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乳腺
  • 2篇免疫
  • 2篇甲状腺
  • 2篇病理
  • 1篇诊断与鉴别诊...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分子分...
  • 1篇石蜡
  • 1篇石蜡切片
  • 1篇桥本甲状腺炎
  • 1篇切片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样
  • 1篇腺癌
  • 1篇腺样
  • 1篇腺样囊性癌
  • 1篇小体

机构

  • 4篇新民市人民医...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宋秀平
  • 3篇刘爽
  • 1篇宦大为
  • 1篇王士娜
  • 1篇王翠芳
  • 1篇王翠芳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基底细胞样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6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的特点,研究该组乳腺癌表达基底细胞样免疫表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和Ki67及P53表达的关系。结果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具有推进性生长,地图样坏死及组织学级别高的特点,免疫组化ER,PR,HER2为三阴性,对确定诊断的标记物CK14,CK5/6,及EGFR的表达结果:3例3项均阳性,4例表达CK14,CK5/6阳性,9例表达CK5/6阳性。结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特殊的免疫表型CK5/6联合EGFR在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Ki67及P53对判断预后具有实际意义。
宋秀平刘爽
关键词: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免疫表型分子分型
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复习该病变的相关文献并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癌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癌细胞嗜酸性变。免疫组化示肿瘤组织CK19、HBME-1、CK、TG、TTF-1和EMA呈弥漫或大部分(+),calcitonin、p53和Ki-67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具有比较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很容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伴滤泡上皮嗜酸变等形态结构相近的良、恶性病变。形态学上乳头状癌癌细胞特征性核改变及免疫组化CK19和HBME-1(+)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宋秀平宦大为王翠芳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免疫组化
甲状腺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甲状腺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切取患者游离的甲状腺组织并进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比较上述两种方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病理结果。结果124例患者冰冻切片的检查时间为(25.91±5.42)min,明显短于石蜡切片的(2109.47±412.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3.55%,明显低于石蜡切片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诊断中采用冰冻切片的方式,能有效缩短检查时间,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而采用石蜡切片的方式,能显著提升诊断准确度,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需求选择合理的切片方式。
刘爽宋秀平周宝华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病理诊断
乳腺胶原小体病与原发乳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胶原小体病与原发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选取乳腺胶原小体病及乳腺腺样囊性癌各2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乳腺胶原小体病与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筛网状结构非常相似,在常规HE染色下两者筛孔内的透明球样物有细微差别,对肌上皮标志物(CK5/6、CKH、P63、SMA)及激素受体(ER、PR)表达范围有所不同。结论:乳腺胶原小体病是乳腺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与乳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及治疗差别很大,需通过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综合分析进行鉴别。
宋秀平王士娜刘爽王翠芳
关键词:乳腺腺样囊性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