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阳 作品数:14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实施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喉罩和插管两种全身麻醉(全麻)方式实施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按顺序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全麻下行房颤RFCA的199例患者,其中全麻气管插管组102例(插管组),全麻喉罩组97例(喉罩组)。房颤RFCA术中比较两组患者6个时间段即:术中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插管后10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2 min、拔管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力(MAP)及心率(HR)变化;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包填塞发生率、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及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及复发时间。结果:插管组与喉罩组比较(:1)拔管即刻:MAP [(98.26±11.92)mmHg vs (86.20±5.56) mmHg, 1 mmHg=0.133 kPa,P=0.000], HR [(80.72±13.61)次/min vs(76.01±12.71)次/min,P=0.046]均较高;(2)低血压发生率(7.8%vs 3.0%,P=0.033)、丙泊酚剂量[(520.51±12.25) mg vs(486.39±15.54)mg,P=0.000]和瑞芬太尼剂量[(422.23±17.53)μg vs(406.71±10.89)μg,P=0.000],插管组均较高;(3)术后:插管组术后麻醉苏醒延迟与ICU滞留时间均较长;(4)术后48 h:插管组房颤复发率较高[9.0%(18例)vs 5.5%(11例),P=0.338],平均复发时间较早[(22.83±13.02)h vs (24.63±13.46) h,P=0.202];(5)不同房颤类型术后48 h和术后1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1年随访:共复发房颤53例,两组患者不同房颤的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共房颤复发53例(26.6%),中位时间为10.799个月。喉罩组复发24例(12.0%),插管组复发29例(14.6%),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插管组的房颤复发率虽高于喉罩组(P=0.425),但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7)。结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全麻过程中,喉罩麻醉更有利于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镇痛镇静药物用量,降低术中低血压及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发生。与� 刘鹏 刘红阳 高连君 尹晓盟 夏云龙 刘雪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全身麻醉 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探讨其在脓毒症中的意义。方法47例脓毒症患者(进一步分为非严重脓毒症组25例及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组22例),一般感染组患者18例及健康组人群17例,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入院12h、入院24h、入院72h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同时动态观察相同时间点各组的血清PCT、CRP水平,及测定入院时、入院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一般感染组及健康组(P〈0.01);血清NT-proBNP水平与血清PCT、血清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较非严重脓毒症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发现人院72h血清NT-proBNP对诊断脓毒症28d死亡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判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临床评估手段。 李楠 张彧 刘红阳 朱鸣峰关键词:脓毒症 血清NT-PROBNP 血清PCT 血清CRP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红阳文献传递 叔丁基对苯二酚拮抗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 BHQ)对化学性低氧模型剂氯化钴(Co Cl2)诱发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 Cl2组(500μmol/L Co Cl2)、DMSO(二甲基亚砜)+Co Cl2(0.005%DMSO+500μmol/L Co Cl2)组、t BHQ+Co Cl2(50μmol/L t BHQ+500μmol/L Co Cl2)组;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DCFH-DA探针测定细胞内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leaved-caspase-3和Nrf2及其调控的II相解毒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抗氧化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蛋白的表达;应用Real-time PCR检测NQO1和GCLC m RNA表达。结果 Co Cl2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内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ROS含量增高;DMSO+Co Cl2组与Co Cl2组无差异;t BHQ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Co Cl2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与Co Cl2组相比,t BHQ预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细胞内的Nrf2蛋白水平,且细胞内NQO1和GCLC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Co Cl2组。结论 t BHQ能够诱导H9c2心肌细胞内Nrf2的蛋白表达,进而上调其下游II相解毒酶NQO1和抗氧化酶GCLC的转录活性及蛋白表达,拮抗Co Cl2诱发的化学性缺氧对H9c2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刘辉 刘红阳 姜一农 常栋 李楠 张彧关键词:叔丁基对苯二酚 氯化钴 NRF2 心肌细胞 氧化应激 乌司他丁对冠心病急性心梗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保护作用临床观察 :探讨乌司他丁对冠心病急性心梗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冠心病急性心梗后心源性休克患者乌司他丁治疗效果.结果:乌司他丁可减轻冠心病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继发的心脏、肝脏、肾脏、... 黄日红 任永奎 刘红阳 王娜娜关键词:心源性休克 乌司他丁 乳酸清除率 脏器功能 肾素前体和肾素(前体)受体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证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存在肾素(前体)受体[(P)RR]表达。观察HUVECs中肾素前体和(P)RR本身及(P)RR阻断剂HRP对P38MAPKs信号传导通路活性蛋白P-P38和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 陈佳 宋玮 张英 路岩 程云鹏 刘红阳 米芋玫 任丽丽 姜一农文献传递 奥美沙坦酯对高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奥美沙坦酯对人肾系膜细胞(HRMCs)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MCs,用高糖、奥美沙坦酯干预不同时间后,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 刘红阳 姜一农文献传递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刘红阳剖宫产术后复杂腹腔感染1例 2015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0岁,剖宫产术后32 d,腹痛伴发热20 d,于2013年5月20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32 d前于外院行剖宫产术,20 d前出现腹部胀痛伴呕吐、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39.2℃,间断排稀水样便且食欲不佳,未就医。1天前加重伴呼吸急促、胸闷,当地某院行后穹窿穿刺术,抽出少量"脓性液",急转送至本院妇科病房。 刘红阳 李楠 张彧关键词:腹腔感染 腹膜炎 抗生素 真菌病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AAAD)外科术中不可控制的严重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6-09-2018-01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4例SAAAD患者,在急诊外科手术停止体外循环后出现不可控制的严重出血,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止血治疗,治疗组给予rFⅦa 100μg/kg止血治疗,给药前后复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筛选。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术中、术后指标及预后。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手术时间[(7.42±0.63)h∶(6.60±0.98)h,P=0.024]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应用rFⅦa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3.16±6.46)s∶(44.25±4.84)s,P=0.000]、纤维蛋白原[(1.29±0.39)g/L∶(1.36±0.98)g/L,P=0.043]、INR[(1.85±0.14)∶(1.66±0.13),P=0.001]、术后12h输红细胞量[(4.35±1.13)U∶(3.57±1.17)U,P=0.005]、术后12h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69.65±188.51)ml∶(328.50±100.78)ml,P=0.000]、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8.78±6.99)h∶(11.53±5.55)h,P=0.003]、转入ICU 24h引流量[(657.19±100.08)ml∶(519.88±107.53)ml,P=0.000]、ICU滞留时间[(73.55±19.47)h∶(89.23±23.18)h,P=0.033]均差异显著。治疗组术后输注血液制品及引流量均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I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对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术后不可控制的严重出血,应用rFⅦa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血液制品的输注及机械通气时间,但可增加ICU滞留时间,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 刘鹏 刘红阳 黄日红 杨光 卞晓明 苏德淳 张庆华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术后出血 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