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康

作品数:23 被引量:57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杂文
  • 5篇文学
  • 5篇绝望
  • 4篇鲁迅杂文
  • 4篇解构
  • 3篇言说
  • 3篇小说
  • 2篇生存论
  • 2篇朦胧
  • 2篇文体
  • 2篇无产阶级革命...
  • 2篇鲁迅小说
  • 2篇阶级
  • 2篇境域
  • 2篇革命文学
  • 2篇存在论
  • 1篇代文
  • 1篇道德
  • 1篇道德革命
  • 1篇道说

机构

  • 2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怀化职业技术...

作者

  • 22篇吴康
  • 1篇梁迎春

传媒

  • 7篇中国文学研究
  • 6篇鲁迅研究月刊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文学评论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学术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醉眼”中的“朦胧”——论鲁迅对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解构被引量:2
2010年
吴康
关键词:文学评论杂文文学家
深置于自身的绝望--《野草》解读之三被引量:7
2008年
吴康
关键词:绝望解构言说
民国检查制度与古代“文字狱”——鲁迅杂文研究之三被引量:3
2009年
鲁迅从他刻骨铭心的在世生存描述了一部严密而残酷的现代检查制度的"文网史"的生成,并由此看到其与中国专制统治史尤其是清代"文字狱"的承继关系,乃是专制统治者为宰制民众的心所创立的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的制度,使知识者不敢言说、无法言说或沉溺于歌功颂德的奴隶生存中,在历史上造成了一个沉默的"无声的中国"。
吴康
关键词:文字狱
作为希望追寻的绝望——《野草》解读之一被引量:6
2008年
吴康
关键词:绝望道说民族言说
鲁迅小说的时间境域被引量:4
2007年
吴康
关键词:鲁迅小说境域鲁迅研究中间物政治革命
“现实的”与“哲学的”——关于《野草》的争辩被引量:7
2008年
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野草》的理解明显可分为"现实的"与"哲学的"两条思路。孙玉石执著于前者,意在还原《野草》创作的原初环境,但他对"现实"的理解依然囿于某种政治观念的框架;李欧梵、汪晖力图突破这一层面,从人生哲学的高度来解读《野草》,但却陷入了西方非理性主义的陷阱;王乾坤是以生存论来解读《野草》的开启者,却未能将之贯彻到底,仍在"形下"与"形上"之间徘徊。鉴此,我们意在从鲁迅自己对"哲学"(人生诚理)的体认出发,从其自身的生存情态将自身打开,从而达及到他的作为"诗即思"的《野草》的生存哲学的理解。
吴康
关键词:绝望
“火”的历史:杀戮、酷刑与监狱——鲁迅杂文研究之四被引量:4
2010年
鲁迅在杂文中将中国数千年来被称誉为"圣武"的封建专制统治史象征地表述为一部"刀与火"的历史,杀戮、酷刑和监狱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鲁迅自身生存中,他亲历和目睹了这样的历史的形成,所谓"民国",不过历史同一性的现代重演罢了。为了权力的争夺,现代统治者以血腥的杀戮开场,继之以帝制时代酷刑的复活,终之以"大造监狱"的"省悟"。在贯穿古今的沉思中,鲁迅彻底解构了这部置诸他面前的一再重演的现代史,言说的是中国生存的真理:真正的现代并没有发生,发生的只是古老专制与现代因素的精致结合,乃是一部从"弹弓时代走向百万吨级炸弹时代的历史"。
吴康
关键词:杀戮酷刑监狱
鲁迅小说叙事方式的存在论视域被引量:7
2008年
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小说叙事方式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汪晖与王富仁先生,他们主要从鲁迅的精神结构或主体性方面确立其思维基点,将叙事方式视为表达其精神结构或多重主体性的一种"形式",从而寻索两者之间的契合与对应。本文则重在将此思维基点回置到鲁迅本己的生存上来,这样,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叙事方式就不再是一种形式,而是置身于生存的"视域",书写者从何种视域将本己的生存情态与存在之思言说出来。唯其生存是作家的时间性演历,因而叙事方式的视域是逐层开敞的,由此鲁迅建构了他的小说世界。汪、王两先生的论述因执著其理论基点便潜在出脱生存作纯粹思辨的危险,而生存基点的回置则能合符实事地还原一个本真的鲁迅。
吴康
关键词:鲁迅小说叙事方式存在论小说世界基点
精灵的世俗化——论两汉魏晋的志怪书写被引量:2
2007年
汉代《神异经》、《十洲记》的志怪书写虽承袭《山海经》传统,但所叙怪物已很少蛮荒气息,贴近世俗生活;《洞冥记》与《拾遗记》取史传体例,于珍奇灵物的静态铺叙中显露出帝王生活的雍容华贵,其中孕育着精灵的化形故事;至《搜神记》,志怪书写已完全世俗化,各类狐虎豕犬、竹木精灵,逐一粉墨登场,开始了它们生命跃动的化形表演,展示出我们民族身处生存重压中潜在的心理潜流和不可遏止的爱欲冲动。
吴康
历史同一性的现代轮回:君政复古时代——鲁迅杂文研究之一被引量:3
2009年
鲁迅杂文最显著的特点是此在生存论的视野,鲁迅坚执于自身存在而将置诸他面前的世界打开;同时,如此的视域是时间性的,于此在时间性生存中依次展开,各个不同的时段有各自不同的观照方式、思维的不同观照点,因此便表述为各种不同的生存言说方式,这正是鲁迅所说的杂文之“杂”。这样,我们就只有沿着他的时间性生存来解读他的杂文,将各种看似混杂的文体写作回置到他的生存点上来,
吴康
关键词:鲁迅杂文复古轮回观照方式言说方式文体写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