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勇

作品数:29 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土壤
  • 10篇油松
  • 10篇油松林
  • 10篇松林
  • 8篇有机碳
  • 6篇土壤有机
  • 5篇土壤微生物
  • 5篇土壤有机碳
  • 5篇微生物
  • 4篇酶活性
  • 4篇教学
  • 3篇森林生态
  • 3篇森林生态学
  • 3篇碳储量
  • 3篇群落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 3篇无机氮
  • 3篇物量
  • 3篇课程
  • 2篇有机碳库

机构

  • 29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北京自然博物...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北京市林业种...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 1篇山东凯赛生物...

作者

  • 29篇周志勇
  • 5篇康峰峰
  • 5篇郑景明
  • 4篇孙建新
  • 4篇张欢
  • 2篇李俊清
  • 2篇王襄平
  • 1篇刘晓东
  • 1篇张春雨
  • 1篇田子珩
  • 1篇查同刚
  • 1篇张晓冬
  • 1篇田佳倩
  • 1篇侯继华
  • 1篇王博
  • 1篇赵娜
  • 1篇余敏
  • 1篇董玲玲
  • 1篇欧阳帅
  • 1篇王光美

传媒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教育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第六届现代生...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为揭示维持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林区40,80和110年生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高氧化活性有机碳(F1)、中氧化活性有机碳(F2)、低氧化活性有机碳(F3)、稳定有机碳(F4))含量、pH、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粒径分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难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3和F4)占总有机碳的70%以上,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大而增高;易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碳组分(F1和F2)占总有机碳的30%以下,随林龄的增大占比总体降低。40,80和110年生油松林在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系数分别为2.69,5.77和6.60,在10~20 cm土层分别为3.42,5.90和6.36。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β-1,4-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呈增大趋势;在0~10 cm土层,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呈降低趋势,土壤砂粒含量呈增大趋势。地表凋落物现存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F4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与稳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1主要受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2主要受pH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3主要受粉粒含量、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的综合影响;F4主要受pH、全氮、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和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总有机碳主要受pH、全氮、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综合影响。【结论】当油松林林龄为40~110年时,随林龄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均得到改善,林龄越高,土壤有机碳固�
高雨赵洪涛郭银花张欢周志勇
关键词: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库
山西灵空山小蛇沟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梯度分析及环境解释被引量:75
2013年
通过对山西灵空山小蛇沟集水区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典范对应分析(CCA)与生境、生物因素变量分离,探讨林分水平上草本层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6个调查样方划分为6种群落类型: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为主的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型、辽东栎杂木林型、辽东栎林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型、油松林和阔叶油松林型、油松-辽东栎均匀混交林型,体现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森林的特点。2)群落类型的划分与CCA的结果相吻合,主要反映了CCA排序第一、二轴的环境梯度,CCA排序轴第一轴突出反映了林分类型与土壤养分梯度,第二排序轴与坡度、坡位显著相关。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和坡度是影响小蛇沟集水区内林下草本物种分异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3)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2.9%,其中生境因子占31.8%,生物因子占7.9%,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交互作用解释部分占3.2%。良好的环境解释反映了调查取样和环境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对于50%以上未能被解释的变异部分,可能归咎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干扰或者随机过程。4)在海拔梯度较小的山区,坡向等小地形因子能较好地指示局部生境的小气候条件,对林下植物的分布有较好的解释力。
余敏周志勇康峰峰欧阳帅米湘成孙建新
一种具有原位测量功能的水势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原位测量功能的水势仪,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系统、数据显示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能准确、灵敏地用于树木不同部位叶片水势和渗透势的测定,所需样品量极少,且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小,测定准确...
同小娟周志勇董玲玲施生锦郑宁孙建新
文献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改进--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被引量:10
2020年
"森林生态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考核缺少科学性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紧密融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构建教学共同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四是利用网络后台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有75%的学生能够主动上台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演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期末试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提高了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热点生态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周志勇侯继华张春雨康峰峰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
林火对山西太岳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短期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既依赖于林火发生的时间,也取决于林火的类型和强度。在林火干扰后较短时间内研究不同类型火烧迹地的土壤生化特性,对理解地上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方法】在火灾发生1个月后,分别在林冠火和地表火迹地,按0~5 cm和5~10 cm钻取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状等指标,并估算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结果】森林火灾对0~5 cm的土壤性状具有较大影响。林冠火相比于地表火导致土壤养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提高了土壤基础呼吸(3.85%)及土壤呼吸速率(47.67%),同时也增加了胞外酶的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含水量(21.95%)及微生物生物量碳(27.98%)、氮(9.6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森林火灾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含量调控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结论】在林火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的活性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尤其在0~5 cm土层,林冠火的激发作用更强一些;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预示着随火灾发生时间的延长、土壤的理化性状都会得到明显改善。
沈颖秦涛郭银花张欢周志勇
