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丽娟

作品数:23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心电
  • 11篇心血管
  • 11篇心血管病
  • 11篇心血管病学
  • 11篇血管
  • 11篇血管病
  • 11篇血管病学
  • 8篇散点图
  • 7篇电图
  • 7篇心电散点图
  • 7篇心电图
  • 6篇心脏
  • 5篇动态心电图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阵发
  • 5篇阵发性
  • 5篇阵发性心房颤...
  • 5篇窦性
  • 5篇房颤

机构

  • 23篇武汉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作者

  • 23篇叶丽娟
  • 17篇向晋涛
  • 8篇陈元秀
  • 6篇李晓清
  • 5篇李玉梅
  • 4篇刘华芬
  • 3篇周纪宁
  • 3篇鲁志兵
  • 3篇来欣
  • 3篇谢菁
  • 3篇江洪
  • 3篇杨波
  • 1篇王晓红
  • 1篇余奇劲
  • 1篇骆莉
  • 1篇熊萍
  • 1篇周秋风
  • 1篇姚园
  • 1篇李颖
  • 1篇骆利

传媒

  • 14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现代护理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护理(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技期刊中的学术不端及其遏制对策被引量:3
2010年
当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一稿多投、署名不当、引文不当、抄袭和造假等。上述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原因、个人原因、惩戒不力、期刊自身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编辑的学术责任感;坚持学术规范,严格审稿程序和规则;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构筑反腐联防机制。
李晓清向晋涛叶丽娟李玉梅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反腐机制
2007~2018年《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载文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分析2007~2018年《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简称《起搏杂志》)发表文献的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科研统计与期刊评价个刊分析系统以及中国知网总库中的《起搏杂志》数据,分析文章的年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截止于2019年9月12日。统计个刊分析系统中《起搏杂志》发表文章的地区、单位、作者分布,分析发文数量及国家基金论文比、被引频次、下载频次。通过中国知网总库高级检索功能对《起搏杂志》署名作者逐一检索,对第一作者发文数量及被引、下载频次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另外还行《起搏杂志》被引频次降序排序对单篇高被引频次文章及作者进行分析。结果12年间共发表文献2637篇,其中发文最多的是2009年272篇,最少的是2008年150篇,平均年发文219.8篇。国内除台湾省外,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均有文章发表。有国外单位或作者署名的文章美国(8篇)、德国(6篇)、英国(2篇)、丹麦(2篇)、澳大利亚(1篇)、日本(1篇)。共有680家单位发表了文章,发文前三名的单位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有5021位署名作者,本刊署名发文量排序前三名的作者是宿燕岗、向晋涛、江洪。以第一作者署名发文≥7篇的有17名,其中前四名是向晋涛、宿燕岗、刘俊、邸成业。单篇被引30次以上的文章40篇,其中建议4篇、指南1篇、共识2篇、指南解读2篇。专家笔谈、专家论坛,综述类文献22篇。单篇被引44次以上的文章20篇。结论《起搏杂志》发文地区、机构、作者分布广泛,也出现了一批高水平高产量的核心作者。
李晓清叶丽娟向晋涛李玉梅
关键词:基金论文比被引频次下载频次
96例大学生24h心脏节律和窦性心率谱的特征精细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集体)24h动态心脏节律及窦性心率谱的特征。方法对刚进入临床课程学习的医学大学生一个大班及部分在读的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24h单导联心电图调查。采用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导心电记录仪记录,记录仪贴附于胸骨柄上端,记录后输入计算机,通过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直方图、事件等程序逐波核实,达到精细分析。结果共96例(大学生84例,研究生12例)完成18.5~24h的监测记录,入选分析,男44例,女52例。记录全程均为窦性心律者18例(18.8%);发生异位心律者78例(81.3%),其中房性早搏者46例,室性早搏者8例,两者兼有者24例;发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0例(9例为Ⅰ型、1例兼有Ⅱ型)(10.4%)。房性早搏发生在1~21次者69例,1例发生764次;室性早搏发生在1~13次者28例,37次者1例,71次和601次、3688次者各1例。整体平均心率为(75.3±7.0)次/分;最快为(151.7±12.5)次/分、最慢为(47.7±5.3)次/分。男性平均心率慢于女性,且变化范围大于女性。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有相似性,大体分为二大类:①匀称光滑形;②头大尾小形。减速区散点最大变异性(纵坐标值减横坐标值)大于快速区散点的。男性心率变异大于女性。结论观察的大学生群体异位心律的发生率高(81.3%),但属偶发者和频发(发生次数>0.1%)者少(3.1%),大多数为罕发性(发生次数<0.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10.4%);平均心率为75次/分,最慢心率为48次/分,最快心率为152次/分。窦性心率的Lorenz-NN散点图各异,但具相似性,减速区散点最大偏移程度大于加速区的。
