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贵江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衰竭
  • 2篇通气
  • 2篇呼吸衰竭
  • 2篇机械通气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机械通气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有创
  • 1篇有创-无创序...
  • 1篇通气治疗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机构

  • 5篇吉林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姚贵江
  • 4篇姜娟
  • 1篇蔡玉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在判断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判断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2月期间入住该院ICU的患者74例,其中未感染组(对照组)25例,存在感染但未发生感染性休克(病例1组)29例,存在感染性休克(病例2组)20例。比较各组患者入科后24h内血清PCT水平。结果病例1组、2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病例2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病例1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浓度有助于判断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
姚贵江蔡玉
关键词:降钙素原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从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最佳时机和效果。方法将46例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且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以后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SV方式脱机。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并发明显支气管、肺部感染行有创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明显控制为时机早期拔管,序贯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得到很好治疗效果。
姜娟姚贵江
关键词: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控制窗序贯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PPV)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患者8例,均按需给予综合药物治疗,同时尽早实施NPPV,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NPPV治疗24h后与治疗前比较,PaO2[(92.50±18.55)vs(52.20±11.30)mmHg]和SpO2[(95.00±3.10)%vs(75.00±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例患者均未行有创通气,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8例患者均能正常工作,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NPPV可作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呼吸支持方案,可避免或降低气管插管等有创通气方式,且降低医疗费用,为综合治疗赢得时间。
姚贵江姜娟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重症呼吸衰竭
降钙素原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降钙素原(PCT)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及对感染性SIRS患者病情的评价作用。方法 123例临床诊断为SIRS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感染组,B组为感染组。监测两组患者血常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值(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PCT可以作为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SIRS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感染性SIRS作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判定。
姜娟姚贵江
关键词:降钙素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乌司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加用乌司他丁。连续7天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均有增高,PT,APTT缩短,第5天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血栓形成。
姚贵江姜娟
关键词:脓毒症乌司他丁凝血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