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志洲

作品数:13 被引量:26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油气
  • 5篇龙门山
  • 3篇盆地
  • 2篇隐伏
  • 2篇隐伏构造
  • 2篇油气成藏
  • 2篇中段
  • 2篇四川盆地
  • 2篇推覆
  • 2篇转换带
  • 2篇褶皱
  • 2篇龙门山中段
  • 2篇构造转换带
  • 2篇成藏
  • 1篇叠合
  • 1篇叠合盆地
  • 1篇断层
  • 1篇断层相关褶皱
  • 1篇断裂带
  • 1篇鸭子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科技部
  • 1篇西南油气分公...

作者

  • 13篇吕志洲
  • 5篇汤良杰
  • 5篇金文正
  • 3篇万桂梅
  • 3篇赵锡奎
  • 3篇杨克明
  • 2篇李坤
  • 2篇余一欣
  • 2篇王国芝
  • 2篇邓广军
  • 1篇何鲤
  • 1篇王应容
  • 1篇罗潇
  • 1篇何春波
  • 1篇黄太柱
  • 1篇宁飞
  • 1篇罗啸泉
  • 1篇田军
  • 1篇王鹏昊
  • 1篇李旻

传媒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冲断推覆构造带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龙门山冲断推覆构造带是从印支期开始形成,印支—喜马拉雅期自北而南依次发展起来。印支晚期呈叠瓦状逆冲推覆并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北段印支晚期构造呈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龙门山前南段尤其是大邑地区则转换为生长的断层转折褶皱。燕山~喜马拉雅期在前陆方向发育构造消减褶皱带,发生在上述逆,中推覆带的下盘。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构造结合部的最前排断裂带即山前叠瓦状逆冲推覆带,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按应力传播及消减方式的不同,在前山地区划分出以台阶状断层控制的叠瓦断片为特征的消减带和以褶皱为主的传播带,以及可能出现的以反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的反,中褶皱带。
吕志洲赵锡奎
关键词:龙门山
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赋存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讨论了龙门山中段前山带的横向构造特征和纵向的构造变形层次,并从构造形成演化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大园包隐伏构造的油气赋存条件。研究表明,本区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止于喜马拉雅晚期,主要发育浅层次脆性变形的推覆构造、以彭灌飞来峰群为代表的滑覆构造以及滑脱构造。大园包构造为推覆体之下的隐伏构造圈闭,印支期-燕山早期隆起带上的正向古构造圈闭是其早期油气聚集的关键,晚期构造裂缝改善了超致密砂岩的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李坤赵锡奎王国芝邓广军吕志洲
关键词:龙门山中段隐伏构造油气
龙门山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发育大量油气田或含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地震资料解析,结合沉积相分布特征,研究其构造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具有较好的陆相碎屑岩储集层展布特征,并且具有较为有利的构造圈闭,即中浅部发育冲起构造型圈闭,深部发育与滑脱层相关的双重构造圈闭,因此安县构造转换带和灌县构造转换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张永刚汤良杰金文正万桂梅吕志洲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逆冲断裂带
龙门山构造变形与油气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龙门山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经历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次递进变形,构造变形时期具有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变晚和构造变形强度西侧强、东侧弱的特点。龙门山冲断带具有南北分段、东西分带和纵向分层的差异变形特征。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变形强烈,油气保存条件差。山前断褶带主要发育断弯背斜、断展背斜和断挡背斜等,变形适中,油气保存条件好,龙门山山前断褶皱带有利于油气富集,形成构造油气藏。
罗啸泉郭卫星吕志洲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构造样式油气关系
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构造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文章讨论了龙门山中段前山带的横向构造特征和纵向构造变形层次,并从构造演化角度重点分析了大圆包隐伏构造的油气赋存条件。研究表明,本区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止于喜马拉雅晚期,主要发育浅层次脆性变形的推覆构造、以彭灌飞来峰群为代表的滑覆构造以及滑脱构造。大圆包构造为推覆体之下的隐伏构造圈闭,印支期-燕山早期隆起带上的正向古构造圈闭是早期油气聚集的关键,晚期构造裂缝改善了超致密砂岩的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李坤赵锡奎王国芝邓广军吕志洲
关键词:龙门山中段隐伏构造油气
川西龙门山推覆构造特征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块预测被引量:47
2007年
