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
- 作品数:4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桂北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的耦合关系被引量:58
- 2013年
- 基于喀斯特峰丛洼地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个生态系统24个样地(20m×20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结构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特征,选取代表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35个指标,对不同生态系统及整个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与土壤主要养分、土壤矿质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沿草丛、灌丛、次生林、原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V)>10.00的科、属、种及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次生林,群落结构最佳值出现在顶级群落原生林;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异质性高,各生态系统影响因子不同,土壤微生物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其次为灌丛;不同集团因子的典范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标与土壤氮素、Al2O3、Fe2O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真菌和细菌关系密切。因此,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制定相应的培育管理措施。
- 杜虎彭晚霞宋同清王克林曾馥平鹿士杨时伟伟唐成谭秋锦
- 关键词: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植被
- 大环江两岸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7
- 2013年
- 大环江流域的源头区域是我国著名的矿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导致了大环江沿岸农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本文选取大环江沿岸的农田进行调查分析,共取土样127个,结果表明,两岸农田主要是受到镉(Cd)、锌(Zn)、铅(Pb)的污染,污染概率分别达到了60.63%、45.67%、11.81%,铜(Cu)、镍(Ni)、铬(Cr)、汞(Hg)、砷(As)的污染相对较少。通过单项污染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得出,整体上土壤污染还是比较严重,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风险,污染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建议在污染严重地区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或者改变污染农田利用模式,即根据新的土壤资源特点,设计土地利用模式。
- 唐成宋同清杨钙仁彭晚霞曾馥平杜虎谭秋锦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现状健康风险评价
- 喀斯特峰丛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15
- 2013年
- 基于网格点(5 m×5 m)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火烧迹地、刈割地、草地、封育地)下表层(0~20cm)土壤氮、磷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含量分别为5.40~6.26 g.kg-1、1.24~1.44 g.kg-1、365.87~507.32 mg.kg-1、3.91~8.04 mg.kg-1,封育地、火烧迹地土壤质量优于草地和刈割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火烧AN、火烧AP、刈割AN、封育TN的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火烧TN、刈割TN、刈割AP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他指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刈割TP、火烧TP、草地TP、刈割TN、火烧AP、草地AP、封育TP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他土壤养分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TN与AN、TP与AP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火烧、刈割处理TN和AN呈凹形分布,TP和AP呈单峰分布特征,中下坡含量最高,往两端含量逐渐降低;草地TN、AN、TP、AP 4种养分含量均随着坡位的升高而降低;封育样地中4种养分呈类似凹形分布,中间含量低,两端略微升高。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养分质量,造成了土壤养分空间格局的变化,因此,在地形破碎、土层浅薄的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时,应采取合理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提高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质量。
- 唐成杜虎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杨钙仁梁志霞卢成阳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喀斯特峰丛洼地
- 大环江两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 大环江上游分布着大量的铅锌矿,1999年6月发生了暴雨及洪水,多家选矿厂的废水尾砂被冲入河流,导致大环江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为了解大环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常规养分、微生物量的特征,并探讨重金属和其他指标间的关系,本...
- 唐成
-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