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滨
- 作品数:19 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更多>>
- 铜基固体无铅自润滑材料中WS_2的烧结行为被引量:5
- 2013年
- 以CuSn8Ni3雾化合金粉和WS2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松装烧结技术制备铜基固体无铅自润滑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能谱微区成分定量分析以及热力学自由能计算等研究该材料中WS2的烧结行为,并研究WS2含量(质量分数)对其显微组织、孔隙度及硬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烧结条件下,WS2不与保护气氛H2发生反应,但在化学驱动力作用下WS2与金属基体原位形成金属硫化物和W等新相;随WS2含量增加,烧结后材料的孔隙度逐步增大,硬度显著降低,但通过轧制和复烧,孔隙度明显下降,并且由于硬质相W的颗粒强化作用,硬度显著提高。
- 赵林姚萍屏肖叶龙谭慧强贡太敏周海滨左晓婷
- 关键词:WS2松装烧结铜基
- 湿式铜基摩擦材料的磨损图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磨损图研究是1种能够系统分析材料的摩擦性能、直观反映材料摩擦学特性变化,以达到评估、预知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方法。本文作者依据相似性原理,通过对摩擦因数、摩擦表面及磨屑的测试及分析,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湿式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信息,建立磨损图。进一步研究表明:随制动初速度增加(从8m/s增加到20 m/s)和载荷增大(由1 MPa增大到2 MPa),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都逐渐非线性增加,并保持在0.070~0.100之间;其磨损图可划分为轻微磨损区(质量磨损率W〈10-5 mm/次)、严重磨损区(W〉10-4 mm/次)和过渡区(10-5 mm/次〈w〈10-4 mm/次)3个区域,轻微磨损的主要机制为塑性变形和显微犁削,严重磨损的主要机制为疲劳磨损,过渡区域为磨料磨损向疲劳磨损转变的区域。
- 谭慧强姚萍屏赵林肖叶龙贡太敏周海滨左晓婷
- 关键词:磨损图
- 团聚高温快速烧结WC-10Co-4Cr超音速火焰喷涂粉末的研究
- 本文用团聚高温快速烧结法制备WC-10Co-4Cr粉末及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喷涂涂层,重点研究喷雾干燥温度、雾化器转速和烧结温度对WC-10Co-4Cr粉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干燥温度过高,原始粉末难以团聚成球;随着...
- 贡太敏姚萍屏肖叶龙左晓婷赵林周海滨
- 关键词:超音速火焰喷涂
- 文献传递
- 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19年
- 为适应高速列车更快速、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发展需求,高速列车制动材料应具备合适且稳定的摩擦因数、优良的耐磨性、高的耐热性与抗热疲劳性、足够的机械强度、与制动盘匹配良好、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性。由于在制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目前300 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均采用粉末冶金制动材料。从材料设计、制备技术、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及性能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材料中基体组元、润滑组元及摩擦组元的基础研究,以及材料的环保化、组元简易化发展趋势;其次,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简述了制备技术的发展;再次,分析了服役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闸片/制动盘匹配性的研究;最后,归纳了摩擦磨损性能的评价与预测方法,总结了摩擦磨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 姚萍屏肖叶龙张忠义周海滨贡太敏赵林邓敏文
- 关键词:高速列车制动材料粉末冶金
- 高碳铬铁颗粒强化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表面形貌及磨损机理
-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铜基摩擦材料,研究高碳铬铁含量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探讨材料摩擦表面和亚表面的演变规律,揭示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不含高碳铬铁材料的摩擦表面出现大量粘着凹坑,磨损严重,磨损机理以粘着磨损为...