川西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平面上可划分为3段,北段属印支期褶皱,中段属燕山期褶皱,南段属喜山期褶皱;纵向上可分为3层,下层为印支期原地系统,中层为燕山期推覆构造,上层为喜山期推覆和滑移叠加构造。龙门山构造带经过多期次构造运动,形变强烈,因此,封盖保存条件是成藏的关键因素。北段断层通天,目的层裸露;中段目的层裸露与掩盖参半;南段地表出露中下侏罗统红层,发育连续形变对破裂构造的封盖,目的层埋深适中,油气藏保存条件变好。据此认为龙门山南段的大邑、高家场—莲花山构造带是最有利地带,可以找到大、中型油气田;中段的磁丰场—亍子断褶带是有利地带,可望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北段油气藏破坏,局部地段可能发现小型残余稠油藏。进而提出在山前隐蔽带首钻大邑、重上鸭子河、探索金马、聚源的部署建议。
何鲤刘莉萍罗潇吕志洲王应容
关键词:龙门山前缘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被引量:56
2008年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龙门山冲断带差异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几何样式,构造演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具有明显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即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同时发育大量构造变形样式,如断层相关褶皱、三角带、飞来峰、双重构造等等,在经历了多期复杂构造演化之后,构造变形样式具有多期叠加特征,最后提出详细地表构造地质建模、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及合理模型的建立,同时结合多种量化测试分析手段能够有效推进龙门山冲断带复杂构造样式与多期构造演化阶段分析研究工作,以及推动该地区的油气勘探。
金文正汤良杰杨克明万桂梅吕志洲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
一种改进后的断裂封堵性研究方法——以龙门山冲断带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保存条件是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其中断层的封堵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断层两盘岩性对接关系在三维空间上的差异,致使同一断层在不同走向或者不同深度上封堵性存在差异。该文应用改进后的Allan剖面研究断层侧向封堵性,应用断面压力联合断移地层砂地比评价断层垂向封堵性。将同一断层垂向与侧向封堵性相结合,从而实现半定量综合评价。在低勘探程度尤其是无井地区,应用此方法可以初步判断断层封堵性。在勘探程度相对较高地区,可以充分应用勘探资料,将评价结果由半定量向定量化推进。
吕志洲李旻田军黎青
关键词:油气保存油气成藏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被引量:104
2007年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资料解释,将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青川-茂汶断裂以西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为韧性变形带,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为基底卷入冲断带,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为前缘-褶皱冲断带,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为前陆坳陷带,在构造变形特征上,各条断裂在演化上具有前展式特征,在松潘-甘孜构造带和韧性变形带构造变形强烈,形成推覆构造带等构造变形样式,在前缘-褶皱冲断带和前陆坳陷带,变形强度较弱,形成背冲断块或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西北部区域的变形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向南东方向渐变为塑-脆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在剖面上各条断裂所形成的深度向盆地方向逐渐递减。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分带性变形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板块构造背景的决定作用、多套滑脱层的控制作用和岩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金文正汤良杰杨克明万桂梅吕志洲余一欣
龙门山冲断带多层次滑脱带与滑脱构造变形被引量:64
2008年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层次的滑脱层,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ⅰ)深层次滑脱带,包括壳幔滑脱带、壳内滑脱带和前震旦系基底滑脱带,所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壳幔拆离滑脱变形、基底韧性剪切变形等;(ⅱ)中层次滑脱带,包括寒武-奥陶系滑脱带、志留系滑脱带等,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等厚褶皱、尖棱褶皱、构造虚脱及其构造组合等;(ⅲ)浅层次滑脱带,包括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滑脱带、侏罗系滑脱带等,发育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样式、背冲断块、三角带构造和双重构造等.多套滑脱层不仅使褶皱-冲断带自深层往浅层发育了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同时还使得局部构造发生了明显的构造作用的叠加,研究表明,多套滑脱层在龙门山冲断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汤良杰杨克明金文正吕志洲余一欣
关键词:滑脱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