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健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颅内
  • 4篇手术
  • 4篇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膜下
  • 3篇脑损伤
  • 3篇急性
  • 3篇骨瓣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肿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血肿
  • 2篇硬膜下
  • 2篇硬膜下血肿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机构

  • 16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盐亭县人民医...
  • 1篇绵阳市骨科医...

作者

  • 16篇吴健
  • 11篇刘平
  • 7篇陈旭
  • 5篇李宗平
  • 5篇黄海林
  • 5篇成刚
  • 4篇马大鹏
  • 4篇钟琪
  • 3篇杨旭
  • 2篇谭学书
  • 2篇王晓毅
  • 1篇张献文
  • 1篇唐志
  • 1篇郑燎源
  • 1篇崔波

传媒

  • 4篇西部医学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白细胞介素-1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4-08收治的于发病24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82例,按损伤的程度分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44例,重型颅脑损伤组38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72h和7d时的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并检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作对照。结果各颅脑损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处于上升趋势,入院后72h时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ICAM-1水平在患者入院时有所升高,在入院24h时达高峰,持续72h时逐渐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在各个时段均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损伤程度,其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急性期监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崔波吴健
关键词:颅脑损伤
迟发性脑水肿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2013年
目的比较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加强脱水剂三种治疗方法在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迟发性脑水肿患者51例,其中23例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以联合脱水+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5例采取联合脱水+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3例仅接受(加强)脱水剂治疗,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去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组患者存活率95.65%,长期较好存活率78.26%;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组患者存活率93.33%%,长期较好存活率60.00%;单纯脱水组存活率76.90%,长期较好存活率15.30%.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去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对迟发性脑水肿具有更佳的疗效,并能有效减少远期功能障碍.
成刚吴健刘平陈旭马大鹏黄海林
关键词:迟发性脑水肿疗效
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予常规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头痛缓解时间和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7.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升高,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升高,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吴健
关键词:尼莫地平前列地尔疗效比较研究
全脑CT灌注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30例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全脑灌注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脑膜瘤组CBV是(11.84±3.13)(m L/100g),CBF(5.56±2.41)[m L(100g·min),胶质组CBV是7.15±2.17)(m L//100g),CBF(4.41±1.18)[m L/(100g·min)。脑膜瘤MTT(s)(13.5±23.19)s,TTP(s)是(1.5±0.6)s,胶质组MTT(s)(14.25±54.14)s,TTP(s)是(6.8±0.8)s,不具有差异性(P>0.05)。患者完成WBTCP检测,扫描管电压是80k V,单圈时间是0.80s,总共扫描20次,电流范围是50至310m A。结论:给予患者进行全脑CT检测,可以诊断出反应邻近大血管肿瘤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治疗提高了很高的参考,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郑燎源张献文吴健
关键词:颅内肿瘤CT成像
液氮深低温保存技术用于自体颅骨修补的临床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液氮深低温保存技术在自体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本院采用液氮深低温保存技术保存自体颅骨,行自体颅骨修补术627例;所有患者均在去骨瓣术后48h内置于液氮罐内进行深低温保存(-196℃),2个月~1年内行颅骨修补术;对手术时间、耗材消耗及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半年随访340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9±13)min;颅骨固定钉使用量(3.1±0.25)颗;并发症出现率7.34%,严重并发症(感染)仅一例;术后随访外观满意度99%。结论本院首次成功将液氮深低温保存技术用于自体颅骨修补术;液氮深低温保存技术安全有效、保存时间长、并发症少;且能最大程度恢复缺损外形,操作简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治疗成本,应用价值广泛。
吴健刘平
关键词:颅骨缺损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
急性硬膜下血肿减压后对侧硬膜外血肿的防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减压后对侧硬膜外再出血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1我院急诊行急性硬膜下血肿减压术后对侧硬膜外再出血、再次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31例,分析再出血时间段及预后。结果 31例患者中5例(16.13%)减压术后即刻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探查清除术发现再出血,13例(41.94%)因术后观察到脑压增高发现再出血,7例(22.58%)术后定期复查CT发现再出血,6例(19.35%)因发现对侧瞳孔散大后才发现再出血。出院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及轻度残疾者17例(54.84%),重残、植物状态生存及死亡14例(45.16%)。结论术前充分评估,做好再出血手术预案,术中、术后密切观察脑压,及早发现硬膜外再出血征象是硬膜下血肿减压后对侧硬膜外再出血防治的关键。
吴健刘平陈旭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减压手术
侧脑室动静脉畸形伴脑室出血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伴脑室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侧脑室AVM伴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侧脑室AVM中脑室前角及体部AVM各1例,三角区AVM 3例,下角区AVM 4例,均合并脑室出血。2例为中型AVM,7例为小型AVM。9例中1例仅行脑室外引流术,余8例均行侧脑室AVM切除加脑室外引流术。9例术中深部操作均使用显微镜,除1例仅行脑室外引流术无法获得病灶组织外,余8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VM。术后癫痫4例,对侧肢体活动障碍2例,迟发性脑积水1例。术后3个月,9例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2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和2分各1例;Ⅳ级6例,mRS评分0~1分1例,2分4例,3分1例;Ⅴ级1例,mRS评分4分。9例均术后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术后癫痫4例,给予苯巴比妥钠等对症治疗1年后病情控制;对侧肢体活动障碍2例,给予定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对侧下肢肌力恢复正常,上肢肌力恢复至3~4级;迟发性脑积水1例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1年得到控制;2例恢复良好。结论侧脑室AVM伴脑室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且可同时清除脑室内血肿,还可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积水发生。
李宗平唐志杨旭钟琪王晓毅吴健刘泓渊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颅内巨大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颅内巨大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在神经外科治疗的36例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按照脑膜瘤切除的Simpson分级标准,肿瘤Ⅰ级切除18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1例。术后28例病人症状明显缓解,2例症状加重,死亡1例,复发5例。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脑膜瘤的有效手段,巨大脑膜瘤因质韧和血供丰富,加之有些肿瘤部位特殊,手术有相当的难度,术者可根椐肿瘤部位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尽可能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及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巨大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肿瘤复发率。
李宗平吴健谭学书刘平黄海林马大鹏
关键词: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
预见性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预见性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6—2014-06收治83例符合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行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相继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随访结束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预后良好率为38.1%,高于B组17.0%;病死率为4.7%,低于B组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6.7%、21.4%,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8/42),低于B组53.6%(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相比,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大幅降低病死率、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刘平王晓毅吴健钟琪杨旭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颅脑损伤
以侧裂区血肿为表现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以侧裂区血肿为表现的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5-10—2012-10我院收治侧裂区血肿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2例,其中颅内动脉瘤38例,非动脉瘤34例(7例动静脉血管畸形,27例高血压脑出血),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动脉瘤组高于非动脉瘤组(P<0.001);动脉瘤组CTA阳性率高于非动脉瘤组(P=0.001)。结论侧裂区血肿形成应首先考虑动脉瘤可能;血肿大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CTA有助于动脉瘤的检出。
成刚吴健刘平陈旭李宗平黄海林钟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