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广耀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站血标本的全过程质控被引量:2
- 2005年
- 王锐史广耀朱红芹
- 关键词:血标本血站
- 献血者筛查方式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 <正>目的探讨献血前不同的献血者筛查方式对采集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97129份血液的5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对采集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献血前快速筛查之前24个月血液标本136533人份,HBs...
- 史广耀林红孙俊
- 文献传递
- 利用SCID小鼠模型监测人血小板常温保存期内体内生存力的变化
- 2010年
- 目的监测和比较人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常温保存后在动物体内生存力的变化。方法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各10(人)份,22℃振荡保存,在保存0—7 d内的不同时间分别取样1 ml,并将样品浓缩10倍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入80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在注入30 min和4 h时经尾尖采集小鼠全血30μl/只,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其中的人血小板数,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时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保存0、3、5、7 d时,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输入SCID小鼠体内4 h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0.5±7.5)%、(69.8±8.0)%、(67.5±8.4)%、(55.6±4.7)%和(68.7±8.1)%、(71.2±8.9)%、(70.2±7.8)%、(58.1±5.4)%,在相同保存期内,2种血小板制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2种血小板的体内存活率均明显降低,与0 d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2℃振荡保存5 d内,血小板在SCID小鼠体内生存力无明显变化,保存7 d时存活率降低;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相同。
- 黄成垠史广耀肖健宇蒋昵真蔡莉唐荣才魏鹏
- 关键词:血小板保存SCID小鼠动物实验
- 反复捐献血小板对储存铁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反复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储存铁的影响。方法将单采血小板捐献者97名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首次捐献组)、连续捐献6—12次组和连续捐献13次以上组,用ELISA法检测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含量。结果连续捐献6—12次和13次以上组的SF略低于正常对照组、sTfR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3组的SF和sTfR经方差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共97名捐献者中,发现3名女性和1名男性捐献者存在铁缺乏。结论反复捐献血小板不会引起献血者医源性铁缺乏,但对其自身的铁缺乏应引起关注。
- 黄成垠史广耀蔡莉肖健宇蒋昵真唐荣才魏鹏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铁缺乏
-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添加液(PAS)汇集多人份混合血小板的可行性。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BC),容量40~45ml,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ml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稀释白膜,稀释后的白膜在温度22℃±2℃的离心机中,以900r/min离心10min,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结果共制备10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其容量、血小板含量、WBC混入量、RBC混入量分别为:(293±22)ml、(3.01±0.29)×1011、(1.1±0.2)×106、(5.9±1.3)×109。保存8d后的pH、低渗休克反应率(HSR)、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AnnexinV结合率分别为7.10±0.05、(65.6±7.1)%、(7.1±1.6)%、(27.4±3.3)%、(12.0±1.4)%。结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为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 黄成垠袁克宇肖建宇蒋昵真史广耀蔡莉魏鹏唐荣才
-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
- 利用SCID小鼠模型监测人血小板常温保存期内体内存活力的变化
- 目的利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监测和比较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常温保存后体内生存力的变化。方法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各10人份,22℃振荡保存,分别在不同保期内取样,并将样品浓缩10倍后,经尾静脉注入SCI...
- 黄成垠史广耀肖健宇蒋昵真蔡莉唐荣才魏鹏
- 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型分布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史广耀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型分布
- 两种CPG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小板捐献者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血小板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筛查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对血小板聚集仪法和薄片法(SPAT)进行比较。方法(1)以CPG为血小板激活剂,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法和薄片法测定30名自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和服药24h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以确定服药与否的临界值;(2)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法和薄片法同时检测483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结果(1)服用阿司匹林的自愿者服药24h后,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聚集仪法)均显著降低,尤以180s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减低最为显著,由服药前的45.4%±9.5%降低为10.1%±5.0%(P<0.001)。23例自愿者服药24h后血小板聚集时间(薄片法)显著延长,由服药前的(64.5±13.9)s延长为(178.8±16.3)s(P<0.001)。血小板功能缺陷的临界值(cutoff)确定为:血小板聚集仪法为测定时间180s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小于20%;薄片法为血小板聚集时间≥150s;(2)483例血小板捐献者中,血小板聚集仪法检出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者25例(5.18%);薄片法为5例(1.03%)。结论以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实验能有效检出阿司匹林服药者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者,适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功能筛查,以血小板聚集仪法优于薄片法。
- 史广耀黄成垠蔡莉肖健宇唐荣才盛大祥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 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培养和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样细胞(PBMC)体外诱导的记忆性T淋巴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8例晚期患者PBMC(浆细胞瘤1例,NHL1例,结肠癌2例,原发性肝癌2例,...
- 李翠萍黄成垠史广耀蔡莉肖建宇
- 文献传递
- C-PG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本研究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筛查的可行性,并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测定不同浓度CPG诱导的健康献血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CPG的最适应用浓度;检测30名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和服药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确定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检测483例血小板捐献者的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对聚集功能不良者进行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测定。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率随CP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CPG浓度达200μmol/L时,血小板聚集率达最高;服用阿司匹林24小时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前相比,均表现明显减低(P<0.001),但以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减低最显著。血小板功能不良的筛查界点值确定为CPG诱导180秒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小于20%;在483例血小板捐献者中,检出25例有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其中有11例表现为血小板促凝血活性减低。结论: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能有效的检出血小板功能不良者,适用于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功能的筛选;在血小板献血者中,血小板功能缺陷者的检出率大约为5%。
- 盛大祥黄成垠史广耀欧阳锡林蔡莉肖健宇唐荣才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供者单采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