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承财

作品数:128 被引量:1,660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5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5篇旅游
  • 17篇旅游业
  • 16篇低碳
  • 13篇低碳旅游
  • 13篇生态
  • 12篇乡村
  • 10篇文化
  • 9篇游客
  • 9篇冰雪
  • 8篇景区
  • 8篇可持续发展
  • 8篇冰雪旅游
  • 7篇生态旅游
  • 7篇生态文明
  • 7篇气候
  • 7篇旅游发展
  • 7篇旅游资源
  • 6篇旅游目的
  • 6篇旅游目的地
  • 6篇目的地

机构

  • 61篇中国科学院
  • 52篇北京第二外国...
  • 42篇北京第二外国...
  • 1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韶关学院
  • 5篇北京联合大学
  • 4篇长治学院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桂林旅游学院
  • 3篇北京印刷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 3篇北京体育大学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126篇唐承财
  • 26篇钟林生
  • 12篇成升魁
  • 9篇钟全林
  • 6篇李航飞
  • 6篇戴湘毅
  • 4篇厉新建
  • 4篇孙琨
  • 4篇胡松竹
  • 4篇范文静
  • 4篇刘家明
  • 4篇宋昌耀
  • 4篇王灵恩
  • 4篇周晓丽
  • 3篇向宝惠
  • 3篇郭华
  • 3篇张宏磊
  • 3篇蔡彩云
  • 3篇赵磊
  • 3篇银淑华