向晋涛鲁菲菲张尊欧阳洋叶丽娟陈元秀
关键词:心电图学大学生心脏节律散点图心率变异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被引量:5
2003年
叶丽娟骆莉刘华芬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护理适应症AMPLATZER封堵器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之前的基础房律特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之前的基础房律特性,了解其房律特性是否与房颤发生相关.方法 对动态心电图数据库中的8 000份原始电子资料(均由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采用相应的软件...
鲁菲菲向晋涛杨波叶丽娟陈元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散点图窦性心律P波振幅P波时限
48h动态心电图检测价值的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48 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智能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杭州百慧)对患者进行48 h或72 h动态心电图检测,59例进行了48 h记录,7例进行了72 h记录(3个24 h,只比较前后24 h, 14例次),统计病例数为73例次,66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31例,女35例,年龄(17~86)岁。首先对66例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大数据精确分析,再通过时间(t)RR间期散点图确定前后24 h可对比分析的对应时间,观察前后24 h心电散点图变化,并用散点图技术统计前后24 h心搏总数,早搏个数等指标,再根据心律失常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频发或偶发早搏:52例(59例次)患者,男26例、女26例,年龄(56.1±15.4)岁;有效分析时程(22.40±1.19) h。这类患者前后24 h的t-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具有自相似性,前后24 h的总心搏数,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个数、成对房早和房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个数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前后心搏数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4,P=0.000)。(2)持续性心律失常: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例频发房性和室性并行心律,男2例,女3例,年龄(68.4±9.4)岁;有效分析时程(22.68±0.74) h。这类患者前后24 h的t-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具有自相似性,前后24 h总心搏数无显著性差异[(111 796±16 439)个vs (111 262±16 421)个,P=0.624],且前后24 h总心搏数明显相关(r=0.991,P=0.001);3例房颤患者长间歇定性诊断前后24 h一致。(3)阵发性心律失常:9例患者,阵发性房性扑动3例,阵发性房颤5例,阵发性窦房结功能纵向分离1例。男3例,女6例,年龄(71.2±12.7)岁,有效分析时程(22.67±0.74) h。这类患者前后24 h的t-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自相似性消失,前后24 h的心搏总数比较,亦没有显著性差异[(100 709±23 017)个vs (99 429±17 909)个,P=0.823],前后24 h总心搏数有相关性(r=0.695,P=0.038)。结论对于频发或偶发早搏、持续性心律失常患者行24
周纪宁向晋涛来欣王芳穆晓春胡丽梅叶丽娟李晓清陈元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动态心电图心电散点图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之前的基础房律特性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之前的基础房律特性,了解其房律特性是否与房颤发生相关。方法对动态心电图数据库中的8 000份原始电子资料(均由杭州百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采用相应的软件,在浏览栏中,使用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搜索,寻获相应病例数据,编号,集中备份,再对备份数据采用散点图及逆向技术精细分析。观察到阵发性房颤起始节律后,在此时刻点截取12导联心电图,存储在指定硬盘中,以便后续采用Windows照片查看器将图片放大至适当程度测量房颤发作前Ⅱ、aVR、V1导联上的P波时限和振幅。统计房颤发生前后各1 h的窦性心律和房颤时的平均心率,以及1 h窦性心律中发生的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成对房早、二联律房早以及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个或次数。当阵发性房颤病例(阵发性房颤组)确定后,根据其组病例顺号,按性别匹配在同样的数据库中寻找窦性心律合并房早的病例(对照组),再根据房颤发作前1 h的时刻,在对照组中病例的相应时刻,统计1 h的窦性心率以及房性异位心搏的相应指标,截取一段12导联心电图,作相应存盘,后续采用前述同样方法测量Ⅱ、aVR、V1导联上P波时限和振幅。结果共获取阵发性房颤79例,最终阵发性房颤组55例(有1例基础节律为心房扑动,故除外),对照组56例。两组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68.7±9.8)岁vs(66.2±15.1)岁,P>0.05]。房颤发作后1 h平均心率明显增快[(99±21)次/分vs(70±12)次/分,P<0.001]。与对照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窦性心律时,单个房早的发生无明显差异(中位数:31.0 vs 43.5,P>0.05),而成对、二联律房早以及房速的发生明显增加(中位数:4.0 vs 0;3.0 vs 0;1.0 vs 0;P<0.001)。Ⅱ、aVR和V1导联上的P波时限和振幅都明显增加[如Ⅱ导联:(112.73±15.92)ms vs(96.61±14.05)ms;(0.176±0.060)mV vs(0.141±0.050)mV,P均<0.001]
