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中红
- 作品数:25 被引量:24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地震前后遥感影像空间尺度特性与最优空间尺度选择被引量:9
- 2013年
- 本文基于不同计算窗口大小的改进局部方差方法,判定地震后遥感影像上的目标物,如损毁建筑物、完好建筑物的最佳空间尺度。对航片、QuickBird影像进行了系列实验分析,得到了在QuickBird影像中城区完好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在2~3m,损毁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2~4m,航片中城区完好建筑物最佳空间分辨率为3~4m。最佳空间分辨率与目标地物的尺度紧密相关,不同尺度大小的地物具有不同的最优空间尺度。最佳空间尺度的选择在处理海量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时通过重采样选取最佳空间分辨率,可以有效减少图像运算时间,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 陈文凯何少林裴惠娟窦爱霞周中红
- 关键词:遥感地震灾害评估
- 基于区域特征的地震埋压人员评估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地震发生后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数据和评估模型快速准确地获得埋压人员空间分布,是地震应急救援的科学问题之一。以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例,基于高精度公里格网人口数据,分析震区的具体特征和多种可能造成人员埋压的影响因素,并引入次生灾害埋压参数对原模型内容进行补充和改进,对现有的地震埋压人员评估模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评估模型能够快速给出地震后人员埋压空间分布,其计算结果精度较前人模型有较大提高,且考虑了次生灾害造成的埋压,能够有效增强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提升人员埋压评估精度,为地震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提供科技支撑。
- 王紫荆陈文凯苏浩然周中红亓凤娇
- 关键词:地震应急
- 甘肃地区地震烈度影响场计算模型参数的改进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5
- 2011年
- 针对目前甘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使用的地震影响场模型参数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甘肃地区活动构造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影响场模型参数。并通过实例检验证明,使用新参数得到的不同烈度区的烈度分布与实际烈度分布的接近程度有明显提高,可为震后合理判断烈度分布、提高震害快速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采用VB6.0实现了地震影响场矢量文件的自动生成,可为今后发生破坏性地震时,通过与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其他空间数据的叠加分析,在应急救援初期制作各类灾区专题图件及辅助决策提供服务。
- 周中红何少林陈文凯高安泰
- 关键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震害快速评估
- 甘肃省地震应急专题图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0
- 2015年
- 地震应急期间,标准清晰的专题图因其快速、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灾区基本情况和灾情信息,在地震灾害应急指挥及救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震应急图件的制作流程涉及基础数据的处理、总体设计、符号设计、制图综合、打印出图等多个环节,甘肃省地震应急专题图存在应急图件制作不规范、产品产出时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不同比例尺数据库的建立、地震应急专题图和产品目录的设计、专题图模板的制作、本地化快速出图软件的部署,使震后应急期间各类专题图件产出快速、标准化、产品化,使甘肃省地震应急快速制图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 陈文凯孙艳萍周中红何少林韩晓明
- 关键词:地震应急专题图
- 震害快速评估中信息预测和空间分析研究
-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是指在地震发生后的初期阶段(30分钟内),依据烈度衰减模型估计出灾区的范围,再根据灾区建筑物及人口分布等统计资料及损失模型,在尽快的时间内(如1 - 2 小时内)估计灾区建筑物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周中红
- 关键词:震害快速评估
- 文献传递
- 地震灾害应急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张苏平陈文凯马尔曼孙艳萍周中红张元芳冯建刚马小平刘岸果朱
- 该项目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从建筑物、人口、地形地貌、活动断层、地质灾害等方面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研,基于GIS软件平台、风险评估基础资料和主流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从提高数据精度、改进评估模型着...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震救灾软件平台
- 面向地震应急的甘肃省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对比研究
- 本文采用典型地震灾害生命损失评估模型,以1966年以来甘肃省历史震例验证计算,通过实际震例研究各类模型在甘肃省的评估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震级Ms<5.5、5.5≤Ms≤6.0级地震Badal提出的以人口密度划分的生命...
- 李雯陈文凯周中红孙艳萍陈晋
- 关键词: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震中烈度人口密度
- 甘肃省地震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基于GIS平台对甘肃省历史地震灾害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地震灾害评估、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历史上发生过强烈地震(M≥4.75)188次,地震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于59个区县,遍布甘肃省13个地市(除金昌市),全省地震灾害无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2)甘肃省在大地震灾害影响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区域差异大致可将甘肃省划分为2个区域:河西和河东地区。河西地区的地震灾害震中烈度比同震级的河东地区地震小,地震灾害影响范围也较小;(3)区域地震活动呈现周期性的起伏变化,其中1917-1936年为甘肃省近百年来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阶段,发生过3次特别重大地震灾害(M≥7.0),目前甘肃省正处于另一个地震活跃期;(4)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存在地区差异,同震级地震河东地区人员伤亡较河西地区严重。甘肃省农村人口比重偏大,地震灾害比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更为严重。
- 裴惠娟周中红孙艳萍陈文凯
- 关键词:地震灾害人员伤亡
- 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的甘肃省陇南市建筑物空间化研究被引量:20
- 2018年
- 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影像资料,通过实地调研与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建立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建筑物的技术路线,并以甘肃省陇南市为研究区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航拍进行建筑物识别时,采用倾斜摄影和正射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建筑物识别效果较好,尤其是对屋顶相同或类似的不同结构建筑物的识别;基于遥感技术获取建筑物时不仅要建立区域建筑物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还需要借助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建筑物排列、占地面积、建筑物阴影等因素进行辅助识别,才能获取较为可靠的结果;陇南市建筑物类型主要有土木(含木构架)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4类,占比分别为19.25%、44.29%、31.32%、5.14%,建筑物遥感解译结果精度在-23.92%~25.28%;基于无人机和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居民地建筑物数据可以用于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但存在一定的误差。
- 陈晋习聪望陈文凯张苏平周中红
- 关键词:无人机居民地空间化
- 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利用甘肃省乡镇人口统计数据和行政村、自然村居民点数据,基于GIS技术对甘肃省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并进行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灾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条带状分布特征,从甘肃中东部片状高集聚区向西部发散,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延伸,间断分布,河西走廊人口主要分布于市州政府所在地;甘肃省约有62.37%的国土面积上没有人口分布,在全省8.32%面积的土地上,分布着64%的人口,且这些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口密度大于200人·km-2),其余人口分布在29.31%国土面积的土地上;甘肃省人口受地形影响较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方,在低海拔区域(1 000~2 000m)分布着全省68.96%的人口,低坡度(0°~30°)区域,分布着全省92.45%的人口,但是在地形较差的地方也分布着一定的人口,这些地区往往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如陇南地区、舟曲、祁连山区等,灾害风险程度较高.
- 裴惠娟周中红孙艳萍陈文凯
- 关键词:GIS空间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