关键词:地表火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山西太岳山油松林土壤质量与有机碳稳定性随林龄的演变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质量和有机碳稳定性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合理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进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山西太岳山区域4种林龄(20年、40年、80年和110年生)的油松林,分析其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黏粒含量、根系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等理化指标,以有机碳与黏粒含量的比例表征土壤的物理质量,以惰性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比值表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结果】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酶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都随着林龄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土壤质量和有机碳稳定性都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在0~10 cm土层,以40年生林地的土壤质量最低,为0.12,110年生林地的最高,为0.40,有机碳稳定也是在40年生林地最低,为2.69,110年生林地最高,为6.72,土壤质量与有机碳稳定性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络合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土壤水分、根系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则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发挥的作用更强一些。
周志勇徐梦瑶王勇强高雨贾匡迪
关键词:油松林土壤质量
添加无机氮对山西太岳山油松林土壤氮素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人类活动频繁引起大气氮沉降加剧,导致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笔者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探究森林土壤中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响应规律以及氮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森林氮素利用率并减缓大气温室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暖温带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铵(NH_4NO_3)为外源无机氮添加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N5(5 g/m^2)、N10(10 g/m^2)、N20(20 g/m^2)、N40(40 g/m^2)等5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设置4个重复,共20块样地。于2017年8月采集土壤样品及温室气体样品(采用静态箱法),测定林地土壤中的全氮(TN)、总可溶性氮(TDN)、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及土壤中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的排放量,分析氮添加对土壤氮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在N5、N10、N20和N40各施氮水平处理下,油松林0~10 cm土壤中NO■-N、TDN、DON的含量增加,与CK相比,含量增幅分别为25.04%~246.4%、13.29%~73.82%、4.54%~70.51%,NH^+_4-N含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水平对TN含量无影响。在0~10 cm土壤中,与CK相比,NO^-_3-N和TD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0.05),DON只在N40处理中显著增加(P<0.05),施氮处理对0~10cm土层中的各氮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0~20 cm土层中,与CK相比,TN、NH^+_4-N含量有增长趋势,NO^-_3-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234%、284%、663%,TD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DON则随着处理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N_2O、CO_2的排放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N20、N40处理下排放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氮添加处理对CH_4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现象,使CH_4从森林土壤吸收状态转变为排放状态。在相关性分析中,0~10
于辉陈燕张欢周志勇
关键词:油松林铵态氮硝态氮温室气体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途径与制约因素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任何波动都会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带来巨大的反馈作用.土壤中各类生物的残体、器官,尤其是植物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这部分碳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动物、微生物和腐生生物...
尤业明周志勇孙建新
关键词: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
文献传递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碳储量计算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在小尺度范围内计算森林群落碳储量的可行性,确定影响林分碳储量的群落结构参数。【方法】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针叶林和阔叶林的蓄积量,然后分别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估算2种林分的碳储量。【结果】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采用一元材积表法和平均实验形数法计算的人工针叶林、次生阔叶林的蓄积量分别为148.78和169.98m3/hm2、106.82和120.30m3/hm2,以这2种蓄积量结果为基础,采用3种碳计量方法求得针叶林的平均碳储量分别为71.58和80.50t/hm2,阔叶林为49.74和55.19t/hm2;在针叶林的碳储量估算结果中,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生物量清单法显著高于材积源生物量法,三者间的变异系数达14.81%(材积表法)~16.68%(形数法);在阔叶林的碳储量估算结果中,3种方法间虽没有显著差异,但变异系数也达到5.65%(材积表法)~6.40%(形数法)。【结论】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材积源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可用于小尺度范围内森林群落碳储量的估算,其估算结果不受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影响,树高、胸径和基盖度是影响林分碳储量估算的关键参数。
周志勇王襄平郑景明刘晓东李俊清宋孟青
关键词:蓄积量碳储量
添加无机氮对山西太岳山油松林土壤微生物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3年
在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研究区域,选取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天然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为研究样地,于2015年5月份建立试验样地20块(每块样地15 m×15 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样地内设置1个对照处理和4个梯度添加氮处理(0、5、10、20、40 g·m^(-2)·a^(-1)),每个梯度设置4个重复,添加的氮源为硝酸铵,在每年的6月份对各样地进行施氮处理;2019年8月份,在每块样地内随机选取3个取样点,用内径5 cm的土钻采集0~1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分析不同氮处理间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差异,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氮利用效率与各形态氮素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径分析微生物氮利用效率的驱动因素间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添加氮时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有机氮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无机氮质量分数,从不施氮时的4.89 mg·kg^(-1)显著提高到施氮量为40 g·m^(-2)·a^(-1)时的177.63 mg·kg^(-1),增加了35.3倍;微生物生物量氮的质量分数、与氮获取酶相关酶的活性(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亮氨酸氨肽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施氮量为40 g·m^(-2)·a^(-1)时最小,显著低于不施氮时12.5%、27.9%。②添加氮对微生物氮利用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对照(施氮量0)时的0.18增大到施氮量40 g·m^(-2)·a^(-1)时的0.60,提高了2.3倍(P<0.05)。③微生物氮利用效率,受土壤pH、碳氮比(碳质量分数w(C)∶氮质量分数w(N))、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生物量碳质量分数w(C_(MB))∶生物量氮质量分数w(N_(MB)))、氮获取酶相对活性[(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亮氨酸氨肽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亮�
杨金婕王勇强周志勇沈颖
关键词:油松林氮循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