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良
- 作品数:30 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地龙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概况被引量:22
- 2020年
- 地龙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原名蚯蚓,别名有土龙、曲蟮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广地龙与沪地龙2个品种,但由于地龙品种众多,市面上存在混有非药典收载科属地龙的现状。笔者在系统翻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地龙的名称、基原、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及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证。通过分析各类本草古籍和现代研究文献及其附图后,发现古籍中所提的"蚯蚓""白颈蚯蚓"是环毛蚓属的统称,古代药用蚯蚓可能为广地龙一类;古人认为白颈蚯蚓为质量较好的药用药材,与现代研究发现广地龙药材质量较土地龙好的观点相同。古今文献对地龙产地的记载较为一致,但由于环境的变化,野生地龙产量减少,现地龙输出以人工养殖为主。古时采收应尽量在春、夏、秋季,现代最佳采收时间是秋季。不同年代、地域流行的地龙炮制方法有所不同,应注重遵循和传承古法炮制,并结合现代研究技术,制定地龙炮制的量化标准,使地龙药材得到全面有效的应用。该文可为地龙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临床使用、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确定等提供依据。
- 关水清周改莲周文良乐智勇李蔚岚
- 关键词:地龙本草考证古今文献基原道地产区
- 三甲基氯化锡引起低血钾症的肾脏机制探讨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三甲基氯化锡(trim ethyltin ch loride,TMT)引起低血钾症的肾脏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经腹腔注射TMT 0、10.0、21.5 m g/kg,测定0.5 h、1 d、3 d、6 d和11 d血浆的钾。将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分别经腹腔注射TMT 0、10.0 m g/kg,测定1 d、6 d和11 d的24 h尿量和尿钾浓度。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经腹腔注射TMT 0、10.0 m g/kg,测定1 d、6 d和11 d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膜钠钾ATP酶的活力。结果大鼠腹腔注射TMT 10.0、21.5 m g/kg后0.5 h,血钾显著下降(P<0.05),6 d和11 d血钾仍低于正常水平(P<0.05);给予TMT 10.0 m g/kg后1 d、6 d和11 d,尿量先增后减、尿排总钾均显著增加(P<0.05);1 d、6 d和11 d肾小管上皮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MT引起低血钾症的主要原因是肾脏排钾持续增多,其机制与TMT引起肾小管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力下降,进而引起K+的重吸收下降有关。
- 唐小江宋静高彩凤杨晓君郭景惠陈仲宜周文良
- 关键词:三甲基氯化锡低血钾症肾脏钠钾ATP酶
- CKLF1-C19多肽对TGF-β诱导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CKLF1-C19多肽(C19)对TGF-β诱导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LFB)向肌成纤维细胞(MFB)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并鉴定。用适宜的TGF-β浓度处理LFB,制备LFB向MFB转化的细胞模型。随后将实验分为对照组、TGF-β(5μg/L)组及4个浓度(1、0.1、0.01、0.001 mg/L)C19与TGF-β合用组。以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增殖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显微镜检测,证实成功培养出原代人LFB。5μg/L TGF-β明显刺激LFB增殖及α-SMA和collagen I表达(P<0.05)。与TGF-β组相比,C19-0.01 mg/L+TGF-β及C19-0.001 mg/L+TGF-β组LFB的细胞增殖率、α-SMA和collagen I的mRNA及α-SMA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0.01 mg/L及0.001mg/L的CKF1-C19多肽对TGF-β诱导的LFB向MFB转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道重塑和纤维化的发生。
- 龙航谭亚夏邱源石燕情汪延生黄洁虹周文良
- 关键词:肺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气道重塑
- 胞外ATP对VK2/E6E7细胞胞内pH的影响
- 2008年
-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采用pH依赖的荧光探针Snarf-4F测量细胞胞内pH(pHi)方法,发现胞外ATP能剂量依赖(10—1000μmol/L)地降低人阴道上皮细胞株VK2/E6E7细胞pHi。当胞外加入200μmol/L ATP时,能快速地使VK2/E6E7细胞pHi降低,此降低的pHi在洗脱ATP后可迅速恢复。这些结果表明胞外ATP能引起VK2/E6E7细胞胞内酸化。
- 伍忠銮左武麟盛雪婷李琳刘叔文姜世勃周文良
- 关键词:ATP
