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益锋

作品数:38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心脏
  • 8篇起搏
  • 7篇心脏起搏
  • 6篇起搏器
  • 6篇静脉
  • 5篇动脉
  • 5篇心肌
  • 5篇心律
  • 5篇心脏起搏器
  • 5篇消融
  • 5篇颗粒物
  • 5篇可吸入颗粒
  • 5篇可吸入颗粒物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心律失常
  • 4篇血管
  • 4篇衰竭
  • 4篇综合征

机构

  • 38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解放军第30...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38篇周益锋
  • 15篇王勇
  • 8篇李宪伦
  • 8篇刘芃
  • 8篇高瑞龙
  • 7篇郑金刚
  • 7篇杨鹏
  • 6篇曾玉杰
  • 6篇李菁
  • 5篇高焱莎
  • 4篇赵桂茹
  • 4篇马建新
  • 4篇柯元南
  • 4篇赵霞
  • 3篇李运田
  • 3篇彭文华
  • 2篇王丹
  • 2篇王嘉莉
  • 2篇范书英
  • 2篇赵战勇

传媒

  • 10篇临床心电学杂...
  • 10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心电图杂志(...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观察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CIED植入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优化的腋静脉穿刺组(试验组)与常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对照组).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及随后每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96.6%对96.0%)、1次穿刺成功率(68.8%对69.3%)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152.1±32.7)s对(145.6±46.1)s]相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术中出现导线操作困难2例,术后出现气胸2例,腋静脉穿刺组未见导线操作困难及气胸等情况.在随访中,试验组未发生导线挤压综合征,而对照组发生2例.试验组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82%对7.27%,P=0.11).结论 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传统锁骨下穿刺.
周益锋刘芃杨鹏王勇彭文华高焱莎赵霞赵桂茹李宪伦
关键词:腋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
闭环刺激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旨在评估闭环刺激(closed-loop stimulation,CLS)功能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选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植入CLS功能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例(男18例),年龄(64.3±14.7)岁,年龄范围47~89岁。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先DDD-CLS模式后DDDR模式,每种模式3个月)和B组(先DDDR模式后DDD-CLS模式,每种模式3个月),并采取单盲、自身交叉对照原则,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种模式的心房及心室起搏比例、自动模式转换(AMS)次数及持续时间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负荷百分比。结果与DDDR模式相比,DDD-CLS模式下心房起搏比例更高(66.5%±11.8%对55.8%±14.0%,OR=1.30,95%CI 1.06~1.73,P=0.007)、AMS次数更少[(369±409)次对(596±761)次,OR=0.62,95%CI 0.32~0.88,P=0.025]、房速负荷更低(17.9%±3.6%对29.3%±7.3%,OR=0.61,95%CI 0.18~0.71,P=0.034)。结论CLS功能可能具有降低双腔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负荷的作用。
高瑞龙刘芃高焱莎周益锋
关键词: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影响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影响非缺血性心衰(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因素,重点关注右心导管(RHC)参数对MF的影响。方法分析33例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为接受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右心导管检查的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asson染色定量检测MF严重程度。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将患者分为轻度MF(n=17)和重度MF(n=16)两类,并对影响MF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MF患者的心功能恶化程度显著高于轻度MF患者(心脏指数,2.15±0.76 vs.2.94±1.10,P<0.05),右心室收缩压(RCP)、肺动脉收缩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和全肺阻力(TPR)也显著高于轻度MF患者(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和全肺阻力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F的独立影响因素(Adjusted R^(2)=0.454,P<0.001)。结论反映左心和右心后负荷的两个因素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F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临床医生应关注高危患者,及时干预,尽量延缓非缺血性心衰患者MF的进展。
王放董哲孙艺红任景怡李菁周益锋郑金刚
关键词: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奇异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2023年
患者男性,70岁,因“胸闷、心悸3月,再发1天”入院。图1为入院时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45次/分,QRS波时限约160ms,aVR导联下降支明显顿挫,根据Verekei四步法诊断流程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1]。图1中的星号(*)所示为明显提前出现和变窄的QRS波,井号(#)提示为稍提前和相对变窄的QRS波,进一步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此时,心电图诊断仍有疑虑:(1)Ⅰ、aVL及V5、V6导联可见顿挫,呈典型左束支阻滞图形,需要考虑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阻滞;(2)下壁导联呈锯齿样波,需要考虑心房扑动的诊断。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随后行Holter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高瑞龙周益锋
