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文
- 作品数:138 被引量:578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2004年4月~2008年6月,共19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接受诊断及治疗,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7~64岁(40.7±12.1岁)。术前临床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整切除肿瘤3例,部分切除1例,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1例,开胸探查取活组织检查5例;9例(47.4%)患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住院时间9~15d(10±7d),均顺利出院。术后发生心包积液2例,发热1例,均经对症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检查: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8例。随访14例(73.7%),随访时间1~38个月,死亡14例(73.7%),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失访5例(26.3%)。结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预后差,尽早明确诊断,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宋士秋王圣李温斌张健群周其文郭海平史海峰
- 关键词:心脏恶性肿瘤外科治疗
- 重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合并重症糖尿病(DM)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OPCAB患者中合并重症DM的病例32例,随机选择同期行OPCAB的非DM病例64例作为对照。结果围手术期死亡7例(21.88%),明显高于同期OPCAB患者病死率(2.1%)。20例随访1~3年,3例因心功能不全再次入院治疗,无再次心肌血运重建病例。结论对于合并重症DM患者行OPCAB应采取慎重态度,保守治疗应该被充分考虑。
- 赵铁夫周其文王盛宇
- 关键词:糖尿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
- 应用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价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
- 赵铁夫周其文王盛宇
- 心脏瓣膜种类选择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65岁以上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诺丁汉(第一部分)健康调查问卷和杜克活动问卷形式,前瞻性地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单纯手术组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0例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问卷调查,患者根据植入瓣膜类型分为生物瓣组和机械瓣组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65~76(68.6±6.8)岁,合并高血压55例,2型糖尿病38例,全部患者均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全部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建立体外循环,经房间沟处理二尖瓣。机械瓣采用连续缝合,不保留后瓣,生物瓣应用换瓣线间断缝合,术中常规保留部分后瓣。两组患者术中均应用双极射频笔消融双侧肺静脉及左心耳至透壁,左心耳均未予缝合或结扎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提高。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起,生物瓣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机械瓣组,而且机械瓣组术后3年生活质量较术后1年无明显改变,而生物瓣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仍然明显。结论老年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与置换机械瓣相比,置换生物瓣的老年患者远期获益可能更大。
- 赵铁夫王盛宇周其文刘东马涵英
- 关键词:老年二尖瓣置换术生物瓣
-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肺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31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患者分组 (非肺动脉高压 16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 15例 )进行临床研究 ,在麻醉后 (AA) ,体外循环停止 (OEC) ,体外循环后 1h(PEC1)、6h(PEC6 )、2 4h(PEC2 4 )、4 8h(PEC4 8)、72h(PEC72 )对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丙二醛 (MDA)、IL 6、IL 8的变化进行研究 ,并结合体外循环前、后肺病理改变对肺损伤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重度肺高压组 6 keto PGF1α与TXB2 的比值 (P/T)在OEC时下降至最低 ,于PECl时丙二醛 (MDA) (7 3μmol/L± 0 9μmol/L)和IL 6 (0 5 0ng/L± 0 19ng/L)达到最高峰 ,在PEC6时IL 8(183ng/L± 6 3ng/L)明显增高。肺动脉压在PECl~PEC6时变化最大。TXB2 与全肺阻力呈正相关性 (γ =0 2 83,P <0 0 5 ) ,呼吸指数(RI)与全肺阻力呈正相关性 (γ =0 4 0 3,P <0 0 5 ) ,RI与MDA呈正相关性 (γ =0 .5 90 8,P <0 0 5 )。体外循环后肺病理改变有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脱落、炎症细胞浸润、肺血管的白细胞栓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脱落及肺泡内出血。
- 张红周其文温绍君孟旭
- 关键词:重度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手术期间肺损伤
- 急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李温赋周其文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MITRAL二尖瓣装置
- 先天性三尖瓣发育不全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报告11例先天性三尖瓣发育不全外科治疗病例。方法: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房行三尖瓣成形术8例中DeVega6例、Kay2例,三尖瓣替换术3例中高位替换2例、原位替换1例。结果:1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式的选择要依据瓣膜发育情况,特别是前瓣和瓣下结构行成形术时需做瓣膜补片扩大,裂孔修补;对II度发育不良者需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以疏通流出道,同时行瓣膜替换术;对隔瓣薄并与心肌融合者可行右房侧三尖瓣替换术。
- 张健群陈英淳周其文韩杰黄国晖谭群
- 关键词:外科手术先天性
- 130例Ⅱ孔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Ⅱ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AS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以及妊娠在女性房缺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伴肺动脉高压的房缺患者 130例。按照年龄、性别、房缺直径、肺阻力大小分组 ,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性和女性房缺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均增高 ,而女性更为显著。 2 房缺直径大小与肺动脉压力间无显著相关。 3 有过妊娠史的女性患者 ,继发肺动脉高压的趋势较无妊娠史的女性患者和同年龄的男性患者更明显。结论 :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有多种相关因素。有过妊娠史的女性房缺患者 ,妊娠期间血容量显著增加以及血液高凝状态造成远端肺小动脉血栓形成 ,可能参与并促进了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 肖燕燕韩玲周其文陈宝田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妊娠
-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排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LVPA的部位、大小和瘤颈特征进行诊断。6例患者依据LVPA部位、形态、合并畸形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接缝闭法、补片修补法和三明治夹层缝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期修补合并的畸形,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1例。1例尚未及手术,死于LVPA破裂所致的心脏压塞,住院死亡率为14.3%(1/7)。6例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2个月~13年,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4年死于心脏破裂。生存的5例患者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52%,未发现LVPA复发。心功能分级(NYHA)I级3例,Ⅱ级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MSCT或MRI是诊断LVPA的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LVPA的有效治疗方法,依据LVPA部位、形态和合并畸形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出现LVPA再发和破裂。
- 甘辉立张健群赵映杨俊峰顾承雄黄方炯伯平周其文
- 关键词:心肌梗死外科治疗
- ≥65岁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总结老年人瓣膜病的手术效果。方法 1993年至2004年252例≥65岁老年瓣膜病病人接受瓣膜手术,占同期瓣膜手术5.5%(252/4546例),其中男14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7.9± 2.9)岁。风湿性瓣膜病201例(79.8%),非风湿性瓣膜病51例(20.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41例 (56.0%)。主动脉瓣置换63例,二尖瓣置换93例,二尖瓣成形4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或成形47例,三尖瓣置换或成形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9.1%), 逐年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与同期瓣膜手术16-64岁组相比,术后ICU时间显著延长[(60.1±101.2)h对 (43.0±70.6)h,P=0.00],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30.6±42.8)h对(24.1±45.0)h,P=0.0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10.6%对6.4%,P=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5.7±41.3)d和(19.6± 14.4)d,P=0.00]。手术死亡病人术前心功能级别明显高于生存者[(2.8±1.0)级对(2.4±1.0)级,P< 0.05];术前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对59.5%)。结论老年人瓣膜病手术总体手术病死率可以接受,近2年手术病死率已接近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手术、术后急性肾衰需要透析、体外循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 侯晓彤孟旭白涛陈宝田周其文王坚刚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外科治疗主动脉瓣置换风湿性瓣膜病气管插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