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虹玉
- 作品数:69 被引量:34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鲍鱼壳煅烧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研究鲍鱼壳煅烧物对几种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滤纸片法和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测试不同温度段鲍鱼壳煅烧物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并用琼脂梯度稀释法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段≥800℃,鲍鱼壳煅烧物对几种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鲍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MIC分别为1 mg/m L和0.5 mg/m L;并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对受试菌的抑制能力均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在1100℃煅烧温度上抗菌效果最好。
- 颜莹芬章超桦卢虹玉郑惠娜曹文红秦小明
- 关键词:抗菌活性煅烧温度
- 甘草毛状根诱导培养及其黄酮含量检测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培养的因素及其总黄酮含量。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的遗传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毛状根的诱导和离体培养及其黄酮的产生情况。结果不同发根农杆菌中,A4菌株侵染效果最好,约96%的子叶节外植体产生毛状根;不同外植体中,子叶节的转化效果最高,毛状根产生只需3~4 d;在毛状根的液体培养过程中,接种量为0.3 g,培养容积为500 mL时生长速率最快,毛状根湿重增长41倍;毛状根能产生药用成分甘草黄酮,根系中最高黄酮含量高于商品甘草,达干重的2.042%,约为未转化植株根的4.3倍;毛状根中的黄酮还分泌到培养液中,最高量为每100 mL培养液1.36 mg。结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培养条件和总黄酮量,为今后规模培养甘草毛状根生产药用甘草黄酮提供了可能性。
- 卢虹玉刘敬梅张海超高山林
- 关键词:甘草毛状根黄酮
- 亨氏马尾藻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研究了亨氏马尾藻95%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亨氏马尾藻醇提取物(总提取物)以及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五个部位的总酚含量,并通过DPPH·、ABTS^+·清除及ORAC三种方法评价五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2.71±0.02)mg GAE/g(没食子酸当量)。在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中,亨氏马尾藻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较强,其DPPH和ABTS半数清除率分别为(0.89±0.01)mg/m L和(0.73±0.03)mg/m L,ORAC值达到(1803.78±81.37)μmol TE/g。
- 吴慧卢虹玉李梅婷章超桦
-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ORAC总酚
- 加热方式对凡纳滨对虾滋味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2年
- 以凡纳滨对虾为原料,通过仪器分析法对微波加热与水煮处理的对虾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甜菜碱和无机离子这些主要滋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经微波加热与水煮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有减少,分别下降了15.81%,20.19%;呈味核苷酸总量也均有减少,分别降低了25.07%,25.89%,其中含量最高的腺苷酸(AMP)有所提高,分别增加了4.01%,5.95%;乳酸含量大幅降低,分别减少了53.64%,77.24%;甜菜碱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分别减少了7.26%,8.83%;呈味无机离子含量差异明显,且微波虾的要高于水煮虾。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微波虾中除AMP含量略低于水煮虾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甜菜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均高于水煮虾,表明微波虾的滋味优于水煮虾。
- 池岸英吉宏武高加龙卢虹玉蓝尉冰孟凌玉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滋味成分
- 牡蛎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为了探讨牡蛎酶解提取物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利用五种不同的酶(胰酶、风味酶、中性酶、碱性酶和复合酶)对牡蛎进行酶解。观察五种酶解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记忆损伤小鼠的作用,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评价,并观察小鼠体内MDA(丙二醛)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表明,5种牡蛎酶解提取物均能在空间记忆获取阶段的最后3 d显著缩短小鼠的潜伏期,其中胰酶和碱性酶酶解提取物分别从第1 d和第2 d开始就显著(p<0.05)缩短潜伏期;在空间探索阶段5种牡蛎酶解提取物的目标象限百分比(胰酶组和中性酶组p<0.05,其余各组均为p<0.01)和穿越平台次数(胰酶组、复合酶组和中性酶组为p<0.05,其余各组为p<0.01)均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胰酶、风味酶以及复合酶酶解提取物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清MDA含量;除了风味酶其他酶解提取物显著(胰酶和碱性酶组p<0.05;复合酶和中性酶组p<0.01)提高小鼠血清SOD含量。因此,牡蛎酶解提取物能有效地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记忆损伤,为开发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牡蛎保健品提供了依据。
- 徐成卢虹玉章超桦文彩秀林海生
- 关键词:牡蛎D-半乳糖学习记忆
- 甘草鲨烯合成酶基因的分离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7
- 2007年
- 采用RT-PCR技术从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克隆甘草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S)基因,并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相关植物表达载体。结果表明,两个SS基因编码区长分别为1242bp、1239bp,分别编码412、41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与Hayashi等报道的光果甘草两个SS基因(GgSQS1和GgSQS2)同源性高达98%,分别命名为GuSQS1和GuSQS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M182329,AM182330);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鉴定结果表明,已将GuSQS1和GuSQS2序列分别正向插入到双T-DNA表达载体中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130/35S-GuSQS1和130/35S-GuSQS2,为今后的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 卢虹玉刘敬梅阳文龙高山林
- 关键词:乌拉尔甘草甘草酸基因克隆
- 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褐藻多酚的抗凝血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褐藻多酚,并通过超滤进行分子量分级得NW1和NW2两部分,检测其总多酚的含量。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NW1和NW2体内对凝血时间(CT)、出血时间(B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表明,硇洲马尾藻多酚NW1在10~40 mg/kg.d剂量范围能显著延长CT和BT,在5~15 mg/mL浓度范围显著增加PT和TT,表现出良好的全面抗凝血活性;NW2能显著延长CT和BT,对TT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但对PT无效果,且在高浓度(15 mg/mL)时表现出显著的缩短PT作用。
- 卢虹玉陈晓敏欧小蕾毛俊杰吉宏武
- 关键词:抗凝血
- 一种牡蛎蛋白源抗皮肤光老化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蛋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牡蛎蛋白源抗皮肤光老化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牡蛎蛋白源抗皮肤光老化活性肽的氨基酸序列为:a)WNLNP(SEQ ID NO.1);或b)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一个...
- 彭志兰章超桦秦小明曹文红高加龙郑慧娜卢虹玉林海生
- 文献传递
- 全缘马尾藻提取物对酵母膏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拮抗效应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主要研究全缘马尾藻在不同乙醇浓度(0%、25%、50%、75%)提取物对模型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拮抗作用。利用酵母膏灌胃法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尿酸(UA)水平,以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并计算小鼠肝脏、肾脏器官指数,HE染色观察其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酵母膏能极显著升高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肝脏XOD及ADA活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全缘马尾藻各醇浓度提取物均能降低血清UA水平、肝脏XOD及ADA活性,其中50%醇提取物组对降低血清UA水平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光镜下可见,治疗组多数小鼠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恢复正常。总体而言,全缘马尾藻提取物对酵母膏致小鼠高尿酸血症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其机制与尿酸代谢有关。
- 肖为陶叶杏谷毅鹏张大艳卢虹玉刘华忠
-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
-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实践探索被引量:6
- 2018年
- 针对高校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科学、合理编排实验,重视实验条件的改善和教学形式改革,开放实验室,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方面探讨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 廖艳吴晓萍李承勇卢虹玉周俊聂芳红
-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