导 肝内胆管癌中上皮-钙黏附素基因CDH1的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上皮-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基因CDH1的甲基化状况。方法:42例肝内胆管癌标本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术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及新鲜冰冻标本。男性32例,女性10例。分别采用MSP、RT-PCR以及EnVision方法检测4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标本中CDH1基因甲基化以及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内胆管癌中CDH1甲基化发生率为28.6%。E-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低率分别为64.3%和69.1%。CDH1基因甲基化与E-cadherin蛋白表达、mRNA表达以及胆管癌肝内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分别P=0.008,P=0.031和P=0.020)。CDH1甲基化与生存预后之间无相关性,E-cadherin表达异常与患者不良生存则显著相关(P=0.002)。结论:肝内胆管癌中常发生CDH1高甲基化及E-cadherin表达异常,表明CDH1甲基化及E-cadherin的表达异常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翟博 鄢和新 刘淑琴 陈磊 吴孟超 王红阳关键词:胆管 肝内 胆管肿瘤 CDH1 甲基化 复制许可因子CDT1在人正常肝脏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2008年 目的:研究复制许可因子CDT1(Cdc10-dependent transcript)在肝癌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人肝脏和肝癌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法进行CDT1染色。结果:研究发现CDT1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着色定位于胞浆。肝癌细胞中CDT1的表达明显降低,呈阴性或弱阳性,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1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定位于胞浆;并且CDT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形成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刘晓雁 刘淑琴 王红阳关键词:CDT1 HBSAG 免疫组织化学 信号调节蛋白α1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信号调节蛋白α1 (SIRPα1 )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 1 2 0只 ,随机分为两组 :假手术组 (SO)和肝切除手术组 (OP) ,每一组又分为 1 0个时间点 ,即手术后 2、6、1 2、2 4、30、48、72、1 2 0、1 68和 2 4 0h ,每一时间点 6只 ,切除大鼠 70 %肝脏 (肝左叶和中叶 )建立肝再生模型 ,术后在预定时间点分别取肝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SIRPα1表达。结果 再生肝组织 1 2h肝实质可见局灶散在肝细胞膜棕黄色着色 ,2 4h弥漫性肝细胞膜着色 ,1 2 0h以后肝细胞膜着色逐渐减弱。结论 SIRPα1作为一种负向调控因子参与了肝细胞再生 ,可能与肝再生终止有关 ,但关于其详细调控机制及其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秦建民 刘淑琴 邱秀华 吴孟超 王红阳关键词:肝再生 激光显微切割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DDAH-1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1,DDAH-1)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03-2006年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40例。利用LCM技术分离捕获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肝实质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筛选全部标本共同差异表达频率>80%、差异强度>3倍的蛋白质点;应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ESI-MS/MS)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对差异蛋白DDAH-1进行检测。结果:2-DE筛查获得在肝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20个,通过质谱鉴定获得12个蛋白质,其中5个在肝癌组织表达上调,7个下调;这12个蛋白质与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及信号调控相关,其中的DDAH-1是参与调控一氧化氮相关通路的重要酶。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20例标本中16例DDAH-1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检测证实,10例标本DDAH-1全部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肝细胞癌组织细胞中筛查到1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的DDAH-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有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王庆 洪毅 胡和平 谈冶雄 艾建华 陆豪杰 刘淑琴 王红阳关键词:肝细胞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差异表达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