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晓来

作品数:34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癫痫
  • 11篇难治
  • 10篇难治性癫痫
  • 8篇迷走
  • 8篇迷走神经
  • 7篇神经刺激
  • 7篇迷走神经刺激
  • 6篇迷走神经刺激...
  • 5篇药物
  • 5篇手术
  • 5篇帕金森
  • 5篇帕金森病
  • 5篇疗效
  • 5篇脑电
  • 4篇电刺激
  • 4篇电图
  • 4篇药物难治性癫...
  • 4篇治疗药
  • 4篇治疗药物
  • 4篇脑电图

机构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叶晓来
  • 24篇周洪语
  • 24篇徐纪文
  • 23篇刘强强
  • 22篇马军峰
  • 19篇赵晨杰
  • 7篇洪婧
  • 6篇陈生弟
  • 5篇王瑛
  • 4篇王丽辉
  • 3篇吴逸雯
  • 3篇杨骐
  • 2篇鲍南
  • 2篇张璟
  • 2篇俞宏真
  • 2篇顾颉
  • 2篇于磊
  • 2篇顾硕
  • 1篇黄萍
  • 1篇洪莉

传媒

  • 7篇立体定向和功...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第五届全国老...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06
  • 1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体定向脑电图对头皮脑电提示双侧颞叶癫痫的评估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对头皮脑电图提示双侧颞叶癫痫患者的定侧评估价值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科对10例头皮脑电图提示双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进行双侧颞叶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评估的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对单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单侧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对双侧独立起源、双侧颞叶问起源有明显差别的患者行主要侧别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若双侧无明显差别则行神经调控治疗。结果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发现,10例患者中7例为单侧颞叶发作起源并快速传播至对侧,3例为双侧颞叶独立发作起源,其中1例双侧间有明显差别。8例行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患者,术后6例疗效达到EngelⅠ级,2例为EngelⅡ级;2例行神经调控治疗的患者,疗效为Engel分级Ⅲ级。结论头皮脑电图提示的双侧颞叶癫痫中大部分为单侧颞叶起源,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可达到较好效果;而立体定向脑电图是一种鉴别双侧颞叶癫痫侧别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双侧独立起源的颞叶癫痫,切除主要侧颞叶可获得一定疗效;而对于双侧无明显区别的颞叶癫痫,神经调控治疗可减少部分发作。
王丽辉刘强强徐纪文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洪婧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胼胝体前部及全节段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
<正>目的胼胝体切开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一种姑息性外科手术方法,近年来将其用于治疗某些严重的癫痫发作重新受到关注,此研究分析比较不同胼胝体切开范围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
周洪语马军峰叶晓来刘强强王昌泉洪婧徐纪文
文献传递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临床疗效
刘强强徐纪文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王昌泉洪婧
透明隔间腔的MR影像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透明隔间腔的透明隔腔(CSP)和韦尔加腔(CV)的MRI特点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以便在选择手术入路时作为辅助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1—4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常规5.0 mm层厚头颅MR扫描的患者200例,观察透明隔间腔的出现概率和形态学特点,进行影像学分型。针对临床最为常见的CSP类型,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难治性癫痫患者75例,行1.0~2.0 mm薄层MR扫描,经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断面、冠状面图像中测量CSP长、宽、高的最大径,计算平均值。结果200例头颅常规MR扫描,可以观察到CSP者189例(94.5%),提示存在显性CSP者占大多数。CSP通常显示在经室间孔层面及其上方1个层面,位于胼胝体膝部的后方和穹窿柱的前上方。将CSP进行MR影像学分型:闭合型(Ⅰ型)、间隙型(Ⅱ型)、扩张型(Ⅲ型)、囊肿(Ⅳ型)和畸形变异(Ⅴ型)5个类型,分别占比4.5%(9/200)、91.5%(183/200)、1.5%(3/200)、1.5%(3/200)和1.0%(2/200)。CV按影像学可分为:单独出现或者与CSP融合,各占比1.0%(2/200)和1.5%(3/200)。最常见的CSP间隙型(Ⅱ型)的三维形态学测量,MRI可见的长、宽、高,均值为2.3 mm、1.5 mm、3.6 mm。结论CSP在MRI呈现多种形态,体积大小差别不一。术前通过MRI判断CSP是否存在以及CSP分型,可以作为选择透明隔分离方式和手术路径的重要参考指标。
周洪语叶晓来马军峰刘强强王昌泉徐纪文
关键词:脑室透明隔间腔透明隔腔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相关因素、首发症状、病程进展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一些线索。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量表评分分析176例PD患者的发病、病程进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76例患者,随年龄增长,以震颤起病者减少(P=0.012),而以强直-少动起病者增多(P=0.034)。相关因素分析中,既往有农药接触史、抑郁症史及油脂摄入较多的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吸烟、油脂摄入较多者易以震颤起病,而饮酒者略少;饮绿茶者较少以强直-少动起病;体重指数(BMI)高者易以混合型起病,而喜食油炸食品者较少以混合型起病,但以上因素不影响病程进展。结论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对PD的发生、症状类型起不同的作用,但不影响疾病的进展。
叶晓来张璟王瑛吴逸雯陈生弟