关键词:宽QRS波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夺获
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被引量:1
2021年
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是左上腔静脉的残存物,因其为部分房性心律失常的触发灶,而成为心房颤动的致病原因之一。同时VOM也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左心房组织联系的媒介,促进房颤的持续状态。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是目前治疗阵发性房颤最有效的策略[1~4]。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s AF)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导管消融成功率不高,术后窦律维持比例在50%~70%不等[5, 6]。
罗斌周益锋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房性心律失常左上腔静脉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
减少不良右室起搏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心室起搏管理(Managing Ventricular Pacing,MVP)功能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的效果。方法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阻滞而植入具有MVP功能的美敦力Adapta系列起搏器的患者共50例,分别程控为DDD模式和MVP模式,3个月后交叉程控为MVP模式和DDD模式,再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DDD模式期间心室起搏百分比分别为40.5%(1.3%~90.1%)和39.9%(1.0~91.6%),两组患者MVP模式期间心室起搏百分比分别为5.8%(0~40.2%)和6.4%(0~32.4%)。MVP模式期间的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低于DDD模式期间(p<0.05)。结论 MVP起搏模式能够降低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阻滞行永久性双腔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的心室起搏百分比。
赵战勇李志忠张京梅周益锋李宪伦王勇曾玉杰
关键词:起搏器
过敏性冠状动脉痉挛(Kounis Syndrome)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例及文献回顾
李菁郑金刚杨鹏周益锋王勇柯元南
单纯环肺静脉隔离与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PVI)基础上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因持续性心房颤动首次行射频消融的120例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单纯PVI组(PVI组,n=90),PVI+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组(Marshall组,n=30)。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及术后6、12个月有无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作、手术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首次行射频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PVI组年龄(55.4±7.4)岁,其中男72例(80.0%,72/90);Marshall组年龄(58.4±6.6)岁,其中男23例(76.7%,23/30)。①与PVI组相比,Marshall组二尖瓣峡部持久性损伤的成功率提高,也增加了手术时间[(150.3±30.7)min对(120.3±20.6)min,P<0.001]及X线曝光量[(180.3±45.7)mGy/cm^(2)对(50.3±25.5)mGy/cm^(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访结果:Marshall组较PVI组术后未发作心房颤动/房速、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80.0%(24/30)对70.0%(63/90),P=0.013;12个月:76.7%(23/30)对64.4%(58/90),P=0.012]。③Marshall组与PVI组相比,两组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PVI联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安全、有效,且可增加持续性心房颤动的远期成功率。
刘涛刘涛刘芃周益锋高瑞龙罗斌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消融
Brugada波电交替及临床意义探讨
2012年
目的分析Brugada波的电交替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存在1型Brugada波且伴ST段和/或T波电交替现象的5例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特点。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0岁,入院时均存在1型Brugada波,并且分别在病因诊断确立或病情得到纠正过程中见到ST段和/或T波的电交替现象。ST段电交替可表现为抬高程度(高和低)的交替和抬高类型的(穹隆型和马鞍型)的交替,T波电交替表现为振幅(高和低)的交替和方向(双向和倒置)的交替。结论 Brugada波电交替现象可以发生于多种情况,同样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赵战勇周益锋王勇李宪伦曾玉杰王嘉莉李菁
关键词:BRUGADA波电交替心电图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均为雄性,体重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按25 mg(1 ml)/kg体重经气管内缓慢注入颗粒物生理盐水悬液染毒,每周染毒2次,连续染毒4周;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颗粒物悬液。大鼠麻醉后经皮下引导电极连续采集心电信号,计算SDNN和r-MSSD。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大鼠首次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均较染毒之前明显下降;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前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后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鼠首次染毒之前和首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末次染毒之前和末次染毒之后30min的心率变异性分别较首次染毒之前和首次染毒之后30 min时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末次染毒之前和染毒之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能够导致心率变异性的降低。
马建新郑兴征周益锋李运田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心率心率变异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