传媒

  • 17篇干旱区资源与...
  • 12篇资源科学
  • 11篇Journa...
  • 6篇地理科学进展
  • 6篇地理与地理信...
  • 5篇资源开发与市...
  • 5篇生态经济
  • 5篇旅游学刊
  • 5篇中国生态旅游
  • 3篇地理研究
  • 3篇人文地理
  • 3篇经济地理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时代邮刊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8篇2024
  • 18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世界自然遗产地游客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与亲环境行为研究
2023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积极发展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游憩活动以发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价值认知与情感教育功能,是新时代有效解决遗产地生态价值实现困境以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途径。在“价值-情感-行为”理论模型下,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在遗产地生态游憩情境下的游客环境关心、环境情感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效应。研究表明:1)生态圈环境关心和利他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而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无显著影响。2)仅利己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愧疚感无显著影响外,环境关心对遗产地游客环境情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环境情感显著正向影响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3)仅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利己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无显著中介作用外,环境自豪感和环境愧疚感在遗产地游客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均产生显著中介作用。基于此,明晰不同价值导向的遗产地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路径,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遗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提供指导。
李瑞李瑞钟林生钟林生杨火木唐承财
关键词:环境关心世界自然遗产地
哈尔滨出圈,城市如何把“流量”转化成“留量”
2024年
这个冬天,不少南方游客前往哈尔滨体验冰雪文化和东北民俗风情,“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2024年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人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人达到历史峰值。
唐承财
关键词:冰雪文化民俗风情
基于人口特征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配置--以常熟市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优质生活环境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休闲城市综合标准试点市——常熟市为研究对象,以人口特征为切入点,对该市不同功能区内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可进行生态游憩的时间、生态游憩意愿、对不同生态游憩空间的偏好,以及全市不同功能区人口对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口特征影响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全市不同功能区的人口特征有显著差异,因此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不同。在人口量、人口平均生态游憩可能性、人口生态游憩空间类型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活动区内人口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生活居住区、商务办公区、工业生产区;全市不同功能区内人口对草地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水域和林地。可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人口数量、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实践。
孙琨唐承财钟林生
关键词:城市休闲人口特征
旅游者与乡村居民间的情感凝聚对旅游者乡村依恋的影响研究
2023年
提升旅游者的乡村依恋之情,形成正面口碑和重游意愿,是旅游型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论文以情感凝聚理论为视角,基于3个实验探讨旅游者与乡村居民之间的情感凝聚对其乡村依恋的影响,以及地方温暖感知的中介机制和旅游者自我构念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①旅游者感知与乡村居民间的情感凝聚有助于提升其乡村依恋水平,旅游者感知的乡村温暖属性是这一效应的关键心理机制。②旅游者的自我构念类型会调节情感凝聚对其乡村温暖感知和乡村依恋的效应。具体而言,在高情感凝聚下,依赖型(vs.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旅游者感知到更高的乡村温暖,进而形成更高水平的乡村依恋。不同于以往研究认为地方依恋是情感凝聚的前因,研究发现,在中国乡村旅游情境下情感凝聚可以是旅游者乡村依恋的前因。理论上,研究拓展了对情感凝聚和地方依恋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说明二者之间依情境可以互为因果;实践上,研究启示乡村目的地借助旅游者与乡村居民间短暂的情感凝聚,提升旅游者的乡村依恋水平。
周晓丽高雅洁唐承财
关键词:自我构念地方依恋
刨花楠种子安全贮藏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刨花楠种子安全贮藏的方法。其特征是:称取少量多效唑或脱落酸,放入蒸馏水中,配成浓度为100~350ppm的休眠液。将已去除果皮后的刨花楠种子,在常温状态下及时放入已配置好的休眠液中浸泡4~8小时。将浸泡后的...
钟全林胡松竹唐承财
文献传递
目的地旅游道路间接能耗与碳排放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旅游道路是影响旅游目的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作为案例区,运用生命周期理论与物质流理论,构建旅游道路间接能耗与碳排放测度模型,运用自下而上法测度与分析1979~2010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旅游道路间接能耗与碳排放。结果表明:(1)我国不同等级公路的每功能单位年均间接能耗与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等级差异,高速公路八车道最高(5751.04 GJ与693 t),五级公路最低(38.34 GJ与4.62 t)。(2)武陵源旅游道路在1979~1989年间旅游道路间接消耗各类能源与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年均增长率最高,分别均高于18.5%与18.63%,此后逐年下降,2005~2010年间呈现负增长率。(3)1979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道路的年均间接能耗与年均间接碳排放分别为5827.70 GJ与702.24 t,2010年分别为68 414.46 GJ与8243.90 t。
唐承财穆松林
关键词:旅游道路生命周期评价旅游目的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开发策略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近年来我国水利旅游获得一定发展。白龙江是中国嘉陵江的主要支流,跨甘肃、四川两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水利风景资源。本文对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点和水利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水利旅游发展应遵照优先保障水利功能、以人为本和谐开发、突出建设民生水利、统筹实现多重价值四大原则,进而提出了水利旅游开发策略。
唐承财钟林生张正春孙琨
关键词:水利旅游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
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被引量:60
2011年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测评其游客满意度指数有助于该类型旅游地的游客满意度提升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游客期望、游客体验、游客评价、后旅游4个旅游活动阶段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并对典型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北京798艺术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98艺术区的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3.6581,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活动阶段为体验阶段(1.7272),而期望阶段和评价阶段的满意度较小,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因素和指标分别为旅游景观感知要素(0.9098)、文化创意景观(0.4448);(2)基于测评模型和案例分析结果,分析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形成机理,并提出形成游客满意度主要因素为内部驱动因素(独特的文化创意景观、文化创意体验环境、科学有效的开发与管理等)和外部驱动因素(区域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地文化创意形象、创意旅游口碑、外部交通等)。
王凯唐承财刘家明
关键词: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
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开发模式被引量:16
2009年
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促进区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的变化,整个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与部分单体呈现垂直地带性;②随着经纬度变化,自然与人文类生态旅游资源均表现出水平地带性空间分异;③较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交通干线与主要河流沿岸;④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沿村镇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面状集聚与散点空间分异。基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提出该区域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模式为空间梯度转移开发,并探讨了3类空间优先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模式,分别为垄断性资源开发的独立景区模式、交通干线沿线资源开发的线路联动模式、城镇周边资源开发的设施依托模式,研究成果可为三江源地区及其它生态敏感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唐承财钟林生陈田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
西藏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策略被引量:39
2009年
西藏自治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但当前许多资源点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研究该区域温泉资源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科学分析了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特征,从温泉资源价值、区域环境、区域开发综合条件三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25个指标的区域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采取典型样本调查与区域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藏7个行政地区的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区划,将7个地区分成高、中、低3个潜力区,其中高潜力区包括拉萨市、林芝地区、日喀则地区,中潜力区在昌都地区,低潜力区包括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山南地区。最后提出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策略包括加强温泉资源调查、保护旅游资源、择优开发等,并针对不同潜力区给出差异性的旅游发展策略。
钟林生王婧唐承财
关键词:旅游资源温泉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