关键词:帕金森病环境暴露
基于导航的立体定向脑电图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综合应用神经导航结合脑立体定向技术获取患者三维立体脑电图以精确定位颅内致痫灶指导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我科收治的14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脑三维磁共振及头颅静脉成像,利用Brain-LAB神经导航系统融合影像数据,建立立体大脑及皮层静脉模型,设计路径避开皮层血管,导航生成靶点坐标,然后在Leksell立体定向下植入立体定向电极,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4例患者共植入94枚电极,所有电极均成功植入,主要并发症是一例电极植入位置偏移及该电极导致的颅内少量出血及一例间接颅内感染,术后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确定颅内致痫灶并进行手术(一例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建立立体大脑及皮层静脉模型有效避免电极植入出血;立体定向电极植入作为侵袭性评估致痫灶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并在行硬膜下皮层电极植入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例中体现优越性。
王昌泉徐纪文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刘强强
关键词:神经导航药物难治性癫痫癫痫外科
帕金森病疾病经济负担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王刚郑汭谭玉燕孙小康周海燕叶晓来王瑛王增孙伯民陈生弟
关键词:疾病经济负担帕金森病疾病防治策略卫生经济政策老年人群药物治疗
迷走神经刺激术后电路故障与维护分析(附六例报道)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分析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后电路故障的常见类型、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开展的97例VNS手术中3例出现术后电路故障,并同期接诊外院VNS术后电路故障患者3例。对该6例患者通过设备系统诊断、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探查,逐步寻找到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结果6例患者中,2例故障原因为脉冲发生器与导线连接处松动,重新连接后电极阻抗恢复至正常范围:4例故障原因为导线断裂,其中3例在显微镜下将螺旋电极从迷走神经主干上剥离并重新放置新电极,1例将导线在螺旋电极连接处剪断,将脉冲发生器取出。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心律减慢、皮下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5例患者随访仪器工作正常,其中4例癫痫发作有明显好转,1例症状仍无明显改善。讨论高电极阻抗是VNS术后电路故障的主要表现.常见原因为电极导线断裂或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处断联。手术探查仍然是寻找电路故障原因并加以解决的主要方法。
于磊周洪语徐纪文赵晨杰马军峰刘强强叶晓来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术电路故障脉冲发生器导线
多学科协作模式诊断和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多学科协作诊断及治疗模式。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癫痫诊治中心收治的43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对难治性癫痫多学科协作诊断治疗模式、术前评估内容及手术指征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43例难治性癫痫患儿均进行多学科的协作诊治,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8个月至12岁,平均5岁。29例病例找到病因,包括产前和围生期因素9例,外伤性颅内出血8例,自发性颅内出血3例,皮质发育障碍2例,脑血管畸形2例,结节性硬化2例,Sturge-Weber综合征1例,感染性因素1例,脑室肿瘤术后1例。经多学科讨论建议其中29例继续药物治疗,12例建议采取手术方案,2例建议进行生酮饮食。最终5例病例同意并施行手术,术后随访3~18月,4例(4/5)预后分级为Engel癫痫疗效分级Ⅰ级,1例(20%)预后分级为Ⅲ级。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难治性癫痫患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经过综合评估后采取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生酮饮食治疗目前患者的接受度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宣传推广。
顾硕王治平鲍南俞宏真叶晓来顾颉李斐周莺洪莉殷敏智宋云海范家俊徐敏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手术儿童
迷走神经电刺激抑制癫痫大鼠脑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过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f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l)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在颞叶癫痫(TLE)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苯巴比妥钠(PBl的诱导,筛选出耐药大鼠。将耐药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NS组(7只)、假VN组(6只)和对照组(6只),VNS组连接刺激设备并进行VNS,假VNS组连接刺激设备但不进行刺激,对照组不连接刺激设备,常规饲养。实验全过程用视频脑电系统进行同步监控。比较3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痫性发作次数,同时比较迷走神经电刺激4周之后各组大鼠脑内MRP1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VNS组大鼠癫痫发作(2.6±1.0)次,假VNS组发作(5.3±1.1)次,对照组发作(5.2±1.3)次,VNS组较后2组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NS组MRP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吸光度值为9120±1496,假VNS组为19556±1462,对照组为20231±1710,VNS组较后2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能够减少耐药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次数,推测机制为降低大鼠脑内MRP1的表达量。
朱庆伟徐纪文周洪语刘强强赵晨杰叶晓来马军峰
关键词:癫痫迷走神经电刺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