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远缘
  • 3篇远缘杂交
  • 3篇杂交
  • 3篇小麦
  • 2篇玉米
  • 2篇杂交后代
  • 2篇小麦×玉米
  • 2篇后代
  • 1篇单倍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变异
  • 1篇杂交诱导
  • 1篇同工酶
  • 1篇同工酶分析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农艺性状变异

机构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刘辉
  • 3篇王子宁
  • 3篇孙敬三
  • 3篇郭北海
  • 3篇王景林
  • 2篇方仁
  • 1篇陈纯贤
  • 1篇李洪杰
  • 1篇路铁刚

传媒

  • 2篇Acta B...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3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21
1996年
以8 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母本,2 个栽培玉米(Zea m ays L.)品种为父本杂交所获得的F2 代在形态上出现了明显变异。对其籽粒进行蛋白质电泳分析,得到了如下主要结果: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带较母本有了很大的变异,主要集中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lu)区域。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带由5 种类型构成:1.母本型,占全部测试籽粒的22.6% ;2.附加型,占14.3% ;3.互补型,占15.5% ;4.杂种型,占30.9% ;5.缺失型,占16.7% 。对“矮杆早”ד紫粘”的F2 代籽粒进行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变异主要发生在EST-1 区。由此看来,小麦×玉米的杂合子中玉米染色体在被排除前后。
刘辉陈纯贤孙敬三王子宁郭北海方仁王景林
关键词: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蛋白酯酶同工酶
不同倍性小麦和玉米不同群体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Haploid embryo and plant producing frequencies were studied by crossesing diploid,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 with landraces,hybrids and inbred lines of maize.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wheat and maize populations.The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 were better than the diploid.High frequenci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etraploid wheat of Triticum turgidum cv.TG14 and maize landraces cv. Xiaoyumi and Xiao Huangmaya. The highest haploid plant producing frequency (6.95%) was obtained in the TG14×Xiaoyumi.
王子宁郭北海李洪杰孙敬三刘辉王景林
关键词:小麦远缘杂交倍性单倍体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被引量:5
1996年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
王子宁郭北海方仁孙敬三路铁刚刘辉王景林
关键词: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农艺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