- 周海滨姚萍屏肖叶龙张忠义贡太敏赵林钟爱文王奇
- 关键词:铜基摩擦材料粉末冶金法表面形貌
- 文献传递
- SiC含量对Cu基摩擦材料摩擦机理研究
- 周海滨
- 电磁发射CuCrZr轨道的沉积层特征与磨损机理被引量:2
- 2022年
- 对电磁发射实验后的CuCrZr合金轨道进行拆解,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对轨道表面沿发射方向4个区域的表面沉积层特征和磨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轨道表面被沉积层覆盖,沉积层的厚度沿发射方向由薄变厚再变薄,最厚处的厚度达65μm,沉积层的主要成分为Cu、Al、Al_(2)O_(3)和Al_(4)Cu_(9)等。轨道表面出现剥落、犁沟与流水状组织,呈现附着磨屑、孔洞、塞积和胞状枝晶等典型特征,表现出机械和电气磨损的混合状态。不同区域的沉积层特征差别明显,包括厚度、孔洞尺寸及数量、沉积层内部的微观结构,以及裂纹和表面形貌等。沉积层和轨道之间的界面发生扩散行为,形成扩散界面。沉积层的晶粒取向垂直于轨道表面。
- 李郁兴姚萍屏李专周海滨王兴赵一博康丽邓敏文
- 关键词:电磁发射沉积层CUCRZR
- 电磁轨道炮轨道表面熔凝沉积层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电磁轨道发射是实现超高速电磁发射的优选方案,发射环境极其恶劣,轨道表面会产生一系列损伤。其中沉积层作为覆盖全轨道表面以及全发射过程的典型损伤形式,会显著影响运动电枢与固定轨道的接触特性。综述近年电磁轨道炮轨道表面熔凝沉积层的研究进展,阐述沉积层的形成机制及形成过程,归纳沉积层的特点,梳理影响沉积层形成的因素,探讨沉积层对于电磁发射行为的影响规律。电磁发射轨道表面沉积层具有多孔典型分布特性,其微观形貌及厚度随电枢发射在轨道长度方向和径向上有着明显的时空演化特性;沉积层的形成受到轨道材料及其结构设计、电枢材料及其电枢结构设计、电枢与轨道接触特性、表面处理以及发射电流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沉积层的存在一方面形成金属液化层,降低枢轨间摩擦因数,另一方面沉积在轨道表面,恶化枢轨接触状态。由于电磁发射轨道表面沉积层的形成条件极端苛刻,现有研究尚未能形成系统性和通用性的演化规律,在带沉积层轨道材料物性测试以及基于沉积层的枢轨接触特性的评价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沉积层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提高电磁发射轨道性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康丽姚萍屏王兴周海滨周佩禹邓敏文
- 关键词:沉积层电磁轨道炮
- 干摩擦条件下磨损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作为摩擦学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磨损图不仅能确定各工况下的磨损机制,而且还可深入研究磨损机制间的转变规律。干摩擦由于摩擦条件苛刻,往往会造成材料大量损失,影响材料服役寿命,材料磨损图将为其应用提供指导。在磨损图的分类及构建基础上,阐述干摩擦条件下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陶瓷、高分子和涂层5类典型材料的磨损图,指出摩擦学系统的复杂化、试验方式的多样化、磨损图的多维化以及磨损图的应用研究是磨损图的研究发展趋势。
- 王奇周海滨姚萍屏张忠义贡太敏肖叶龙赵林钟爱文邓敏文
- 关键词:磨损图干摩擦
- 真空常温下空间用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学行为及可靠性寿命被引量:4
- 2018年
- 在真空常温下,对空间摩擦副进行大负荷服役条件(400 N)可靠性寿命摩擦循环试验,考察空间用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探讨摩擦材料的可靠性寿命并揭示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铜基摩擦材料在真空常温大负荷摩擦循环试验条件下,摩擦磨损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1 400次试验),摩擦因数由0.28增加到0.61,并趋于稳定,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第二阶段(1 400~2 700次试验),摩擦因数稳定在0.61左右,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并存;第三阶段(2 700次试验后),摩擦因数逐渐下降,磨损机理转变为较强的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材料表现为失效,整个试验过程中,摩擦因数稳定系数均高于0.9。研究表明,研制的铜基摩擦材料在真空常温条件下可满足转位机构和空间机械臂等的可靠性需求。
- 钟爱文姚萍屏肖叶龙周海滨樊坤阳贡太敏凌攀刘超
- 关键词:摩擦材料粉末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