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布其
- 作品数:21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呼伦贝尔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高校民族预科教育中汉语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的再思考
- 2016年
- 汉语教育作为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工具,在民族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功用。民族预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前置阶段,对于学生各门类学科的展开学习带有奠基性基础。在深化高校民族教育的当下,对民族预科教育的关注显然是极为必要的,尤其是对其汉语能力的培养的关注更有着理论与实际价值。
- 娜布其
- 关键词: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汉语
- “副+名”结构浅析
- 2011年
- 副名结构是汉语新时期大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语法现象。本文从今天副名结构存在的现实出发,讨论副名结构的词义重心——名词的词汇意义、语法功能的变化;副词在这一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最终所得出的结论是:副名结构的存在是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产物。
- 娜布其
- 关键词:副名结构名词副词
- 呼伦贝尔方言词汇中的借词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多民族长期共同居住、文化交流,必使外来词产生于语言中。呼伦贝尔方言受蒙、满、俄罗斯等多民族语言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给汉语方言词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汉语方言表达更加丰富,也使呼伦贝尔方言词汇呈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从呼伦贝尔方言中的借词出发,讨论借词的语音、结构、字形形式及词义变化,试为呼伦贝尔方言词汇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娜布其蔡文婷
- 关键词:借词
- 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 2012年
-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仍较薄弱,尤其表现在师资匮乏,投入不足,方法和内容"非艺术化"等方面。对此,学校应引进公共艺术教育专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引入公共艺术课堂。
- 李国强李雪峰强健娜布其
-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学现状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因其读音相同、词类相同而导致在书面语言中偏误使用普遍存在。本文梳理了区分使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理论依据及语法功能,结合语料分析使用情况,探讨结构助词的具体使用规则,旨在尊重语言发展的规律,共同提高运用语言水平。
- 娜布其
- 关键词:结构助词语法功能用法
- 从培训视角探究PSC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内蒙古地区考生为例
- 2015年
-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考生为例,基于普通话培训课程的视角,针对PSC中所暴露出的若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如重视语音辨正,轻视词汇和语法教学;言语层面重视程度不够;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应试者培训的挖掘深度上有失均衡。并试图从教学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使普通话培训课程进一步走向科学、规范、有法可循,能够更好地为测试做好服务。
- 蔡文婷曲建华娜布其曾庆娜
- 关键词:PSC
- 新形势下内蒙古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 2020年
-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逐渐从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转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也做出了相应的转变。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娜布其
-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教学体系
- 谈汉语姓名反映的民族文化
- 2016年
- 姓名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它也能够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以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民族的道德、历史、宗教及其价值观等都在姓名上得以体现。我们汉语姓名是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多个角度反映了我们的整个社会、民族和时代的文化。
- 娜布其
- 关键词:汉语姓名民族文化意识形态
- 从动结式来看现代汉语的构式性
- 2016年
- 现代汉语中的句子样式纷繁多变,样式复杂,主要以动词的变化作为句子结构变化的主体部分,但句子结构的构成句式确极其相似。从动结式的句子结构来研究汉语的结构性是对现代汉语句式分析的整体性把握,对现代汉语的深入研究产生重要的突破。
- 娜布其
- 关键词:现代汉语动结式
-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策略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文章阐述了高校学报的功能和在学科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包括办刊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服务意识,加强作者团队的建设;办好特色栏目,服务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编辑的学科意识;利用学报传播平台,促进学科建设成果转化。
- 邓丽莉娜布其
-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