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郁文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2篇稻草
  • 2篇增产
  • 2篇增产效应
  • 2篇施用
  • 2篇水稻土
  • 2篇土壤
  • 2篇连作
  • 2篇化肥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肥
  • 1篇低产
  • 1篇低产田
  • 1篇低产土壤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连作
  • 1篇栽培
  • 1篇中低产田
  • 1篇中低产土壤
  • 1篇生物学

机构

  • 7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刘郁文
  • 5篇任成礼
  • 2篇赵丽珍
  • 2篇王兴礼
  • 2篇姜岩
  • 1篇王继红

传媒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年份

  • 2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稻田培肥与肥料效应的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本文据根9年的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说明了在寒冷稻作区白浆型水稻土上,长期不施任何肥料的土壤,其有机质含量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趋势,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土壤磷钾元素的含量,否则呈下降趋势;长期施用稻草和稻草加氮磷钾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氮肥增产效应极显著;磷钾肥增产效应不显著;钾肥增产效应>磷肥的增产效应。
柳金来赵世龙王常湘孙桂梅王风香刘郁文任成礼
关键词:化肥稻草肥料效应水稻
水稻土连续施用稻草及氮磷钾肥增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6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寒冷稻作区的白浆型水稻土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稳定,连续施用化肥可相应提高土壤氮、磷、钾的含量,长期不施某种养分,则土壤中该种速效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连续施用稻草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特明是稻草加氮磷钾处理,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的增加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且后四年的水稻产量均居首位,说明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较好的改土肥田作用。在该种土壤上连续单施氮肥亦有稳定而极显著的增产效应,磷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
刘郁文任成礼柳金来王常湘赵世龙孙桂梅王凤香
关键词:水稻土稻草增产效应
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9
1991年
本试验探讨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能够增加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玉米根茬优于其他作物,即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玉米连作三年的优于连作二年的,玉米连作二年的优于豆茬玉米。玉米适当连作并且不刨除根茬,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还可收到培肥与增产的效益。
赵丽珍王兴礼刘郁文姜岩
关键词:作物根茬连作
论玉米连作被引量:4
1992年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适应范围广,随着人口增多对粮食的需要,玉米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势必造成连作现象。经我们多年研究,玉米适当连作并不减产;由于根茬还田和秸秆还田,土壤肥力也不会因玉米连作而下降。应充分发挥玉米在农田生态中的积极作用,保持地力常新,改进裁培技术,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
王兴礼刘郁文赵丽珍王继红姜岩
关键词:玉米连作栽培生物学
水稻土主要农化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氮效果极显著,在施氮或氮瞵基础上施钾效果显著,在施氮或氮钾基础上施磷效果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水稻产量及施肥增产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土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测定,确定水稻是否施用氮肥和钾肥是可行的。
刘郁文任成礼孙桂梅王凤香
关键词:水稻土水稻产量
水稻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及其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根据吉林省近年来水田肥料试验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显著。磷钾增产效果不稳定。如全省95点平均施N 7.7kg/亩,增产31.2%,1kgN增产水稻12.7kg;在氮肥基础上施P_2O_5 6.2kg/亩,增产6.4%,1kgP_2O_5增产水稻4.3kg;在氮磷肥基础上施K_2O 5.9kg/亩,增产5.9 %,1kg K_2O增产水稻4.4kg。并对如何提高肥料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可通过采用养分平衡法及肥料效应函数法确定合理施肥量,分期施用于氮肥、磷钾肥缺素地块,改进耕作栽培技术等措施提高肥料经济效益。
任成礼刘郁文王常湘
关键词:水稻施肥化肥增产效应
吉林省中低产土壤生产能力分析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以肥料网点试验无肥区玉米产量为依据,对吉林省旱田土壤的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土壤无肥区玉米产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冲积土、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淡黑钙土、风沙土。且各类土壤中均有中低产地块。造成中低产土壤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养分缺乏,其次是部分土壤存在障碍因素。在其利用上,应抓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就大部分中低产土壤来说,只要科学施肥,即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任成礼刘郁文
关键词:土壤中低产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