鲁菲菲向晋涛杨波叶丽娟陈元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散点图窦性心律P波振幅P波时限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初始房性早搏指数的节律机制及意义探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初始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指数(I)的节律机制及意义。方法先期从8000多份动态心电图中建立了阵发性房颤病例及与之相匹配的对照病例数据库各61例。以此数据为基础,对照组中病例数不变,在61例阵发性房颤中增加一些病例(从新增的2000多份病例中寻找),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入选标准:房早诱发阵发性房颤之前的两个基础心搏为窦性P波,以便计算I值(房早联律间期/房早之前的窦性PP间期),除外房早二、三联律和房早未下传、P波不清楚的病例。采用时间RR间期散点图逆向出房早诱发的房颤片段心电图,截屏并以JPG格式保留,采用Windows照片放大器阅读心电图,计算I值。用目测法测量房颤发作之前窦性节律的QT间期,并采用Hodges和QTcMod公式计算QTc间期。结果入选阵发性房颤52例(房颤组),对照组51例。房颤组I值为0.475±0.088;I值>0.5,26例(男16例,女10例),I值<0.5,26例(男17例,女9例)。房颤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率、QT间期以及QTc间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与I>0.5亚组比较,I<0.5亚组的心率明显减慢[(56±10)次/分vs(75±10)次/分];QT间期明显延长[Ⅱ导联:(447±59)ms vs(410±50)ms;V2导联:(440±57)ms vs(402±54)ms;P均<0.05];而校正的QTc间期,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I>0.5亚组中房早发生在前一窦性心搏T波之后;I<0.5亚组中房早表现为P on T现象。结论不同的早搏指数引起的房颤其发生的节律机制不同,可能分别对应于"迷走"和"交感"性房颤;故其处理策略应有不同。
杨亚莉刘文通向晋涛叶丽娟陈元秀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早搏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行为、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对76例心内科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程度、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的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舍并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延缓了高血压引起的合并症。
叶丽娟熊萍耿晶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药物依从性合并症护理干预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对窦性心率振荡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窦性心率振荡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阵发性房颤来源于动态心电图数据库。对符合24h内发作的阵发性房颤,且在发作起始前和终止后均有1h窦性心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分析并测量房颤发生前1h及终止后1h窦性心率Lorenz-RR散点图的短、长轴的长度及面积,并比较清醒和睡眠状态发作下其参数的变化。结果2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清醒状态下发作房颤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8±9)岁];睡眠状态下发生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75±11)岁]。房颤发作前1h及终止后1hLorenz-RR散点图的短轴宽度比较有显著差异[67(48,92)vs 60(40,82);P=0.027]。在清醒状态下,阵发性房颤发生前1h及终止后1hLorenz-RR散点图短轴宽度比较有差异[67(54,88)vs 78(38,84);P<0.05],其面积比较亦有差异[24245(15888,53154)ms2 vs 22228(11852,34793)ms2;P<0.05];而睡眠时则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改变原有窦性心率振荡幅度,其程度可能与是否清醒状态有关。
李颖向晋涛刘文通叶丽娟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窦性心率振荡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散点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