- 未经训练成年男性急性运动性疲劳的电刺激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运用电刺激的方法研究未经训练成年男性的急性运动性疲劳机制。结果表明:在疲劳性伸膝运动后,最大随意收缩力下降17±15%(p<0.001),中枢激活水平从88±7%下降到84±6%(p=0.001),M波波幅基本不变,但电刺激诱发的最大颤搐张力和最大张力上升速度明显降低,半舒张时间延长,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下降19%(p<0.001)。疲劳过程中平均肌电图-力矩比值升高。结论:在未经训练成年男性间歇性大负荷运动导致疲劳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及肌肉本身均参与了运动性疲劳的形成,肌肉的兴奋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收缩能力减弱。
- 胡敏邹亮畴程蜀琳周文良
- 关键词:电刺激运动性疲劳肌力肌电
- 硫化氢对需氧菌性阴道炎相关病原体介导阴道炎症反应的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硫化氢(H_(2)S)对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分别制备细胞(VK2/E6E7)和大鼠需氧菌性阴道炎模型。硫氢化钠(NaHS)被用为H_(2)S供体。采用CCK-8、蛋白印迹、qPCR和流式细胞术等分别检测细胞活性、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细胞内氯离子水平。结果E.coli和S.aureus感染促进VK2/E6E7细胞和阴道组织中IL-6和IL-1β的生成,NaHS能显著抑制这些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NaHS显著抑制E.coli或S.aureus感染引起的NF-κB(p65)磷酸化。NaHS显著降低E.coli和S.aureus感染阴道上皮细胞内的氯离子浓度。结论H_(2)S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氯离子浓度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E.coli和S.aureus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反应。H_(2)S可开发成为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的潜在药物。
- 王冬纳李六民徐建邦张意林周文良何淑明
- 关键词:硫化氢炎症反应阴道上皮细胞
- 南方鲇面神经分支有关的外周味觉感受器和神经中枢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组织切片和束路追踪等方法对南方鲇口外味觉传入神经——面神经主要感觉支(上颌须神经和下颌须神经)有关的外周味觉感受器和神经中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上、下颌须神经支配的外周皮肤所含的味蕾分别为I和II型.②上、下颌须神经投射到神经节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③上、下颌须神经投射到面叶不同位置.显示南方鲇面神经的不同感觉支其外周感受野与中枢投射野结构和功能不同,且具有躯体分布的特异性.
- 赵磊周文良龙天澄
- 关键词:南方鲇味蕾神经节
- 中药藿香正气水对结肠上皮细胞T84吸收分泌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索中药藿香正气水肠道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短路电流技术研究藿香正气水对结肠上皮细胞T84吸收分泌的影响。结果:藿香正气水在结肠上皮细胞T84的顶膜面上能激活一个由氯离子通道介导的分泌。结论:藿香正气水对肠道分泌的影响主要和氯离子通道有关。
- 李康陈思亮周文良王媛媛
- 关键词:藿香正气水短路电流
- p38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被引量:4
- 2009年
- 为探讨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在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附睾上皮细胞的体外感染模型,采用信号通路阻断剂、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附睾上皮细胞的宿主防御。结果表明,附睾上皮细胞感染S.aureus后,诱导产生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NF-κB和p38 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BAY11-7082和SB203580能抑制S.aureus感染诱导的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附睾上皮细胞感染S.aureus后p38和IκB-α均被磷酸化,BAY11-7082和SB203580能分别抑制附睾上皮细胞感染S.aureus后p38和IκBα的磷酸化。表明p38 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S.aureus感染诱导的附睾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 赵云涛郭景慧陈璇伍忠銮周文良
- 关键词:炎症反应P38NF-ΚB
- 电刺激神经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电刺激神经技术是目前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研究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但国内该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研究中的运用几乎处于空白。将该技术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机理为:在运动性疲劳前后,通过对外周神经不同形式的电刺激后比较肌肉的收缩性、兴奋性和反射活动的变化,可反映出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机制。
- 胡敏程蜀琳邹亮畴周文良
- 关键词:电刺激肌力肌电运动性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