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建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植入
  • 6篇近视
  • 5篇后房
  • 5篇后房型
  • 4篇植入矫正
  • 3篇有晶状体眼
  • 3篇人工晶状体
  • 3篇晶状体
  • 3篇晶状体眼
  • 3篇后房型人工晶...
  • 3篇高度近视
  • 2篇有晶状体眼人...
  • 2篇有晶状体眼人...
  • 2篇植入术
  • 2篇散光
  • 2篇人工晶状体植...
  • 2篇人工晶状体植...
  • 2篇近视散光
  • 2篇近视眼
  • 2篇晶状体植入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衢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0篇夏建华
  • 8篇沈晔
  • 7篇汪阳
  • 7篇周天安
  • 4篇杜持新
  • 3篇叶蓓
  • 1篇韩伟
  • 1篇唐旭园
  • 1篇林芳宇
  • 1篇朱苗苗
  • 1篇曹信芳
  • 1篇童剑萍
  • 1篇章立新
  • 1篇黄珠
  • 1篇吴琴
  • 1篇洪楠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中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总结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术后并发症,评价其中远期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1996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98例(993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手术有效性、各种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ICL,术前检查等效球面屈光度数(16.23±4.12)D,末次随访等效球面屈光度数为(-0.92±1.22)D,术前眼压(13.58±2.93)mmHg(1mmHg=0.133kPa),末次随访眼压(13.90±3.01)mmHg,随访期间屈光度数、眼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44~1.30,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858.21±395.13)个/mm。,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67.19±423.45)个/mm。。2只眼(0.2%)术后2h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1只眼(0.1%)术后1个月时发生瞳孔阻滞;术后6个月-1年内发生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2例,3只眼(0.3%);另有2只眼术后4年发现瞳孔区外前囊膜下混浊。将患者年龄、晶状体间隙、屈光度数纳入统计学分析,发现白内障发生与上述因素无明显相关(F=2.42,1.98,0.81,P〉0.05)。ICL表面色素沉着散在,未发现膜状沉着物。手术1年后散发黄斑出血5只眼(0.5%),3只眼无明显脉络膜新生血管;2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行光动力疗法治疗,视力下降〉/2行。术后1.5年发现视网膜马蹄形裂孔2只眼(0.2%);术后发现急性虹膜炎1只眼(0.1%),慢性虹膜炎伴轻度瞳孔移位、眼压升高1只眼(0.1%);单纯性虹膜萎缩,瞳孔移位2只眼(0.2%)。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稳定性及安全性。
周天安1沈晔汪阳夏建华
关键词: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总长度选择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评价根据角膜水平直径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长度的临床意义及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5年11月15日至2011年1月15日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有晶状体眼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者32例(64只眼),术前根据Orbsean Ⅱ测量的角膜水平直径选择ICL长度,行ICL植入术,术后1d、1周、1、3、6、12个月及之后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裂隙灯检查(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眼内色素播散情况)、IOLMaster检查(测量前房深度、角膜水平直径)、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测量角膜内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ICL中央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ICL周边部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ICL倾斜度、睫状沟间距、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500、虹膜-ICL接触距离),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有患者术后1年时与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未发现任何术眼出现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也未发现角膜内表面或自身晶状体前囊膜色素沉着,而在ICL前表面和后表面有Ⅰ-Ⅱ级的色素沉着,两者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4,P=0.13)。术前眼压为(15.67±3.23)mmHg(1mmHg=0.133kPa),术后1年时眼压为(15.78±3.23)mmHg,两者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38)。术后1年中央角膜内表面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2.97±0.25)mm,中央角膜内表面与ICL之间的距离为(2.24±0.27)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7,P〈0.01)。ICL倾斜度,术后1年为0°-5°,平均为1.20°±1.05°。小梁虹膜夹角〉30°者占29.1%,21°-30°者占50.0%,11°-20°者占11.6%,≤10°�
曹信芳汪阳沈晔童剑萍夏建华周天安叶蓓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预防和控制
目的:评价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及术后眼压升高情况。方法:本研究共113例216眼,平均年龄30岁(18-49),所有患者对手术了解并知情同意。常规术前检查,排除眼部及全身手术禁忌...
周天安沈晔杜持新汪阳夏建华
文献传递
Toric ICL植入矫正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Toric ICL)矫正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报告手术关键技术。方法:选择因近视度和角膜厚度不能行Lasik的超高度近视散光患者6例1...
