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琳
- 作品数:48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继承与创造——伍尔夫与英国传统文学
- 2005年
-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从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英国小说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她 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挖掘出了传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为自己的创作寻找“先辈”,并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彻 底决裂,把写作的重点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写上。
- 刘爱琳
- 关键词:伍尔夫意识流传统文学
- 以色列的大屠杀教育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以色列政府在纳粹德国大屠杀教育中发挥国家主导作用,通过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构建了卓有成效的大屠杀教育网络,不仅将战争创伤逐渐镌刻在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增强了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而且通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把大屠杀教育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大屠杀历史记忆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警醒世人铭记历史,尊重民族差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色列的大屠杀教育给了我们许多思考和启示。
- 刘爱琳
- 丝绸之路观照下的淮安历史文化被引量:1
- 2017年
- 古代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交流在淮安大地上留下的印记成为淮安历史以及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被近现代全球贸易商路所取代和运河经济时代的终结,淮安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内陆城市。当下的淮安应以更加开放文明的姿态,对接国家新的战略,融入长三角群,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 刘爱琳罗志李倩
-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城市文化
- 哈代小说反传统的两性世界被引量:1
- 2005年
- 在英国近代小说家哈代所创造的小说世界中,传统男性人物形象的强势地位不复存在,他们因为性格上的种种缺陷而在与女性的交往中失去了支配地位。女性形象则由一贯的配角转为受到作家和读者双重关注的主角,这种改变在他的《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三部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三部小说男女主人公间不同的情感对应模式体现都是和传统截然不同的两性关系,对传统男女两性世界模式的颠覆既体现了哈代的创作个性,也体现了时代在哈代身上所刻下的烙印。
- 刘爱琳
- 关键词:两性世界不对等颠覆
- 关于毕业论文指导与质量监控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 2012年
-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的过程,是高校教学质量集中体现。实行专业教学与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教师科研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总结评定与学生交流相结合,严把选题关、中期检查关、答辩关,是当前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 刘爱琳张伶尹小舟王媛媛
- 关键词:毕业论文
- 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价值取向被引量:9
- 2007年
-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文主义、多元文化和开放意识是选材的重要价值尺度。
- 刘爱琳
-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人文主义人文教育多元文化
- 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梧桐雨》与《汉宫秋》之比较
- 2007年
- 元代剧作家白朴、马致远的代表作《梧桐雨》和《汉宫秋》在选材、构思、曲词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又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从形象塑造、构思安排、意蕴传达等方面对两剧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 刘爱琳
- 关键词:汉宫秋悲剧形象悲剧意蕴
- 论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历史意义被引量:10
- 2007年
- 在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伍尔夫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历史功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她是一个自觉的女性主义者,她从理论和创作实践、批判和构建两个方面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其次,她对女性自身的欲望诉求从纯粹的物质层面延伸到精神层面,更注重女性自身的精神建设;第三,她对男女关系的梳理也从片面强调两者的对立和差异,拓展到强调两性的和谐和双性的共存。
- 刘爱琳
- 关键词:伍尔夫女性主义两性和谐
- 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被引量:4
- 2007年
- 大众文化的崛起不仅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它的嬗变也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大众文化兴起和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缺乏应然的价值关怀和人文观照而面临着“人学空场”(man absence)的怀疑和质询。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 孙冕刘爱琳
- 关键词:大众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欲望书写——以《十日谈》与《金瓶梅》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十日谈》与《金瓶梅》同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书,作为反封建主流文化的作品,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得到了肯定。两部作品均塑造了张扬情欲的女性形象,广为世人所关注。然而,由于两书的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
- 徐伟刘爱琳
- 关键词:《十日谈》《金瓶梅》女性欲望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