沈晔周天安汪阳夏建华杜持新
文献传递
Toric ICL植入矫正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Toric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Toric ICL)矫正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报告手术关键技术。方法选择因近视度和角膜厚度不能行Lasik的超高度近视散光患者6 例12...
沈晔周天安汪阳夏建华
文献传递
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评价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干眼症的疗效,并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伴有干眼症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cGVHD-DE),随机分为他克莫司(TAC)组和玻璃酸钠(SH)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步诊断、发病时间,并记录发病前及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时患者的视力(VA)、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采用Keratograph 5M测量患者的泪河高度(TMH)、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结膜充血程度和睑板腺萎缩程度(睑板腺红外成像)等4个干眼相关的客观指标。比较分析0.1%TAC滴眼液治疗cGVHD-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Firedman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例(42眼),TAC组11例,SH组10例。2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各项干眼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TAC组OSDI评分(t=3.99,P=0.003)和双眼NIBUTf(右眼t=2.30,P=0.044;左眼t=2.42,P=0.034)以及SH组的OSDI评分(t=3.20,P=0.011)和右眼NIBUTf(t=2.46,P=0.036),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治疗2个月后,TAC组所有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而SH组中,OSDI、FL、TMH、NIBUTf和结膜充血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泪液分泌功能和睑板腺功能与基线比较无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TAC组与SH组进行比较,除FL外,其余干眼相关参数TAC组均较SH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研究期间TAC组和SH组均未发生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cGVHD-DE安全有效,眼表分析仪有助于此类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随访。
唐旭园夏建华吴琴杜持新
关键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干眼病他克莫司玻璃酸钠
对江浙地区高度近视眼人群进行MYOC基因突变的调查
2020年
目的:调查江浙地区高度近视眼人群MYOC基因突变的情况,为研究和防治近视眼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74例浙江籍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4例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眼组(n=41)和非高度近视眼组(n=33)。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DNA提取、引物合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MYOC基因测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对两组患者MYOC基因突变点及致病性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高度近视眼组患者的等效球镜度数低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其眼轴长度大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其眼内压高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MYOC基因突变点及致病性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高度近视眼组患者MYOC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率高于非高度近视眼组患者,且其致病性突变发生在1号外显子多于发生在3号外显子。结论:中国江浙地区高度近视眼人群MYOC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率远高于非高度近视眼人群,且其致病性突变发生在1号外显子多于发生在3号外显子。
章立新洪楠叶蓓夏建华沈晔
关键词:高度近视基因突变
近视眼遗传基因的定位及检测
韩伟周天安陈玮黄珠夏建华朱苗苗林芳宇
近视眼是极为常见的眼屈光不正疾病,而高度近视(-6.0D以上)常可并发眼组织病理性改变并可能致盲,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痛苦与损失。近视眼在全世界发病率迅速升高。中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高度近视比例...
关键词:
关键词:近视眼遗传基因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9
2007年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选取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就诊高度近视患者113例(216只眼),平均年龄30岁,均在球周麻醉及表面麻醉下经3.2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2型15例,ICLV4,美国STAAR公司),随访术前及术后1d、1周及1、3、6、12、24、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等。术前检查等效球面屈光度数(17.78±3.88)D,平均随访18.2个月后观察屈光状态,24.3个月后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最后一次随访等效球面屈光度数为(-1.00±1.40)D,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别±1.00D以内者191只眼(88.4%),±0.50D以内者165只眼(76.4%)。术前屈光度数在-20.00D以下的有151只眼,与预期屈光度数差别±1.00D以内者145只眼(96.0%),±0.50D以内者128只眼(84.8%)。随访期间屈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168只眼(77.8%),4只眼(1.85%)下降1行。4只眼(1.85%)发生需手术治疗瞳孔阻滞性青光眼,3只眼(1.39%)发生晶状体前囊下混浊,均行人工晶状体取出,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下降。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00-1004)
沈晔周天安杜持新汪阳夏建华
关键词:近视晶状体
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安全性评价和应对措施
目的:总结12年术后并发症,评价期中远期安全性,并提出相应安全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12月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STAAR ICL)植入术患者随访资料,统计各种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率。
沈晔周天安汪阳夏建华叶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